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共建生态文明的三条路径
2014-03-21谢志燕
谢志燕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00)
高职院校共建生态文明的三条路径
谢志燕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00)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要求。实现这一目标要求,仅仅靠政府单方面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发动整个社会的力量,从上到下培育生态文明理念,以生态的思维指导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高职院校;环保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高职教育是专门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化教育,毕业生未来更多的是在生产经营一线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中人数多,所占比重大。在工业化进程愈演愈烈的当下,这个群体的生产生活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因此,在高职院校广泛而深入的开展环境教育,帮助在校高职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育环保行为,打造生态校园对于推动整个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1 树立环保意识,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引擎
当前,我国的环境教育已经贯穿于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国民整体环境意识已经被唤醒。但是长期以来,中小学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导致实际教育过程中环保教育体系没有形成,环保教育内容也没有融入教育体系之中。大部分学生只是零星了解到环保知识,偶尔开展一些小的环保活动,并没有固化为思想观念,也没有形成一以贯之的环保行为。学生普遍环保责任感不强,认为环境保护都是政府的事情,成年人的事情,甚至连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基本要求都不能严格做到。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加强环保教育,坚定环保信念、学习环保知识、锤炼环保品格,帮助学生树立生态意识,成为一项极其重要和紧迫的事情。
一是将环保追求融入理想。理想指引着人生的方向。高职学生处于人生最关键的青年时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会直接影响到步入社会后的行为模式。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全体国人为之奋斗的美好愿景,也是实现中国梦共同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民族的共同愿景和理想结合起来。当前,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已经为我们描绘出了生态文明的美好愿景,即“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高职院校在环境教育和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当突出宣传这一美好愿景,以实现美好愿景为主题,通过悬挂标语、组织活动等方式,深入宣贯,引导学生将环保的理念植入个人理想中,在实现人生理想的个人奋斗中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责任义务,以环保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共同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是以环保知识武装头脑。知识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力量。高职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广大高职学生不应把学习的范围限定在专业知识领域,更应当结合今后的就业与生活,学习掌握科学的环保知识,将培养科学精神与生态思维结合起来,主动学习环保内容。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提高学生的环保素质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通过开展环保专题讲座、环保知识讨论会等方式,达到丰富教学、提高教学吸引力的目的。与此同时,环保知识的获取不应当仅仅来源于课堂和书本,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到实践中去学习,组织或者号召学生自觉地参与到社会上的环保公益活动中去,通过实践学习环保知识,树立环保意识。
三是用环保理念锤炼品格。环保是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社会新风尚的重要组成。培育生态意识必须要从价值观的塑造入手,帮助学生建立环保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并进一步形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同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在高职教育中,高职院校应当大张旗鼓地宣传环境保护思想,如,可以借鉴我国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的环境伦理观,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环境友好的消费选择,从而带动社会上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如,可以结合青年创业与绿色转型、绿色转型与青年社会责任等主题展开研讨等,帮助高职学生进行环保道德体验,引导学生形成绿色意识、节能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健康生活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思想和行为基础。
2 培育环保行为,筑牢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式,着眼于人素质的发展,强调人的行为自觉和自律。这种文明形式要求每个人都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而习惯的养成与人成长的阅历、参与实践和直接体验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中的环境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和意识培养的方面,更要注重对学生环保行为的引导,帮助学生亲近自然、反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培养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一是组织绿色文明的体验活动。美国自然教育学家约瑟夫.当奈尔认为人们如果对自然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就会产生保护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利用节假日开展以环保和绿色为主题的亲近自然活动,如春季组织学生开展集体徒步旅游、自行车旅游等活动,带领学生去春游、踏青、植树、吃农家饭、生态摄影,使得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乐趣,引导学生亲近自然,重新认识自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认同和热爱。
二是要积极开展环保体验教育活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引导学生从反思自身行为中提高觉悟,是行为习惯建立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通过调研走访、集中座谈等方式,寻找班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忽视的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生态体验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没有预防的心态下感受生态直接体验,醒悟自身行为的后果,从而对个人价值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如,针对校园内乱扔垃圾的行为,可以组织学生轮流开展校园保洁的工作,让学生在保洁工作中体验环卫工人的辛苦,从而反思乱扔垃圾的行为,促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倡导环保从身边的事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必须从小的事情抓,逐步养成环保习惯。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事实教育,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环保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脚下。如,开展环保日或者环保月活动,从学校层面到院系再到班级,层层发动,号召每一位同学节约一度电、少用一张纸、开展垃圾分类、限制使用塑料袋等,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实际行动真正培养起维护自然生态的意识。
