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基层干部能力考核探析

2014-03-21李姝妍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考核干部

李姝妍

(鞍山师范学院人事处,辽宁鞍山114007)

用人必先察人,知人方能善任。考核是一个历史范畴,历朝历代无不重视。在我国,考核的思想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尚书·尧典》里有“纳于大麓,暴风骤雨而弗迷”,就是指尧将帝位禅让给舜,对其是否具有能力胜任帝位进行考核。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基层干部“能”的考核被赋予了更多新的时代内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高校基层干部“能”考核中的问题,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以便于合理的评价高校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做到知人善任,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高校基层干部能力考核的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公平的考核才能得到被考核者的认同,才能对干部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不公平的考核不仅不能达到激励效果,反而会严重挫伤人的积极性,降低工作成效,削弱组织整体的凝聚力和人员的归宿感,甚至导致人才流失等。因此,在“能”考核方法制定和实施中,都要注意公开、透明,注意接收反馈意见等。

(二)持续改进原则

干部能力的提高是个持续的过程,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校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干部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基层干部考核的作用应以提高工作能力为最终目的。考核者要根据测评结果及时调整考核方法,以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纠正失误和偏差,提高考核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保证考核顺利进行。因此,应结合社会发展和高校的实际因时因地制定考核办法。

(三)针对性原则

学校的基层干部是学校的管理层,对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基层干部的考核评价,应侧重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协作精神。基层干部占干部队伍的大多数,这部分人的工作比较具体,直观性强,对他们的考核,应该侧重管理能力、服务能力、执行能力等的考核。

(四)实用性原则

对基层干部的考核要尽可能贴近高校各岗位对其应具备能力的要求,能力考核内容应为干部工作中容易衡量且相对重要、对其能力水平反映较为直接的项目。并且,考核结果要充分体现干部能力不足的方面,为干部自身能力改善提供一定的准则,提高他们的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发挥高校干部能力考核的作用。

二、高校基层干部能力考核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基层干部“能”考核工作中,主要存在对“能”考核定位相对模糊、“能”的外延认识缺乏发展性,重点不突出、考核中缺乏具体性和考核结果运用不充分等方面的问题。

(一)“能”考核定位相对模糊

对高校基层干部“能”的考核,许多高校在制定指标时,仅仅停留在“能”这一笼统的概念上,比较宽泛,缺乏对指标进行科学地细化和定量分析,使考核者对考核对象的业绩很难准确地做出判断和评价。参与考核人员往往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容易出现“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从而使结论模糊,或是参与考核人员对考核容易持消极态度,不负责任地做出评价,导致考核结果的主观性[1]。

(二)“能”外延的认识缺乏发展性,重点不突出

“能”主要是从事本岗位工作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业务水平和政策水平及知识更新情况,管理理念,依法执政,科学决策,统筹兼顾,执行政策,组织指挥,沟通协调,识人用人,开拓创新,管理激励,处理突发事件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的外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发展、岗位职责、个人发展而不断变化。进入新世纪,对于学习调研、创新能力的要求更加突出,而在“能”的考核方面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因此考核时不能突出重点,工作中干部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研究高校层基干部“能”的考核对高校工作顺应新时代和新形势的要求具有重要作用,要用动态的发展眼光和方法做好高校中基层干部“能”的考核。

(三)“能”的考核中缺乏针对性

高校的部门一般分为机关行政单位、教学院系和直属部门3种类别,而高校基层干部属于不同部门,在不同岗位就职,由于工作分工不同,各部门情况存在差异性,考核无法做到因人因岗而异,对他们的能力考核往往一刀切,考核评价者只凭自己的感觉、经验、印象来评判考核对象,笼统地以一个尺度衡量,不能具体地考核,评价的主观随意性较大,造成考核结果不准确,缺乏深度,不能调动干部工作的热情。因此,“能”的考核过程中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改进,干部考核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

(四)考核结果反馈运用不充分

高校基层干部能力的考核结果运用不充分。考核结果的使用是高校稳定发展、科学选人、职务晋升、聘任、奖励、培训、辞退以及调整工资待遇的重要依据。因此,建设一支积极向上的基层干部队伍,对能力考核的结果至关重要。据调查,目前高校不太注重考核结果的利用,考核结果没有与干部的提拔任用、激励培训等紧密挂钩,结果使考核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三、改进考核高校基层干部能力的对策

针对以上几方面的不足,对高校基层干部能力的考核对策如下:

(一)定性与定量结合,科学细分“能”的指标

定性考核从本质上反映被考核者情况,定量考核从数量上相对精确地反映被考核者的情况。量化测评能弱化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考核结果科学性、准确性,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要明确“能”指标的标准,使得考核干部的标准更科学合理,更直观公开透明。指标作为评价内容集合中的元素,所规定的内容是可以通过现有的如量表、仪器等工具加以直接测量获得明确结论的。对高校基层干部能力的评价,无法直接测量,只有将能力具体分解为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决策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指标,才能综合地评价干部的能力[2]。各能力都为 100分,分为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四等。

