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海洋休闲游憩专业课程体系与发展特色
2014-03-22孟凡伟
陈 才,孟凡伟
(海南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海口 571158)
一、引言
随着海洋时代的到来,海洋休闲游憩产业逐渐成为旅游产业中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一个分支。与此相对应,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海洋休闲游憩教育业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具有发展海洋休闲游憩产业的天然优势。目前,台湾地区已有4 所高校开设了海洋休闲游憩专业,对于推动台湾地区海洋休闲游憩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本文分析台湾地区海洋休闲游憩专业教育发展状况、课程体系设置和专业特色,期望能对大陆相关院校发展海洋休闲游憩专业提供借鉴。
二、海洋休闲游憩专业教育开设现状分析
台湾四面环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这为海洋休闲游憩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随着台湾地区海洋休闲游憩产业的快速发展,台湾各高校也开始越来越重视海洋休闲游憩方面的教育[2]。目前,已有4 所院校开设海洋休闲游憩专业,具体见表1。
表1 台湾地区海洋休闲游憩专业教育开设现状
从表1 可见,在台湾地区的大专院校中有4 所院校开设海洋休闲游憩专业。其中,台北海洋技术学院在2007年开始海洋休闲观光专业;真理大学在2005年成立水上运动专业,在2006年更名为水域运动休闲专业;高雄海洋科技大学2005年成立水域运动管理专业,于2008年更名为海洋休闲管理专业;澎湖科技大学2004年成立海洋运动与管理专业,在2006年更名为海洋运动与游憩专业。
根据2007年、2008年、2009年4 所大专院校各专业概况统计(见表1),4 所院校海洋休闲观光专业学生数普遍呈现递增趋势,表明台湾地区学生就读海洋休闲相关专业的愿望日渐增加。在硕士研究生方面,各高校均未设置相关的海洋休闲专业[3]。
在上述4 所院校中,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属于一般大学范畴,其他3 所院校属于技职教育范畴,可见海洋休闲游憩专业更强调职业教育。
三、海洋旅游休闲专业的课程设置分析
台北海洋技术学院、真理大学、高雄海洋科技大学、澎湖科技大学的海洋休闲游憩相关专业的主要课程见表2。
表2 海洋休闲游憩相关专业课程分析
续表
从表2 可见,海洋休闲游憩课程总体来看可分为6 大模块,分别为海洋基本知识类、水域运动类、海洋观光游憩类、旅游实务类、休闲管理类、救生技能与安全管理类。
1.海洋基本知识类
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文化、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环境教育、自然(海洋)生态保护、海洋气象、海洋生态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而扎实的知识基础,掌握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海洋科学及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前沿,具有从事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调查的基本能力。[4]
2.水域运动类
主要包括:动力舟船板驾驶(水上摩托车、动力小艇)、非动力舟船板操作(独木舟、帆船、风浪板、冲浪、滑水)、游泳、潜水。培养学生勇敢、创新的人格特质,结合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具有水域运动休闲专业的相关技术能力。
3.海洋观光游憩类
主要包括:海洋游憩活动(经营/企划)、环境影响评估、游憩冲击与评估、(海洋)生态旅游(观光)、休闲渔业、海洋主题旅游行程设计、游轮旅游规划、海洋休闲疗养。此类课程使学生初步了解海洋旅游资源的调查、分类与评价,海洋旅游需求、消费及市场的调查和分析,海洋旅游的开发、经营、管理和规划等;培养学生将海洋旅游的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海洋旅游休闲项目开发、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方面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4.旅游实务类
主要包括:观光英语、观光日语、海洋休闲观光、旅行业操作系统、航空票务订位系统、导览解说、导游与领队实务、(旅游)电子商务、国际礼仪。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主线,对旅游实务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阐述,对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系统介绍;突出操作性,增强学生操作技能和外语应用能力。
5.休闲管理类
