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3-25祝成群
祝成群
(重庆市铜梁县围龙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铜梁 402560)
蚕桑产业是重庆市铜梁县发展农村经济、致富蚕农的传统骨干项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桑园病虫害局部发生严重,种类繁多、面广量大,桑树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已成为蚕桑生产中的一大隐患,不仅造成桑叶减产,叶质变劣,影响家蚕生长发育,而且害虫排出的粪便,污染桑叶,致使家蚕感染病菌,发生蚕病,导致养蚕单张产茧量低、蚕茧质量差,养蚕效益低,进而影响蚕桑生产的稳定。笔者结合多年来蚕桑生产的实践,对目前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1 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气候影响
由于受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冬季气温逐渐呈升高的趋势,冬季低温持续时间缩短,这有利于桑树病虫害越冬,使越冬虫口基数增大,翌年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则增加桑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1.2 桑园管护差
在桑树管护中,大部分蚕农不科学配方施肥,基本上偏施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桑树长势减弱、抵抗力下降,加之农村缺乏劳动力,对桑园管理粗放,桑园内杂草丛生,枯枝落叶遍地,为桑树病虫害提供了越冬场所,致使桑树易发生病虫害。
1.3 桑树植保工作滞后
长期以来桑树病虫害防治没有专职的植保部门,根本谈不上对桑树病虫害发生的种类、程度进行预测预报。虽然我县有农业植保部门,但几乎未涉及桑树病虫害的监控和预测预报。
1.4 用药防治不科学
在桑树病虫害防治中,多数蚕农凭经验行事。一是随意提高配药的浓度和用药次数越来越多,导致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大;二是防治时间不统一,各行其是,导致害虫在桑园之间来回迁移、迁飞,以躲避了药杀;三是喷雾不当,桑园害虫多数在叶片背面危害,而有些蚕农只注重叶片正面喷药,而忽略对叶片背面的喷药,使治虫效果不佳;四是多数蚕农忽视低龄幼虫防治,直到发现害虫危害明显时才用药防治,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机。如桑螟在盛孵期防治效果最好,但到3龄卷叶后防治,防治效果将大大降低。
1.5 重视农药防治,忽视物力防治
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逐年增多,多数从事蚕桑生产的都是60岁左右的人员,加之劳动力成本提高,原来桑树病虫防治中具有长期效果的人工捕杀、修剪枯桩枯枝、束草诱杀、翻耕松土等物理防治技术因其用工多、见效慢,目前在桑病、桑虫防治中大多数蚕农不再使用,农药防治因其快速、高效、简便而几乎成为唯一的防治方法。
1.6 蚕桑有其特殊性,制约因素较多
桑树属种植业,养蚕属养殖业,是有机的统一,家蚕饲养期间遇桑树病虫害发生使用农药防治或使用农药后残效期未过又相矛盾,防治农药品种既要有高效、低毒、广普、残毒期短,又要对家蚕用叶安全,因而桑树所用农药品种受到限制、选择空间有限,如菊脂类农药虽对桑树病虫害防治效果好,但由于用药后残毒期长,一般在桑树生长季节不能使用。
1.7 农药市场混乱
近年来,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同样有效成分药剂,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同。国家对杀虫剂混剂的规定不准三混,而厂家为追求高效,加入了多种有效成分,成了四混、五混,商标上只标注有两种成分,这就为选药者带来了困难。家蚕属鳞翅目昆虫,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较高,稍有不慎极易中毒。
2 桑树病虫害防治对策
2.1 加强桑树预测预报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桑树成区域化、规模化集中发展,呈现蚕桑基地镇、专业村社、业主大户,这与相适应的应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队伍,并与农业植保部门建立病虫情况信息互通平台,完善测报体系,加强对桑树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按照经济、有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及时准确发布桑树病虫害发生情况,为蚕农防治提供较为详实的参考依据,确保桑树产出优质桑叶。
2.2 加强宣传、深入实地指导
针对本地桑树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危害减产的典型事例,利用电视、报纸、印发图片资料、技术培训等有效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使桑农真正了解和掌握桑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关键时期、提高蚕农对其危害的认识,增强防治的自觉性,正确认识各种农药特性与杀虫机理,使科学的防治技术得到贯彻,在防治的关键时期让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对蚕农进行现场指导,努力把病虫害压到最低限度。
2.3 大力推广农业综合防治
①选用栽植抗病虫害的丰产优质桑品种,对外调的种籽、桑苗、穗条要加强检疫,禁止带病、带虫、带菌进入。
②冬季桑园翻耕,改善土壤生态条件,破坏病虫栖息场所,特别是要将桑园地表的病叶掩埋在土中,而使在土中越冬的休眠体、蛹体、幼虫暴露在地面,经日晒雨淋、霜冻和天敌捕食,降低虫口密度。
③科学栽植管护,桑树栽植时要做到规划科学,树型修剪时要做到内空外展,达到单株和桑体通风透光良好。
④改善肥培管理,增施、多施农家肥、复合肥,做到氮、磷、钾比例适当,促进桑树生长发育健壮,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2.4 坚持科学使用农药防治
①在购买农药时,要确认是否有生产许可证、注册商标、合格证“三证”齐备的厂家生产的农药,谨防使用假冒农药。
②对症下药,在施药时首先要认真查清桑树病虫害的种类、发生时间、危害程度,然后确定用药品种、浓度、用药量、施药次数,做到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③针对昆虫和病菌对农药都存在自然抗药性、长期使用某一种农药会产生抗药性的特点,应掌握好2~3个品种有效而性质不同的农药交换使用和同剂同范围的农药混合使用,延缓病虫的抗药性,但在农药混合使用时注意农药的酸碱性,一般酸性农药不能和碱性农药混合使用。
④要讲究施药方法,施药要均匀、周到、适量,以保证防治效果,如毛虫类害虫主要在叶片上发生危害,喷药时要根据害虫危害的部位,对准叶面喷药,而防治螨类害虫,喷药时则对准叶片背面喷雾,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⑤根据天气变化巧用药,气温高低是影响用药的主要因素,温度高,施药效果好,雨天、吹风、或空气湿度大、雾露未干时不宜喷药。
⑥桑树害虫的幼虫一生要经历幼龄期和壮龄期,而幼龄期害虫体壁薄,体壁上还长了许多微毛,在微毛着生部位的表皮很薄,此时喷药,药剂很易、很快透过这一层,其用药防效高;当害虫达到壮龄期,体壁厚度增大,这时微毛也没有了,药剂就不容易粘附在体壁上和透过体壁,这时用药杀虫效果大受影响。
2.5 大力推广物理防治
采用人力、器械和各种物理因素(光线、声波、射线、诱饵、电力、温度等)防治桑树虫害,其害虫不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好,如冬季桑树上束草,诱集桑尺蠖等幼虫在其内越冬,第二年春季桑树发芽前解束烧毁;人工捏死桑螟幼虫或摘去虫叶;用竹片刮除桑膏药病、桑介壳虫;在饲料中添加杀虫剂诱杀蝼蛄、地老虎等害虫;用粘土与农药混合填补树穴、裂缝、蛀孔,使其害虫在树体内窒息死亡;利用害虫趋光性灯光诱杀;冬季桑树修枝整型时,清除桑园枯枝、落叶、干桩、干疤,以减少害虫越冬场所。桑树害虫采用物理防治方法,不但可直接把害虫消灭在大发生剂,而且最大限度减少农药使用,减轻了农药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符合植保要求。同时,也杜绝了“见虫就用药、用药害虫少、药用得多效果越好”的错误用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