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民族高等教育

2014-03-21黎树斌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办学民族

黎树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对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将在全党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上来,要求我们必须在深刻理解内涵、准确把握实质、推动实际工作上下功夫。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党和国家全局工作对民族高等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责任,不断提高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大连民族学院第三次党代会对学校当前发展改革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做了认真分析,提出了学校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和发展举措,对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在沿海开放地区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民族高等教育进一步增强了信心。

一、坚持办学宗旨,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民族高等教育

2013年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百年校庆的回信中,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对民族教育事业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学校继承光荣传统,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民族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育人,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培养适应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让各民族“圆好团结梦、追寻发展梦”,让各民族学子实现“教育梦”和“成才梦”,真正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要从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前途命运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的战略高度,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民族高等教育。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民族高等教育,一是要坚持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服务的办学宗旨。要时刻牢记民族高校所肩负的特殊使命,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思考和谋划学校的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二是要以质量为生命线,发展优质民族高等教育。要以满足民族地区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各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三是要不断增强民族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文化传承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为全面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四是要促进教育公平,关心关爱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加强因材施教,营造和谐公平的教育制度和环境,让来自边远地区的各民族学生都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民族高等教育,对于大连民族学院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怎样办好大连民族学院,怎样在沿海开放地区发展优质民族高等教育”这一摆在我们面前紧迫的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这就要求我们作为一所国家设在沿海开发区的民族高校,必须把学校的发展放在整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中加以思考,放在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要求上加以谋划,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服务的办学宗旨不动摇,明确办学定位,积极探索在沿海开放地区发展优质民族高等教育的创新之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真正为圆好团结梦、追寻发展梦、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立足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

当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对民族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内涵式发展、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成为民族高校当前的主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要求。深化民族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

我们必须加大改革攻坚的力度,以增强发展活力和提高运行效率为目标,要对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与科学发展不适应、与人才培养不适应的地方以及各种深层次问题进行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按照科学化要求,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以及各方面工作体系的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创新活力。要充分发挥专家治学和民主管理的作用,提高科学决策与管理水平,转变管理方式,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具体说来,一是要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坚持依法办学、自主办学,积极构建和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科学决策体系,形成学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动力,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的能力水平。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办学活力,突出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三是以人为本,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制度优势和良好环境。四是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切实加强领导作风、师德师风和教风学风建设,形成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校办学20多年来,始终坚持新校新办,以此引领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学校正处于“深化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办学”的发展阶段。为此,我们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更加明确了新校新办的理念。即充分利用好地处沿海开放地区的区位优势、以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的学科专业结构优势和新学校的后发优势,抢抓机遇,知难而进,不断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和水平,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赢得新的平台和空间。

三、服务民族工作大局,扎实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

2013年5月6日,俞正声同志给北京市《创新开展内地高中班“民族一家亲”活动,增进民族团结》作出批示,要求推广活动经验。王正伟同志批示要“按这一思路,把新疆学生与我委大连民院等院校开展类似活动拿出一个办法措施,抓好落实”。学校党委认真贯彻批示精神,制定切实可行方案,采取可行办法,迅速开展试点有关工作,从而为城市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找到新的结合点和生长点,真正发挥民族高校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中的辐射源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开展城市民族工作系统研究,寻求城市民族工作的新突破,为沿海开放城市的民族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一方面要开展范围广、实效强的共建活动,着力探索构建城市民族工作联动机制,促进城市民族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一是围绕培养新疆学生和科教援疆计划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作为全国首批16所援疆高校,我们积极与新疆塔城、石河子、喀什和五家渠等地区建立对口援疆计划。目前,大连民族学院在校新疆籍学生总数已超过500人。学校始终坚持在政治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引导他们争做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模范;在教学工作中,实施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次教学,确保学生完成学业,顺利成才;在生活上,倾注真情,关心关爱,设立专项经费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聘请新疆籍厨师在学校清真食堂为他们提供可口的饭菜和优质的服务。一直以来,大连民族学院新疆学生整体思想健康稳定,2013年新疆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

二是围绕城市化进程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新问题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学校与大连市签订共建协议,不断加强城市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创建“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部队、进民族乡镇”活动,与大连内地新疆班——大连市第二十高中开展“结对子”工作,与社区街道、企业、民族乡镇建立13个创建活动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积极探索民族院校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三是继续做好民族干部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应用学科领域广的优势,大力开展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探索高校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机制。采用菜单式和模块化教学,构建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模式;深化内涵、因需施训,不断拓展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新空间;注重细节、投入真情,不断提高民族干部培训的管理服务水平。

四是认真做好学校派驻武陵山片区联络员工作。探索高校对口帮扶民族地区的有效措施,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城镇化发展建设、定向招生、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等工作上找准切入点,加大帮扶力度。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办学民族
我们的民族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民族团结之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