1.组织协调能力

优秀(100~90分):能够有序安排各项活动,运筹得宜,安排合理,曾组织过多次成功活动,并获得多方好评。

良好(89~75分):活动安排较为有序,有成功组织活动的经验,得到过多方肯定。

称职(74~60分):能够较为合理地安排活动,曾组织活动,并未受到负面评价。

不称职(60分以下):不能合理组织活动,没有成功组织活动的经验,所组织的活动曾受到多方的负面评价。

2.综合决策能力

优秀(100~90分):决策正确,果断。能够抓住最佳时机,做出正确的判断,所做决定事后证明是明智的。

良好(89~75分):能够在适当时机,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但是决策有欠果断,事后证明并不是最佳决定。

称职(74~60分):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但不能准确把握住合理时机,做决策时不够果断,不够及时。

不称职(60分以下):不能做出正确判断。总在不适当的时候做出不合理的决定,且事后决定证明决策是不明智的。

3.社会交往能力

优秀(100~90分):擅长与他人沟通,人际关系广泛,同社会有关方面工作交流与合作进行顺利。

良好(89~75分):能同他人沟通,人际关系良好,同社会有关方面的合作能够进行。

称职(74~60分):人际关系普通,能同社会有关方面进行工作交流与合作。

不称职(60分以下):不能与他人沟通,人际关系很差,从未同社会有关方面进行工作交流与合作。

4.用人授权能力

优秀(100~90分):会适当运用现有人力资源,能够通过指挥安排,充分发挥出部属的个人特长。运筹帷幄,适当得宜。

良好(89~75分):会适当运用现有人力资源,能够清楚知道部属的个人特长,但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称职(74~60分):可以适当运用现有人力资源,但不够清楚知道每个部属的个人特长。

不称职(60分以下):不能适当运用现有人力资源,做工作时耗时耗力,往往不能较好地完成工作。

5.语言表达能力

优秀(100~90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书面表达清楚,有号召力和说服力。

良好(89~75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书面表达较清楚,有一定号召力和说服力。

称职(74~60分):思路不太清晰,逻辑性普通,语言、书面表达能力一般。

不称职(60分以下):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意思。

通过指标的细分,对“能”的认识更加具体、可测、可操作,为评价主体判断中基层干部的“能”提供了渠道、方法和依据,有利于对评价对象的深刻分析和认识,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从而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二)对考核对象能力的要求具有发展性,考核时要注意与时俱进

对高校基层干部能力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解放初期,国家要稳定,维护校园稳定的能力要突出些;改革开放时代,要求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要高些;进入21世纪,尤其十八大以后,对创新、学习调研能力的要求愈显突出。因此,“能”的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发展的角度出发,高校基层干部考核指标还应加入创新能力和学习调研能力,这样对高校干部队伍能力的考核才更加全面,符合时代的要求。

1.创新能力是高校基层干部工作的发动机。高校基层干部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培养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校干部队伍,学校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是增强高校工作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从观念、思路、方法上探索高校发展的新途径也需要他们具有创新能力。大学是人才的熔炉、思想的宝库、科学的殿,创新能力在这里更加重要了,只有学校重视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才会产生思想的火花,才会有科学成果的诞生,而这些都取决于高校干部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高校基层干部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因此,考核时突出考核对象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2.学习调研是高校基层干部成长前行的车轮。学习调研能够长知识,增技术,使人不断成长,学习调研是高校基层干部前行的车轮,通过学习调研,高校干部队伍才能越来越强大,才能科学决策,正确执行,引导学校健康发展。学校作为知识的殿堂,有好学的老师更易培养出好学的学生,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出更多人才,增强学校竞争力。“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学习调研的源头很多,可以向书本学习,亦可以向实践学习,读书是学习,调查研究是更重要的学习。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最高明的老师,调研是实际工作需要的方法与武器。因此,学习调研作为高校基层干部的重要能力,应对其加大考核的力度。

(三)规范考核结果的反馈并充分运用考核结果

考核成绩计算结束,并不意味着一轮考核的结束,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和运用是整个干部考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实际工作中,要对考核结果的反馈和运用给予足够重视,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整改方案和措施,完善激励机制,实现奖优罚劣,不断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1.以考核结果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对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帮助干部在行为、能力、责任、绩效等方面得到改进和提高。

2.干部的选拔任用、职务升降、薪酬待遇等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奖惩分明。

3.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依据,根据考核反映出的问题,加强对干部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干部工作的能力。

“国之兴,在于政;政之得,在于人。”高水平高校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基层干部的能力水平。因此,建立科学的能力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高高校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能力,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基层干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坚实基础。

[1]鲍婷婷.科学构建高校中层干部绩效考核机制的思考[J].台州学院学报,2009(4):12-13.

[2]王韬,王建南.国家公务员考核量化测评方法研究[J].陕西省行政学院 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27-30.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考核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内部考核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