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造高效科学课堂
2014-03-22李士泽
李士泽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呢?如何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渗透到科学教学中,是每位科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在亲自“探究”的基础上,学习掌握一些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探索、认识事物,从而自行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小学科学兴趣培养优势互补教学评价一、利用多媒体化难为易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义务教育五年级上册《根和茎》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再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要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首先,好奇心是创新信念形成的重要起点,科学知识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因此,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神秘的科学知识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比如,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有没有不死的植物?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念,产生好奇心,促使创新信念的形成。利用丰富多彩的科学事物,使学生产生联想,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创新意识是一种渴望用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没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就不会有创新的行动。科学课教学要摆脱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因为通过启发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通过引导可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和动机。
三、丰富资源深化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是,传统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几乎成了除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源。这时在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其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了源源不绝的学习财富。如《保护大自然》一课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他们登陆相关环保网站进行在线收集资料,大量的资料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再将这些信息整理、筛选、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知识。这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让学生收集到许多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所难以实现的。但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如果仅停留在搜集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学习成果。如学完了《保护大自然》这一课后让学生利用网上搜集的资料出手抄报写倡议书等深化探究学习延伸探究成果。
四、虚实互补优势互补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胜任的,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科学课堂教学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则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显示了更大程度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将学生带入无比辽阔的世界。如讲雨的形成、行星等知识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形象生动地再现给学生观看,这样虚实互补。学生对这类知识就不会只知理论却茫茫然了。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是现代教学技术发展催生的结果,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重视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的研究,把握网络和教育相结合的切入点,不断探索网络教学与科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五、激励勇敢,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寻求科学的答案,其间更多的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探究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掌握什么样的问题要小组研究、小组内怎么研究讨论、在讨论时教师怎么参与……把握这些问题,学生的小组讨论就有序了。当然对参与度不高的学生,我们可以让组长为其开小灶,或是特意为这些学生提出小要求,使全班学生都能得到参与。我在班上进行了科学课以外的合作教育训练——蚂蚁搬食物的活动:首先我说:“当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个蝗虫的尸首,他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积极汇报自己平时的发现。“对,小蚂蚁迅速找来同伴齐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家。那你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呢?”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学习合作的气氛慢慢有些融洽了,发现孩子们都愿意参与到小组的探究中来了。接着我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地分组,选派班上的小能人,由他们来当小组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带动其他学生进步。这样,班级中的合作学习更融洽了。
激励学生的勇敢精神,让学生“敢”字当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敢想敢说是科学家发现、发明的前提。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三敢”精神:敢想,即鼓励学生不要受任何框框的约束,敢于思考问题,敢于想别人想不到的问题;敢说,即敢于把自己的各种想法都说出来,不要怕说得不对或说错;敢于实践,即敢于动手把自己的想法实施于行动。科学课教学就是要在“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评价成果,提高创新水平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及时接收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鼓舞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科学课评价要注重从书本知识转变为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永恒的教育。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要指导学生自己去实验,自己去观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讨论,自己去得出结论,不但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