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新解读

2014-03-22刘义峰

关键词:意识流老人与海冰山

刘义峰

一、心理语言学视角下《老人与海》中的“冰山理论”

心理语言学研究人类如何使用和学习语言,以及如何通过语言进行思维。B.L.沃尔夫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塑造者”,它决定人们的思维,甚至决定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而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1932年他在短篇小说作品《死在午后》中首次提出的,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认为“好的作品要像海上漂浮的冰山,有八分之七应该在水下。”言下之意,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作品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和补充。冰山创作理论体现了海明威的艺术审美追求——追求一种内在、凝练的意境,追求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增加了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性[1]。心理语言学中提出的“激活”理论为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提供了依据,这种藏露虚实的创作手法带来的神秘主义极其符合读者喜欢猎奇和新鲜的阅读心理,充分激活了读者的想象力,使作品本身充满了魅力[2]。

在海明威所有的作品中,《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传奇故事是“冰山理论”的最典型再现,完全体现了上述说法。海明威谈起他的这篇故事时说,“我竭尽所能去创造一个真实的老人,真实的大海,真实的鲨鱼”,可他紧接着又补充道,“但是如果我把他们写的太好太真实,那他们就会包含很多意思了。”言外之意,一个作家如果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而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象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所以在作品中,他充分运用了这“冰山一角”去激活读者的思维,其中重要的人物“小男孩”马诺林的塑造,对老人的乐观主义精神、“重压下的优雅风度”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烘托作用,就是在虚虚实实中,让读者在老人与小男孩之间简单对话的“一角”去揣磨。这里有对“小男孩”神奇的体能的迷惑,对“小男孩”为老人所做的一切周到的事体现出的不同寻常的类似成人的思维的不解,“小男孩”从遵从父母的要求被迫离开老人,又在老人与鲨鱼的殊死搏斗身心俱疲时的回归为故事带来的圆满结局,无不牵引、启发和打动着读者,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丰富了作品的内涵[3]。

二、《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象征意义的启示

象征主义一直是《老人与海》这部小说的永恒而且富有争议的话题。有人一直坚持认为这是作者从Kabanas的一位老渔夫那里听来的真实的故事,但是我们的确不能否认小说中象征主义的充分运用。无疑象征主义是这部作品中令人瞩目的特征,而每一个角色,包括狮子在内等,都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对此,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从小说的题目开始,老人与海分别象征着人与自然,而整个故事又寓意着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大海则代表着一个人要经历的全部人生,而在如大海一般深沉和未知的人生中,有要珍惜的来之不易的“礼物”,也有要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难题;大鲨鱼象征着自然界中人类面临的神秘力量,而书中的大部分描写中,老人就是一直受着这种神秘力量的牵引,却无从知道它为何物以及长得什么样子,老人只能在想象中体会它的能量,体力和那种抗衡的决心。象征手法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的同时,也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谁占着主导地位?对此可能又是众说纷纭。小说写的是体弱的老人与神秘而强大的大自然的抗争,最后的胜利,是精神上的,但并不是以失去生命为代价换来的[4]。可以说鲨鱼象征的大自然与老人象征的人类具有同样的决心和恒心,都具有着身体可以被消灭,精神却不可以被打垮的力量,所以,笔者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以谁是主导为考虑的前提。作品中人与自然的象征意义恰恰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一方面,勇气可以使人们获得成功,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胜利;另一方面,大自然和人类应是平等的关系,人类不要妄想统治和征服大自然,而是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三、《老人与海》中意识流手法的再认识

意识流手法,最初是在19世纪末期用于文学作品,不仅用于表现客观的现实也用来表现主观的现实。它以一种有关联的而非逻辑的顺序揭示了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思想和行为方式,并且作者在其中不会作任何的评论。意识流手法与内心独白这种手法经常被混淆,内心独白是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传统的相当正式而具有逻辑性的方法,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连贯性表达。然而,意识流手法试图刻画的是感知的东西——大脑还未来得及组织起来的一种遥远的潜意识状态,因此,意识流常缺乏统一性和清晰的连贯性,而对直接的思想又缺少选择性。

海明威的意识流描述往往与特定的事件或场景相关,因而是一种合理的,合乎逻辑和连贯的“有序”和“反射”的意识,这是海明威式的“意识流”。在《老人与海》所描述的故事中,海明威并没有广泛地运用这种手法,而是将其集中运用在展现圣地亚哥的思想意识上。作品以反传统的方式,口语化的语言,以及特定的场景中的意识流手法不仅成功地展示了老人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思想和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物质与精神,成功与失败的辨证关系[5]。

