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约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原因及促进政策

2014-03-21

关键词:农民收入居民消费社会保障

王 志

(辽宁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模式”,然而,在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表象下,却隐藏了令人担忧的结构问题,即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而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却呈现增长逐渐弱化的态势。这种不均衡的增长模式不仅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结构的不合理,也无法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和有质量增长。为此,中央政府提出,要将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始终在经济社会中占有较大比重。然而,由于长期推行“重工轻农”的城乡二元政策,我国“三农”发展显现出很多问题,消费需求不足就是其中之一。据统计,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3%,但其消费总额占全部居民消费总额的比重还不足1/4。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实施了免除农业税、粮食直补等多项惠农措施,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农民消费不足的问题依旧突出。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表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1092.4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7 394.6亿元,增长了约33倍,而同期城镇居民消费由666.7亿元增至127 550.63亿元,增长了约190倍;2009—2011年,农村居民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分别仅为23.47%、22.71%、22.13%,占比逐年下降。可见,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且逐年弱化,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也不断拉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不足更多地体现为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弱化。2009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的潜力在农村。因此,如何快速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民消费,就成为现阶段扩大居民购买力,加快形成投资、消费、出口均衡发展,协调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

二、制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原因分析

居民消费作为一种个体行为,受到包括文化习俗、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消费环境、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中国复杂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下,制约其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增长缓慢,制约其消费增长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三农”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有所提升,然而,由于受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素质低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总体不高,增长乏力。由《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可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2475.6元提高到2011年的6977.3元,增长了1.82倍,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从7702.8元提高到21 809.8元,增长了1.83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从2002年的3.11增至2009年的3.33,直至2010年之后,受国家支农惠农政策逐步落实的影响,农民收入有所上升,这个比值才有所下降,但仍然大于3倍,即农村人均收入仅仅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30%左右。可见,与城市居民相比,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均相对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增长乏力使得农民“不能消费”,是导致我国农民消费不足的核心因素。

2.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妨碍农民消费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三农”发展严重滞后,农村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极不完善,保障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水平相对较低。《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总额为18 054.6亿元,其中城镇基本养老基金支出为12 764.9亿元,而同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为587.8亿元,仅为城镇居民养老金支出的4.6%。二是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较小,农民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不高。2011年,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仅为32 643.5万人,覆盖面较小。据调查,农民并不是不愿意参加养老、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而是迫于收入水平低下,实在无力承担相对较高的投保成本。有的即使投保了,保障的档次和水平也较低、时间较短,保障作用极为有限。此外,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匮乏,国家资金投入不到位,集体资金短缺,农民个人限于收入低下和生活艰难也无力出资。总之,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三农”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滞后,农民缺乏必要的保障,因此不得不面对包括养老、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支出不断增加的风险,从而导致正常的消费支出被挤压,并对消费预期产生了消极影响。

与此同时,作为“靠天吃饭”的弱质性产业,农业受自然与市场双重约束,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为了避免“三农”在遭遇风险时遭受损失,美国等发达国家政府均构建了完善的农业政策及制度支持体系。与其相比,我国不仅支持“三农”发展的制度建设滞后,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农民将遭受巨大损失,而且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也尚不健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信息的收集渠道也不完备,农民不得不面临较大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即使在丰产时,也可能遭遇“增产不增收”的窘境。可见,农民所面临的自然、市场和制度等多重不确定性,增加了农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而进一步抑制了农民消费。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和缺失使得农民“不敢消费”,是导致农民消费不足的关键诱因。

3.农村消费环境不佳抑制了农民消费增长

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滞后,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电信接收等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生活消费的需要,用电难、饮水难、行路难、上网难等问题还很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民对家用电器、手机等现代化工业产品的消费。林毅夫认为,农村的耐用消费品需求尚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关键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果能实现农村与城市居民用电的同网同价,农民对彩电、冰箱、电脑和空调等家用电器消费量将会大幅增加。[1]据屈韬测算,如果将现行农村电价下降40%,每百户彩电消费量将增加115台;如果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洗衣机每百户消费量将新增226台。[2]另一方面,农村市场秩序长期处于混乱状态,商品的出售、配送、安装和售后服务缺乏完善的体系支持,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坑农问题严重,极大地抑制了农民消费;另外,农村的信贷环境也不理想。综上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消费环境欠佳让农民“不愿消费”,也是导致农民消费不足的重要因素。

