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之我见
2014-03-22姜春莹
姜春莹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也就是说,语言训练不能脱离文本。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贯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堂中采用读、说、换句式等训练方式,这些方法无非就是让师者引导学生把字、词、段放回文本这个整体语境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文章主旨,真正走进文本,达到在品词析句中更好地感受、感悟和积累。工具性人文性品词析句语言训练阅读感悟语文素养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我们不能理解为语文教学仅是孤零零地一些词句,把阅读课上成仅仅是字词的训练课,也就是说,语言训练不能脱离文本。叶圣陶先生认为:“训练思想,就学校课程方面说,是各科共同的任务;可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的专责。”纵观叶老的思想,我们清楚地看到,他强调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贯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阅读一篇课文,思想和语言不可分,内容和形式紧密配合,语言是思想的表达形式,只有把语言内涵揭示透彻,才能体现出思想教育的深刻性、人文内涵的丰富性。语言和思想、人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文章的情和理上,情与理在文章中往往是交融的。在语文教学中,就得充分地阅读文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一、读——贯穿始终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课标”提出:“要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通过阅读,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什么是品词析句?它指的就是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要词句,领悟欣赏其意义、情味和表达的技巧。叶圣陶老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借助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词语,一句句精妙的句子,架设起一座座桥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1.创设情景,读有示范
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抓住“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条主线,通过思考,学生找到这句话,评价了爸爸是一个爱和平的勇士时,我利用多媒体图片配上哀乐,范读了这一段。“老师读后你体会到了怎样的心情?”学生的回答让我震撼:“这种痛是母亲失去儿子的痛;是妻子失去丈夫的痛;是孩子失去父亲的痛。这种痛是心如刀绞,是万剑穿心,是肝肠寸断,是撕心裂肺。”那就用你的低沉、缓慢的情感把这种痛读出来。读有所悟,悟有所思,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间进行了有效的对话。
2.形式多样,读有变化
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一课时,我连续设计了几个问题:“一行人走搭石,你是从哪个词看到了走搭石的画面美?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通过初读后,又带着疑问精读,抓住重点段合作读,男女合作读。(前面的(男)……后面的(女)……)随机点评,“你走得轻快而平稳,真棒。我能感受到你们小组走得真默契。这样的动作就是协调有序。”“你还从那些词体会到了画面的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美”“说说你对这两个词的理解”。“水清澈见底,小河里倒映着走搭石的倒影,一个接一个,很美。”“你体会的真好,看来用心体会词义,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一行人走搭石可真美!当时,那种动情的朗朗读书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我和学生们在读中感悟到了走搭石的美,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难怪作者说这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只有紧扣教材,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二、说——练在其中
叶圣陶先生说:“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读是阅读的基础,运用是学习的目的,要使学生真正将课文中规范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必须设计迁移运用的练习,让学生在说写中运用规范的语言。
1.创设情境,创造说话
在《搭石》一课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说话练习:“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就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还有假如————————,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仿照句式说话。于是,就有了众多常见生活的场景。“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孩子上学……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这些都是家乡人们互助互爱的事,也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事,可家乡的人们却把这些事当成理所当然的事。学生在情景氛围中说话交流,感受到了家乡的人们有着善良、淳朴的美,正所谓美好品德处处传。
2.照例子,模仿说话
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中,我是这样做的:“爸爸就这样牺牲了,他还有许多未了的心愿,他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在教学时,我大胆改换原文的句式,让学生填充括号里的句子。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他在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妈妈听见了,他在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在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在呼唤:和平、和平、和平)。
教师不费吹灰之力,挖掘出语文教材中提供的极大的思考与想象的空间,正是对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的好的出发点。牢牢抓住语言文字去说、去想、去感受和交流,才能更好地解读文本。
总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做法,通过字里的深入分析研究,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文章主旨,真正走进文本,达到在品词析句中更好地感受、感悟和积累。课堂中好的训练方式,能将情感、感悟沉淀下来,能凝结成学生的思想,化为语言实践的能力,能将学生融入文本角色中,将个性化的感悟表达出来,释放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了“工具”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2003~2010.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3]小学语文教师.2010.
[4]小学语文教学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