四、《老人与海》中语义衔接手段的再分析

有许多语言学家曾经讨论过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使用的如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和重复等话语修辞手段的特点。韩礼德和哈桑把它们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衔接手段给予了透彻的分析,衔接从那时起开始引起了学者们更多的关注[6]。衔接指的是在一个话语的语言元素之间的语义连结,即一个元素和另一个可理解的元素之间的语义连结,这种联系可存在于句子之间,也可存在于一个句子中不同部分之间。海明威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从词汇、语法和话语三方面成功运用了语义衔接手段。

首先,体现在小说的语言特色上。在他所有的作品中,《老人与海》最能体现海明威独特的语言风格。其语言简单、自然,产生了直接、清晰和清新的效果。这是因为海明威总是设法选择“具体的、明确的、更常见的、更具有盎格鲁-撒克逊风格的、随意和口语化的”词汇,他很少使用形容词和抽象名词,几乎没有复杂的语法。海明威的优势在于他的短句和非常具体的细节,他的短句总是负载着一种在生活中体验到的张力。而在他不使用简短句的地方,他就会连续地使用一个简单的词“and(和)”来连接句子的各个部分[7]。

小说中的对话也是现实和人为相结合。通常情况下,内容和语句表达都包含有人为因素。《老人与海》就是在这方面不同于海明威的其他作品。因为,这部小说是圣地亚哥和马诺林在现实生活中说西班牙语的英文版本,在一定程度上和读者拉开了一段距离。他们的语言虽然带着一种史诗般的庄严但并没有失去其说服力。即使像类似下面的对话有些奇怪也变得可以接受。

例如:

“你就是我的闹钟。”男孩儿说。“年龄是我的闹钟。”老人说道。“为什么老年人总爱醒得这么早?是想要白天更长一点吗?”

“我不知道。”男孩儿说:“我就知道小孩们睡得晚但睡得沉。”

“那我记住了。”老人说:“我会及时叫醒你的。”[8]

简单的句子和重复的节奏却反映出语言表面下蕴含的深意。它的简单性带着高度的暗示和内涵,往往反映出强烈的情感暗流。读者越是仔细观察,就越会感到人物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粗糙和简单。

有时候,海明威会采用隐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述细节。他喜欢把人和物比作自然的东西,例如,他描述圣地亚哥的眼睛是“和大海一样的颜色,是令人愉快和打不败的。”这个比喻表明,老人和自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再如在小说的开头,就有这样一个比喻:“船帆是用面粉袋修补的,收拢之后,看上去就像是一面表示永久失败的旗子。”在这里圣地亚哥的眼睛和象征着失败的打着补丁的帆形成对比,显出示圣地亚哥不服输的性格。

其次,《老人与海》的写作技巧使得小说的语言变得容易理解。其中之一就是运用事实的方法。故事的主要情节似乎是基于一个真实的事件,海明威讲述的1936年4月在墨西哥君子湾捕鱼故事里的主要事件。因此,小说中全都是真实的东西,如鱼的习惯、捕鲨鱼的技巧、天气、海洋等等,而小说的特点就在于使用这些事实的方法。

这些事实是经过选择的。“海明威笔下的老人、男孩儿、大海和鲨鱼与其说是通过一个个细节和事实在我们的脑海中建立起来,还不如说是作者通过自己本身用想象中这些事物存在的力量和同情驻扎在我们脑海中。”每当读到这样的话语:“大地上空的云现在堆的有山高了,海岸线只是一条长长的绿线背靠着一座座灰蓝色的小山。水现在是深蓝色的,太黑了,几乎是紫色的。”我们就会发现,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语言表面上简单和自然,但实际上却是匠心独运,有意为之。因此,《老人与海》在词汇、语法和修辞等诸方面的语义衔接手段,使整部作品义理浑然天成[9]。

五、结 语

通过对《老人与海》这部经典作品中运用的“冰山理论”、“象征主义”、“意识流”和“语义衔接手段”的重新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正是海明威独具匠心打破常规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手法,成就了《老人与海》这部小说独特的文学价值,使其在文学史上的魅力和影响力经久不衰。

[1] 刘知国.《老人与海》中的“冰山”理论——从美学内涵和哲学本质视角解读[J].考试周刊,2009(35):20-21.

[2] 李丛立.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3):11-12.

[3] 周霄.马诺林是个“小男孩”吗?——重读《老人与海》[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77-80.

[4] 卢国荣.《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意识[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1):18-19.

[5] 黄慧慧.新世纪以来《老人与海》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7):81-82.

[6] 陈兴莉.《老人与海》中的篇章语义粘连对比[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6):33-36.

[7] 蔡凤鸣.《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和语言特色[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2-47.

[8]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J].吴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9] Jack.C.Richards,Richard Schmidt,Heidi Kendrick,Youngkyu Kim.LongmanDictionaryofLanguage TeachingandAppliedLinguis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猜你喜欢

意识流老人与海冰山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基于文学翻译的《老人与海》分层阅读赏析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不可思议!冰山变绿了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崩塌的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