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下理解技巧在诗词鉴赏中的运用

2014-03-22李娟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诗词新课程教学

李娟

要对诗词进行鉴赏,关键先要理解诗词,从“类型”“情词”“形象”“信息”等方面理解,可使鉴赏诗词水到渠成,鉴赏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新课程诗词鉴赏鉴赏能力理解技巧在当前的语文新课程教学和高考中,诗词鉴赏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出来。对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和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而学生诗词鉴赏的水平和能力能否得到提升发展,也直接关系着新课改的成效和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老师虽下了很大功夫,但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水平却得不到提升。对此,我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老师教学和教辅资料在诗词鉴赏这一内容上,较多侧重于指导学生对诗词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炼字方法等方面的梳理,也就是只注重鉴赏,而对诗词本身的理解较为欠缺。也就是说,学生对所给诗词的意思都还没有准确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了所谓的鉴赏,而事实是读不懂诗词,鉴赏也就无从谈起。当然,在诗词的理解上,前人也从诗词的题目、正文、注释等方面理解做了比较认真的研究,但在新课程和新高考的实际教学中,这些研究还是过于抽象,对实际的教学指导性不强,为此在认真思考和逐步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我认为把握住以下几个理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鉴赏诗词就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辨清诗词类型

诗词的功能就是言志、抒情。情感类型的诗词较为普遍。像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凭览;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类型,在诗词中随处可见。碰到这类诗词,只要辨清类型,大体就可以把握诗词情感主旨。如新课标选的晏几道的词《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从词的题目中,就可以判断出是思乡怀人类型,结合词句可以准确判断其表达的是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有了对诗词本义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对诗词的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进行鉴赏,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这一方法对于怀古诗的理解帮助更大。对于大部分怀古诗而言,由于学生的积累有限,对所怀古迹、故都的历史缺乏了解,所以很难理解这类诗词。但是,按照抓类型的方法,学生依据怀古类型就可以把握这类诗词的理解。如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的诗词鉴赏材料: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只读诗词,学生很难看出此诗要表达的感情,但从诗词题目中确定这是一首怀古诗的话,结合诗句就可以确定诗词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诗词读懂了,鉴赏也升华了。

二、抓准诗词“情词”

“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会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诗词尤其如此。所以,理解诗词作品时,首先要看作品中有没有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牢牢抓住“情词”,就可以由此入手来整体把握作品。如杜甫的《客从》:“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抓住能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字眼“哀”,追问为何而哀?原因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通过一个“哀”字揭露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结合故事,很容易弄明白杜甫巧妙地、准确地运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的“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这样抓准了“情词”,理解了诗词,就为进一步的鉴赏打好了基础。

三、明确诗词形象

文学作品总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特定的思想情感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形象塑造,诗词尤其如此。诗词形象包括人物、事物、景物形象三类。理解诗词,先看作品中出现的是哪类形象,有何特点,为什么塑造这样的形象,明确了这些,理解作品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如辛弃疾词?《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抓住“兰”“蕙”“菊”这三种意象,能象征品德、志向、气节的纯洁和高尚的内涵,再结合注释“余既三句出自《离骚》……”就可以知道作者在这里引用屈原诗句,表达了自己的志节和情操,不管自己如何失意,也决不会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心际。这样对作品的理解就基本上清楚了。

四、揣摩诗词信息

诗词中有许多暗示性、提示性的信息,如注释,题干等,这些信息有时就成为理解诗词和解答诗词题目的关键。如欧阳修的《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释是:“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认真揣摩此注释,可以体会到词人被贬的失意,朋友远道而来的喜悦,抓住“离愁难尽”,就可以全面地理解诗词,进而可以实现鉴赏诗词升华能力的最终目的,新课程和高考所选的诗词作品,大多附有注释。注释内容也很多样:有时注释疑难词语;有时介绍写作背景;有时介绍相关诗句;有时介绍作者,但只要认真揣摩这些信息,理解诗词就会事半功倍。

总之,具备鉴赏诗词的基本能力,是新课标和新高考的基本要求,而理解诗词又是鉴赏诗词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较为准确地理解了诗词的意思,鉴赏诗词才算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鉴赏之树才会长青。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GSG142)。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词新课程教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