主要包括:观光行销、餐饮经营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旅馆经营管理、海洋游憩管理法规、企业管理、市场调查、民宿经营管理、海洋运动设施规划管理、休闲消费者行为、游憩行为、俱乐部管理、(观光/游憩)心理学、运动心理、顾客关系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统计学、会计学、经济学。此类课程使学生了解与熟悉国际国内休闲业的基本状况与发展动态,既要培养学生现代休闲旅游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又要培养休闲旅游经营管理实务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现代休闲旅游经营管理发展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
6.救生技能与安全管理类
主要包括:旅游安全风险管理、水域游憩活动安全、水上救生、运动伤害与预防、旅游安全与紧急事件处理。此类课程让学生从旅游安全风险因素与旅游系统之间的关系入手,学习海洋旅游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学会突发情况的防范对策和应急处置方法,如海洋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海洋旅游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海洋旅游危机管理等。
综上可见,台湾地区各院校都将课程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动力舟船板驾驶(水上摩托车、动力小艇)、非动力舟船板操作(独木舟、帆船、风浪板、冲浪、滑水)、潜水、游泳的水域运动课程;第二,海洋游憩活动(经营/企划)、(海洋)生态旅游(观光)、导览解说、休闲渔业等海洋观光游憩课程;第三,水域游憩活动安全、水上救生、运动伤害与预防等与安全相关的课程;第四,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统计学、会计学、经济学等经营管理方面相关课程。
四、海洋休闲游憩相关专业特色分析
台湾地区的台北海洋技术学院、真理大学、高雄海洋科技大学、澎湖科技大学4 所院校开设的海洋休闲游憩教育相关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并在各自领域进行了很好的分工,如表3 所示。
表3 海洋休闲相关专业的特色分析
台北海洋技术学院的海洋休闲观光专业教育特色主要是强调海洋观光游憩与海洋生态保护并重的经营管理,以提升台湾的海洋旅游观光质量作为学习重点。在课程规划方面,主要以观光学群(海洋休闲观光、观光资源管理、休闲游憩规划、观光旅运实务等)、海洋科学学群及技能实务学群(导游领队实务、水上运动、游艇驾训、水族培育、潜水技术)、外语(观光英语、观光日语等)学群为主,还会对学生进行帮助和辅导,使学生通过考试取得导游领队、潜水技术、游艇驾训等相关资格证,以及配合校外教学、实习、海外见习等。通过上述方式,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
真理大学的水域运动休闲专业重点在于水域运动休闲管理专业上,培养学生具备水域休闲产业方面的经营管理能力。把水域相关运动作为其专业课程,使学生具备计算机与语文能力的同时,取得水域运动的相关资格证。
高雄海洋科技大学的海洋休闲管理专业将其发展重点放在水域运动、休闲事业和海洋休闲资源管理,致力于提升台湾海岛文化和培育海洋休闲管理方面的人才,将休闲事业管理(管理学、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概论、统计学、经济学、会计学、休闲游憩概论)、水域休闲资源管理专业(海洋学、海洋休闲资源规划与管理、生态观光、海洋生态学、海洋观光、海洋生物多样性、环境影响评估)、水域运动专业(游泳、操艇、动力小艇驾训、水域安全与急救、水中有氧运动、冲浪、浮潜理论与实务、水肺潜水理论与实务、游泳指导法、水上摩托艇、钓鱼、滑水、风浪板、帆船、溯溪)等课程作为主轴。
澎湖科技大学的海洋运动与游憩专业将重点放在海洋运动技术管理与海域游憩,致力于培养具备海洋游憩管理相关知识、海洋运动相关技能以及国际观的专业人才。课程规划以管理实务为基础,并加入了海洋运动技术(潜水、风浪板技能、轻艇、动力小艇、游泳与水上救生技能、浮潜)、运动管理与海域游憩、英日语等语言方面相关课程。[5]
[1]MILLER,M.L.(1990).Tourism in the coastal zone:portents,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In M.L.Miller and J.Auyong (eds) ,Proceedings of the 1990 Congress on Coastal and Marine Tourism,1.National coastal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Corvallis OR.
[2]周 通,周秋麟.台湾海洋资源与海洋产业发展[J].海洋经济,2011,12(6) :24-32.
[3]刘修祥.海洋观光:发展、影响与管理[M].台北:桂鲁出版社,2006.
[4]黄声威.当前台湾海洋休闲教育之探究[J].教育资料与研究,2006,(70) :87-98.
[5]陈章波,谢蕙蓮,吴贞仪.海洋观光游憩—沿岸休闲带之建构[C].//海洋与台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20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