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析

2014-03-22鲁冬梅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语调古诗古诗词

鲁冬梅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不同类型的诗词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趣味和高尚情操。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程改革古诗教学审美教育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千百年来,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不同类型的诗词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趣味和高尚情操。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雪莱说:“诗以想象和热情感发人类向善,所以一切好诗都是与卑鄙的感情所不相容。”可见一首好诗,能使人思想上受启迪,精神上愉悦及美的享受。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实施了,其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令我耳目一新。因此,我尝试着在古诗教学中融入新理念,引导学生挖掘品味诗歌的美育因素,下面就具体谈谈在新课程改革精神导向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配乐朗读,感受音乐美

著名的戏剧表演理论家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有句名言:“语言即音乐”。古诗的语言讲究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美感。那生动形象的语言,饱含感情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再配上一段或清新明快或低沉哀婉或慷慨激昂的音乐,会使学生不知不觉陶醉其中,音乐的美感把学生带入诗歌情境之中,进而能真切地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在课堂上播放配有哀婉低沉。

烟花三月、黄鹤离别的特定环境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既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又很快领略诗歌所蕴含的两位诗人情意绵绵、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时,要反复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要求学生听出语音、语调、停顿及重音,为以后的模仿朗读、颂吟、玩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二、电化教学,欣赏景物美

电化教学能把较为抽象的文字化为有声、有光、有形的画面,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致勃勃的情况下接受知识,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学习语言文字,发展智力,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学杨万里的《小池》一诗时,就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出一幅色彩鲜明,组合错落有致的小荷花池美景图。涓涓细流、葱郁的树木、清澈的池水、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一幅设计精巧、组合有致、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描述景物,感受大自然景美。教师再进一步启发学生: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个季节还有哪些优美的景色?对此发散性的回答,既完善了诗歌的整体形象,也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大胆想象,领悟意境美

由于诗歌的语言有较大的跳跃性,教学时要注意启发学生,通过想象把其中的空白填补起来,或者凭借想象加以连缀,从而获得完整形象,进而领悟诗歌独特的意境美。如教学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就让学生对两个特写镜头“鲈鱼美”“出没风波里”进行大胆丰富的想象。先想象鲈鱼肥美及美味佳肴,如香甜可口的糖醋鱼、金灿灿、黄酥酥的油炸鱼……在想象捕鱼的惊险、狂风、惊涛、骇浪、浪尖颠簸的小船、渔人惊恐的眼神、暴起的青筋及因风吹日晒而苍老的面孔……前后对比,学生很快领悟了这首诗的意境、写作意图及诗歌所饱含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之情。教师再自然而然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忆苦思甜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反复颂吟,体悟情感美

《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古人也云:“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诗歌是有声的画,只分析、揣摩意境之美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感情的朗读颂吟,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图景和情感,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歌的言尽意未尽之美。所以在教学时,更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模仿朗读,掌握朗读技巧,包括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通过反复诵读、低吟来加深对诗意、诗情的理解,增强诗歌的教育效果。如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就指导学生用清新柔和的语调读出细雨压清晨的朦胧美景;用高昂欢快的语调读出初春时节天地万物得到春雨滋润焕然一新、生机勃勃的秀美景象;用舒缓抒情的语调读出两位诗人情意绵绵、难舍难分的送别情韵。在反复诵读低吟中使学生产生审美情趣,从而加深感受诗歌的情真意切之美。

五、引导分析,探索哲理美

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袁行霈说:“好诗都是富于启示性的。”我们在鉴赏一首诗时,不能只停留在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上,还应引导学生挖掘和探索诗歌所隐含的深刻的哲理和启示意义。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出众多的类似现象,再联系诗容、诗情、诗形、诗意,举一反三,悟出诗歌所隐含的哲理。这是分析综合的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处理得好可以达到“照亮人间”的良好效果(普希金),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者依据所蕴含的深刻而丰富的哲理的。首先,引领观察,感知诗意。借网络资源,展示庐山的整体风貌,再展示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俯瞰、仰望的庐山的不同风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意。其次,启发引导,点拨哲理。先引导学生得出山高、大的特点,作者之所以横看、侧看、远看、近看到的景象不同,是因为诗人站的位置,看的角度不同。由此再悟出对待山一类复杂的事物的态度、方法,是客观、冷静地进行调查分析,不然就容易被局部的现象迷惑,不能全面正确的认识这个事物。最后,联系故事《盲人摸象》,得出启示:要想对一个事物有全面地了解,不仅要“入乎其内”,而且应“出乎其外”,要摆脱事物各个部分具有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古诗词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部分,尤其在新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实际能力的背景下,古诗词的教学更应灵活、科学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积累坚实的文学基础,而且要培养学生合作、创新、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在教学古诗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挖掘品味诗歌的美,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素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如何利用经典诗文的美育因素进行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只要教师重视审美教育,并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之有法,一定会让诗歌之美在孩子心海中升华。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於爱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缺失与审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04.

[3]黄萍.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思路探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调古诗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和古诗词
英语教学中语调的言语行为
趣读古诗词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