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
2014-03-21练泓
练 泓
(龙岩学院人事处,福建 龙岩 364000)
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
练 泓
(龙岩学院人事处,福建 龙岩 364000)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在政府主导培养和学校主导培养两种模式中获得成长机会,但这两种模式自身的局限性,使得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瓶颈。针对这种状况,需要地方高校与时俱进地改进现有模式,尊重青年教师的个性特长,发掘青年教师成长源泉,统一管理职能,成立专门机构,形成系统化的培养机制,并不断拓宽培训渠道,开展多元化的培养培训活动。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
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地方高校因招生规模扩大造成的专业师资缺口,每年都需要有一定量的青年教师来填补,同时在新兴专业建设过程中,因原有师资专业知识的陈旧,也需要引进大量高学历专业对口的年轻教师实现知识更新。通过走访省内外高校,对比同起点的青年教师成长过程,发现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的学术能力成熟时间普遍比老牌高校的教师晚7-10年。因此,地方高校如何有效运用培养模式帮助青年教师健康快速地成长,成为师资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现状
培养通常意义上是指有组织、有计划的长期实施系统性的教育培训过程,以提升培养对象的现有学识和能力,从而实现个人发展与单位发展的协调统一[1]。所以,师资培养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与定位,开展多样化的培养活动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根据培养主体导向力的差别,现有的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培养模式和学校主导培养模式两种。
1、政府主导培养模式
目前政府主导下的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活动,主要有岗前培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等。其中,岗前培训是各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对新补充到高等学校的教师任教前的职前培训。它是新教师进入高等学校教学和工作前必须接受的一种培训,是取得高校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在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教程》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规定指导下,各省高师培训中心的岗前培训内容都是以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和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4门课程为主,并多采用在较短时间内集中讲授的方式。它让青年教师了解并学习高校教师职业基本要求。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是把高校骨干教师选派到国外高水平大学研修,而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则要求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五年以上的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研修。它们都是为了促进骨干教师跟紧学科发展,提高学术教学水平,为日后成为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奠定基础。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则是根据高等学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的不同点,而分别设置了两大类课程,其一是关注学科前沿发展的专业知识高级研讨班。其二是围绕教育教学技术举办的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它偏重教学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专业建设中骨干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2、学校主导培养模式
学校主导培养模式,是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为培养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而开展的入职培训、导师制、学历提升等内容的一系列教育训练活动。它是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主要模式。入职培训是在新教师到岗初期,高校结合自己实际,邀请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就学校总体情况和未来发展思路进行整体介绍,包括校情校史、教学科研管理制度、人事管理政策等多方面内容,同时邀请名师开设教育学术道德与教学科研经验专题讲座。它能够帮助青年教师较快地适应新环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导师制,是学校指派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负责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业务进修、教学科研的引导和帮助,从思想、教学、科研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指导和多方帮助[4],使青年教师尽快认同教师职业,过好教学关和科研关。学历是教师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5]。学历提升是采取定向委培等形式,鼓励青年教师到学科专业发展前沿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修深造,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在提升学历层次的同时,实现自身学术素养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问题分析
1、政府主导培养模式的标准化和不平衡性
由国家明确规定内容的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是政府主导培养模式的标准化的最明显表现。政府在追求规模效益中,淡化了岗前培训的初衷是为了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完成从 “学生”到 “教师”的角色转换。因培训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参训教师只是为取得终结性考试合格结果而应付课堂,死记硬背,对教育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够。无论是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还是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自2004年设立实施以来,培养人数达9万之多,可谓受益广泛,但与我国高校每年增加的近10万名新教师相比,受益比例是很低的,同时,受益教师的地域分布和高校层次分布情况,残酷地展示了政府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实。
2、学校主导培养模式的松散性和不自主性
学校主导培养模式是以满足学校发展目标而设计的。目前地方高校的入职培训还只是起步阶段。由于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入职培训的时间多数集中在青年教师入校初期,新教师还处于懵懵懂懂的适应阶段,不容易一下子接受信息量大而教条式的培训内容。而导师制在执行过程中,因为缺少有效的激励或者是有一定奖惩制度的规定,却没有出台具体的考评细则,影响了部分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使青年教师无法得到系统的指导,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作为最直接有效的学历提升,因为考虑到师资的紧张,大量的教学任务需要青年教师来完成,使得大部分青年教师,特别是才毕业的青年教师根本没有机会外出进修学习。随后,失去研究生导师直接指导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加上自身基础不够扎实和研究方向迷失,青年教师逐渐丧失了学习提升的热情,安于教学。
三、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改进建议
1、拓宽培训渠道,开展多元化师资培养活动
地方高校在政府主导培养模式中,往往因先天条件不足而处于劣势,较难获得政府主导培养模式项目。因此,地方高校需打破陈规,努力拓宽培训渠道,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充分利用国内专业培训机构资源,积极开展多元化青年教师培养活动。首先,地方高校应在依托国家现有培养资源的基础上,努力寻求新的培养途径,如在国家教师培养培训平台上,了解培养培训活动资讯,由学校自主设置研修项目,制定支持计划。其次,充分利用青年教师研究生导师资源,学校通过聘请这些导师为客座教授,或定期派出这些青年教师跟从导师继续学习,参与项目进行科研,从而保持青年教师的研究热情。第三,利用国内专业培训机构资源,地方高校通过专业机构搭建的网络平台,帮助青年教师在空余时间调整补充现有知识结构,保持在本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
2、统一管理职能,形成系统化的培养机制
地方高校对促进青年教师发展的工作开展并不统一,零星地分布在人事处、教务处和科研处等不同职能部门,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教师发展中心,明确青年教师培养目标,通过集中管理职能,将资源整合利用,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平台。同时,二级院系应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单位特点和青年教师现状,有的放矢地开展培养工作。从而形成系统化的培养机制,更好地为青年教师的培训、进修和发展提供指导与服务[6]。
3、尊重个性需求,发掘青年教师成长源泉
近年来,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个体间差异仍然很大,如有的青年教师热爱教学,希望从中实现自身价值;有的青年教师则热衷于科学研究,希望在科研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3]。因此,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青年教师的成长需求,帮助他们找对方向,发掘出有利于其自身成长的源动力,增强他们参与学校培养培训活动的自觉性。
[1]张雅正,雷利利等·教职工队伍培养机制探析[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1(4):7.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和有关实施办法的通知(教人[2004]4号)[Z].
[3]郭明维,何新征等·西部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2):153,156.
[4]徐新阳,韩斌等·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1(2):49.
[5]张珺·中美高校师资管理比较[J].企业导报,2011(1)下:62.
[6]应雄·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7):4.
On Modes of Training Young Lecturers from Local Universities
Lian Hong
(Longyan University,Longyan 364000,Fujian,China)
Young lecturers from local universities benefit from two modes of trainings under governments and universities.But the two modes have their own limitations,which makes young lecturers face difficulties during their development.Therefore,local universities need to improve the current modes,keeping up with the time.It should respect the personalities and specialties of the young lecturers,set up special institutions,and open up diversified activities for development trainings.
local university;young lecturers;training modes
李昌礼)
G645
A
1673-9507(2014)02-0036-02
2014-02-16
练泓 (1984.10~),福建武平人,龙岩学院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