3 打造绿色校园,共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氛围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要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和环保行为,就必须营造环境清洁优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外部环境。欧美等发达国家为此提出了建设绿色校园的理念,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欧洲每年都有动态的“绿色校园奖”来推动,我国也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启动了这一工作。创建“绿色校园”有助于美化校园环境,给学校师生创造一种优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让师生在优美的环境里得到美的熏陶,以约束自身的不环保、不卫生、不文明行为,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学校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学校不仅要有大师,也要有大树,这是一种绿化理念,也是一种办学理念。绿色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与师资队伍的育人功能同等重要,历史悠久的大学,都是环境优美的大学。高职院校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应当同样突出绿化和美化工作,积极为在校高职学生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学习环境。在美化校园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从绿化面积、绿化率上有所追求,同时要结合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打造具有标志性的校园风景品牌。可以将校训与绿化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园林设计,彰显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利用校园里的自然山体、水体打造绿色休闲景观,一方面美化环境、另一方面提升学校知名度。美化校园的工作还需要加强监督与管理,不能仅仅依靠意识引导和道德自我约束来推动绿色校园的建设,同时也要有制度方面的刚性约束。应当针对绿化、美化环境成立专门的建设队伍和监督队伍,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安排专人管理绿化、卫生公共设施,对乱丢垃圾、乱贴乱画等问题,应当有专人来监督。
二是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环保培训,发挥学校全方位育人的功能。环境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具有环境伦理道德的学生,就必须发挥学校全方位育人的整体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保护环境的觉悟和开展渗透式环境教学的能力。要加强教师岗前和在职的环境教育培训,结合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队伍中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要建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环境教育的机制,通过明确对教学教案的要求,把环保教学内容纳入各项专业课程教学考核,在不改变现行教材体系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并加以补充、扩展和更新,结合相关学科进行渗透式教学,有效推进环境教学;要在教师队伍中提倡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落实“无烟学校”、“环境友好型学校”等创建工作,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是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具有绿色发展理念的校园精神。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行为举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设倡导绿色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更可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应当大力开展绿色校园文化活动,如,可以利用节假日在学校举办花展或以校园为题材的摄影书画展,让师生在参与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学校绿色文化的品位。应推出绿色校园文化的成果,如,可以举办以绿色校园为主题的征文或短片、MV拍摄活动,组织评选出优秀作品,通过网络等平台加以推广,一方面宣扬绿色环保理念,一方面可以提升学校知名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应培育绿色校园文化精神,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提炼出广大师生认同的校园文化精神,同时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加以推广和落实,使得这种精神在一代一代师生中传承下去,成为支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加强环境教育,共同建设生态文明是教育系统的重要责任和义务,需要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共同参与,只有这样全社会的环境道德才能共同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才能越走越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
[1] 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蔡拓.可持续发展-新的文明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3]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Three Pash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Bui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XIE Zhi-yan
the 18th Party Congress report clearly put forward to bui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construct beautiful China. To achieve this goal, it is not enough only by the government unilaterally push, it must arouse the whole social power, cultivate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rom top to bottem, using the ecological thinking to guide the civilization of life and produc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3-11-19
谢志燕(1983-),女,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思政部,马钢党校,讲师。
该文为中共安徽省委党校课题成果。立项编号:AHDXKT2013103。
G718.5
A
1672-9994(2014)01-0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