此外,公共支出转型滞后也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弱化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一方面,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过快,而对居民消费有挤入效应的社会文教费用支出增长缓慢;另一方面,公共支出的“非农”偏好明显,财政支农力度有所弱化。这也是导致长期以来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慢于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3]。

三、促进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提升的对策建议

1.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让农民“能于消费”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刺激消费的根本之策在于增加收入,尤其是增加农民和专业人员等不同劳动者的收入。[4]来自《农村收入消费状况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农业种植收入、外出务工收入和其他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85%、10%和5%,可见农业种植收入仍然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收入来源过于单一。同时,报告还指出,在影响农民收入的各种因素中,科技投入、自然环境、国家政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权重分别占40%、30%、20%和10%,可见,科技兴农是提高农民农业种植收入的关键。为此,应设法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并大力推进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多渠道增收。具体说来,一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其非农收入;二是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的全面提升,有效促进农民农业收入增长;三是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农业科技投入,强化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其增收技能。

此外,还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孙虹乔基于1978—2009年的数据,运用FOLS估计、ML估计和GMM估计就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村生产型基础设施投入增加1个单位,会带动农村消费增长0.42个单位,农村生活型基础设施投入增加1个单位,会带动农村消费增长0.49个单位[5]。这说明,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会有效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要设法改善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滞后的局面,加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民最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并积极探索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及经营管理的多元体制。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会有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率,促进农民增收,从而间接增强其消费能力,而且还能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直接促进农民消费。

2.健全农村保障体系,让农民“敢于消费”

农村社会制度和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农民在面对未来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不得不增加预防性储蓄,从而减少消费。为此,应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可能面临的预期不确定性风险提供保障,使其“敢于消费”。具体地说,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本保障资金的投入水平和力度,在农民收入水平有限及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应适度提高政府在基本社保资金缴费中的比例,承担更多的责任,真正实现社会保障在收入再分配方面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逐步扩大农村基本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此外,还应鼓励建立差异化的养老、医疗市场保障体系,政府在其中承担资金监管责任。

3.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让农民“乐于消费”

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对于促进农民消费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健全,可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率,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消费能力提高;其次,农村市场环境的优化可以有效遏制假冒伪劣商品,减少虚假宣传,保障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再次,农村社会文化环境的完善可以促进农民素质的提升,提高其对消费品的质量要求和品位,从而增加对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因此,应大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让农民“乐于消费”。具体地说,一是加大财政对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网、通讯网、信息网、公路网、医疗卫生网等的改造建设,努力实现城乡电费同价,让更多种类和数量的家用电器迅速进入农民家庭[6]。二是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市场环境。加大对农村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并多渠道严格禁止有害产品流入农村市场。同时,政府还应鼓励企业加大对农村市场产品销售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减少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切实保障农民消费者利益。三是完善农村信贷消费环境,加大对农民迫切需要的农业收割、加工和运输等农用器械工具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强农民的购买力。此外,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民开展非营利性金融服务,如信息咨询、市场分析及相关的理财咨询等,引导农民健康消费。

四、结 语

现阶段,“三农”问题与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而扩大国内需求,最大的潜力在农村。因此,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合理有效促进农民消费增长就成为现阶段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如何破除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制约因素、构建起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不仅是一个复杂问题,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长期过程。为此,应从制度、机制和体制等方面综合入手,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使农民真正能够“能于消费、敢于消费、乐于消费”,并由此带动全社会消费的合理快速增长,从而形成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协调驱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林毅夫.“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3(1):19-24.

[2]屈韬.中国农村消费行为及其制约因素分析[J].经济学家,2009(9):54-60.

[3]沈坤荣,刘东皇.是何因素制约着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学家,2012(1):5-13.

[4]吴敬琏.刺激消费的根本之策在增加收入[EB/OL].(2009-12-18)[2013-08-17]. http://www.techweb.com.cn/commerce/2009-12-18/500590.shtml.

[5]孙虹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消费需求的增长——基于1978—2009年经验数据的实证[J].消费经济,2011(5):33-36.

[6]方松海.增加农民收入与扩大农村消费研究[J].管理世界,2011(5):66-78.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居民消费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