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战略规划蓄势待发新能源汽车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4-03-22王思童
/本刊记者 王思童/
政策利好 守得云开
曾几何时销声匿迹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今又出现了 “金九银十”的火爆销售场景。2014年被业界称之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元年” 。“无论在政策还是在规模上,新能源汽车市场即将迎来火热的夏天。”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十分看好。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指出,到2015年实现50万辆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2020年实现200万辆生产能力目标。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称,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要在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的基础上,加大对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科技体系和产业链技术系统,实现各类电动汽车的产业化,促进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这是电动汽车“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科技部将倡导企业在电池、电力电子与智能技术、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纯电力系统和基础设施与智能网络等七个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以便到2020年政府补贴逐步退出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还能紧跟国际潮流。“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确立了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欧阳明高表示,正在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将在技术、标准、市场规模等方面,进一步加速推进。
技术蝶变促发展
作为对电动汽车“十二五”规划的承接,“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内容依然集中在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上。欧阳明高透露,其指导方针是,在电动汽车三纵三横体系战略的基础上,建立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超前研发下一代技术。这些技术包括:纯电动力能量管理系统、电机变速箱总成、电池系统综合管理、轮毂轮边电机驱动、纯电动汽车整车技术和样车开发等,其中电池材料、电机和电子控制与智能技术将是重点研发领域。除此之外,电动汽车“十三五”规划还特别强调了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重要性,并计划在关键基础器件、燃料电池系统、基础设施与示范三个方面加大研发和投入力度,攻克薄金属双极板表面改性技术、车用燃料电池耐久性技术、推进加氢站建设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等多项工作。
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科技部近期制定“十三五”电动汽车规划,目标就是紧跟汽车产业新信息、新能源、新产业的发展,夯实布局,把握关键布点,在下一代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研发,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系统、安全、多模式充电技术重点领域开展技术公关。
目前,电机系统的研发与产品也已经能够满足我国新能源商用车、乘用车和特殊用途的电驱动的需求,部分指标达到国际水平,高功率泳池驱动电机达到2.68千瓦/公斤,这个在2007年是1.37千瓦/公斤,产品功率覆盖200千瓦以下的范围,至少有五家企业产能达到万套级以上,并且批量出口欧美。我国的电机企业开发出双电机同轴组成,使得公交节油、节气超过50%,燃料功率达到1000千瓦/升,耐久性超过3000小时。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带动下,动力电池的产量也明显增长,半年产量为8.04亿瓦时,远高于2013年全年3.6亿瓦时,在科技进步、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与国际间的科技合作越来越紧密,相互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输出和产品输出越来越多,我国的部分品牌电动汽车和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性能正在走向世界前列。万钢指出,在动力电池方面,一要加强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如开展高电压的材料,副离层的材料,硅碳负极板等等一些多元的新材料的研究和电极、电解质的研究来提高电池的性能。二是要研发高功率的极片、芯结构的电池组,尽早实现专利的布局。三在正负级、铝离子生产方面提质量、降成本的基础关键技术的研发。我们的目标很清晰,我们今天推动电动汽车还需要政府的补贴,这个补贴一定是逐步退脱的,指导意见也是明确这一点,是要真正达到零排放的,但是又是全市场竞争的时候,最终还是要靠技术进步,所以这一个五年计划就是为2020年退出补贴的时候全面竞争打基础。
我国的电动汽车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产品开发,再到市场拓展,与国外电动汽车的发展仍然存在差异。比如在动力电池领域尽管我国单体电池指标先进,但是大批量生产电池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还有待提高,技术集成还比较薄弱,安全性、耐久性是我国电动汽车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在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在电机的电力电子器件、电力驱动控制方面产品的集中度、可靠性和系统应用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方面,我们也需要加快步伐。
标准先行 名分确立
完善电动汽车的标准也成为日前专家和企业家热议的话题。那么,我国电动汽车标准现状如何呢?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刚表示,在已出售的3000余辆北汽新能源汽车中,已经投入使用的仅400多辆,使用率不足15%,究其原因是充电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速度不匹配。 “标准先行”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首要任务。
在新能源汽车业内,“中国标准”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现在是最大的传统车市场,不久后也会成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电动汽车标准或与国际同步,或远超国际水平,或填补国际空白。其中,很多国家都已经在自己的空白领域引用中国标准,这大大提高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汽车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志新透露,“在新能源汽车全球比拼已经展开的背景下,抢占标准“制高点”尤为重要。现有标准基本可以支撑现阶段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据悉,在工信部已经发布的75项标准中,不仅包括电动汽车,还涵盖了通用的基础性标准、整车标准,包括电池、电极、驱动系统、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的标准;也涵盖了充电基础设施,包括充电站、充电插头、充电插座以及通讯协议等的标准。未来还有77项修订中的标准即将发布。对于已有的75项标准,王传福认为,“这些标准立足长远,全面、深入,部分南美和欧盟地区不完全按照新能源汽车的标准来定义电动汽车,中国标准的出台既让中国企业设计产品有的放矢,也让中国标准有望成为世界标准”。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认为,“标准就像城市规划一样越早越好,我国这次公布的电动汽车标准立足长远、全面、深入。我们在传统汽车领域已经失去了话语权,但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