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2014-03-22马玉良
马玉良
数学教学学生自主性一、准确定位师生在自主学习课堂上的角色
1.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摆正位置。多年来的课堂讲授,使教师形成了不讲不快,不讲不透的观念,似乎教师不讲学生就学不会,学生学教师就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事实上,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教师都要密切关注,适时地创设情境,引导激发,处处体现教育智慧。
2.学生要动起来,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任务,教师绝不包办。教师只需要明确课堂学习目标任务,设计好课堂学习流程。这时,教师要注意对课堂学习状态的组织和调控,以保证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全员行动,动静结合,课堂学习活动有条不紊,是必须要保证的。
二、重视环节设计和过程操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潜能
1.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课堂上,利用问题、故事或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与现实实际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目标展示,明确学生数学学习任务。每节课前,教师可以以口述或者板书(媒体展示)等形式,将本节课的数学学习目标以简洁具体的表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3.自学提示,引领学生开展独立学习。教师首先设计好自学提示,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给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学习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如何开展自学。我在设计自学指导的时候,力求达到以下四个明确:一是明确自学内容;二是明确自学方法;三是明确学习时间;四是明确自学要求。
4.质疑答疑,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质疑答疑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有疑问说明学生深入思考了,学得深入了,主动了。对学生质疑的肯定和疑问的解答,也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质疑,开始往往质量差,但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的热情,逐步引领,提高问题质量。久而久之,学生问问题才能问到关键,学知识才能学到点上。教师答疑,不是马上揭晓答案,而是要根据学生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采用铺设台阶、或采用关键点拨等方式予以解答,目的还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分数的意义”教学,新授课结束后,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张纸的二分之一是半张纸,四张纸的二分之一是两张纸,同样是二分之一,纸的张数却不一样?”老师则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拒理力争,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5.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学会合作是学生未来进入社会的基本品质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发挥集体智慧,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合作能力的重要平台。带着学习任务,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同学们有共同活动,也有分工协作;有互相质疑,也有互相帮助;有沉默思考,也有激烈讨论。经过这一过程,学生基本解决和完成了学习任务。小组最终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经过小组展示环节,借助其他小组的力量得到解决。这样学生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经过如此反复的学习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形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