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基于道德建设广泛性和基础性的学校德育建设

2014-03-21陈学平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广泛性基础性道德教育

陈学平

(鞍山师范学院附属卫生学校,辽宁鞍山114007)

一、道德建设的主流

(一)道德变革

道德社会类型及其道德价值观的转换,往往发生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由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的历史转型而产生的道德变革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广泛、最深刻的道德变革。其根本特点是“人的独立性”取代“人的依附性”[1]。道德变革并不否定道德传统,而是对传统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它是一个历史过程。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正处于变革时期,其历史特点就是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延续和发展自近代开始的“道德变革”,建立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二)道德建设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可以证明,伴随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素质的提高,在人的利益、人的价值、人的尊重、人的个性、人的权利等问题上,有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改革开放意识、竞争进取意识、自由民主意识、公平正义意识、和谐包容意识、生态环保意识,有了巨大的转变和创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及经济道德、政治道德、公共道德、生态道德等各个领域的道德建设,有了巨大的改进和提升。以中华慈善事业为例,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建立3.1万个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初步形成了多种类型、分工协作的社会捐赠网络;社会捐赠数额2006年首次突破100亿元,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更是引发捐赠热潮,社会捐赠总额突破1 000亿元。

二、道德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广泛性要求

(一)道德建设的基础性要求

学校是基础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在道德建设中担负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基础性道德建设又称“德育”,可以这样定义:所谓“德育”,指的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为培养和提高受教育主体思想政治品德的综合素质而进行的相关教育[2]。当前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是德育的基本阵地,是满足道德建设基础性需要的基本前提。学校道德建设的基础性构成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主导层次,从组织实施来看,主导层次体现在学校道德建设的实施中,学校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而进行的直接教学,也就是说道德建设基础性的载体主要是独立存在的课程形式。从内容上来看,基础性道德建设包括知识性道德建设、活动性道德建设;从存在形式上来看,基础性道德建设有统一的形式、特定的时间和精心计划的预定目的,是集体教育的典型体现。二是主体层次,主要体现为从个体道德素质培养的需要出发,教育者在遵守德育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把基本的道德要求整合到学生德性、心理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中,以形成和不断提升其基础文明素养。

(二)道德建设的广泛性要求

什么是道德建设的广泛性要求呢?一般地说,它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就其内容来说,是涵盖社会的,涉及到不同领域、不同的人群;就其实施来说,其道德要求能被广大群众或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并成为他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道德应成为广泛性要求,成为全体人民所践行的道德。但是,自我国从80年代提出道德的广泛性与基础性问题后,对于什么是道德的广泛性要求出现了种种议论。有人认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无疑是最先进的道德,它只能是“社会公仆”的道德。对全社会的公民来说,应强调道德的广泛性,而道德的广泛性就是“底线”道德,即在“不损害民族、国家、集体的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谋取个人的合法利益。”很明显,他把道德的基础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割裂开了,这种看法是极为有害的。

在基础道德建立的过程中,广泛性要求是基础道德建设的延续,显得尤其重要。在基础道德建设后把重点更多地放在道德建设的广泛性要求上,是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根据道德建设的广泛性和基础性要求,加强学校道德体系建设

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把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道德建设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摆上了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把加强师德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提高学校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努力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培养和造就“四有”人才做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学校在不断加强道德教育体系建设的同时,根据道德建设的广泛性和基础性要求,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一)坚持把道德教育与培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多元经济并存,多元文化碰撞,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对世界文明成果的了解,同时,其承载的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等现象。在行为表现上,也出现了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勤俭自强精神淡化、和谐相处能力较差等问题。在当下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的情况下,为培养他们对家庭、对学校、对党和国家的感恩意识、对他人的诚信意识、对社会和民族的责任意识,学校应坚持把培养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贯穿于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德育课堂教学的德育工作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教学作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遵循相关法规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创新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融入到平时的学生教育及课堂中,使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入耳、入脑、入心,真正使每个学生既学会关心自己,更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

结合学习雷锋、郭明义实践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树立学习标兵;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以“学习雷锋、为人师表”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树立师德师风标兵;在机关后勤职工中广泛开展以“学习雷锋、爱岗敬业”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争做广大师生员工满意的先进工作者。

(二)坚持把道德教育与创新能力提升紧密结合起来

各级各类学校结合自身教育的特点,在教育中注重人文熏陶,强化道德教育、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根据学校专业特色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例如学校对一年级的新生以职业理想和养成教育为主,采取入学教育、校风教育、爱心教育等教育形式,重点引导学生树立献身崇高事业的理想,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对二年级的学生以职业素质教育和成才教育为主,采取心理教育、实践教育、技能教育等形式,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学会求知、学会负责、学会奉献;对三、四年级学生以职业道德和就业教育为主,采取感恩教育、毕业实践教育、成人仪式等教育形式,教育引导学生恪守职业道德,学会生存、学会择业、学会就业,努力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三)坚持把道德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紧密结合起来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知识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不可或缺的。一方面,知识是道德进步的促进力量。知识中所包含的科学技术部分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生产力,它的发展最终必将和其他社会生产力因素一起,导致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从而引起道德的发展进步。而道德的发展与人们的知识程度和认识水平有密切的联系,道德上的文明总要依赖于知识的一定发展,道德上的愚昧落后往往是与知识上的愚昧落后相关联的。

学校从新生入学起注意发掘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天赋,培养他们自由全面发展的潜质和能力,在传授巩固知识积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品德与人格教育、诚信与责任教育、爱心与感恩教育,使他们真正有知识、有责任、有胸怀、有境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五自”教育,即:自主、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充分调动他们积极向上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基本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四)坚持把道德教育与坚守精神家园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摇篮,其更高的目标是培养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健康的心理是青年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前提。心理咨询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不应以纯粹解决心理问题为目的,而应该成为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要想使心理咨询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发挥整体优势,不仅要看到两者之间的互补性与相融性,也要肯定他们之间的特殊性与独立性,还要在工作实践中把两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最终提高学校道德工作的成果。

为确保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健康的心理,杜绝社会上滋长的浮躁情绪、狭隘功利现象侵蚀校园,学校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教育,组织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诸如:“国旗下演讲”、纪念“五四”青年节演讲比赛式等,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在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中强调劳动观念和敬业精神,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此外,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橱窗、简报等宣传阵地,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校精神家园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学校将围绕生命、生存、生活、生态主题,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实际出发,以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为基本内容,不断创新道德建设方法和途径,坚持以德治校、坚持科技兴校、坚持依法治校、坚持民主理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黄钊.中国当代德育思想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广泛性基础性道德教育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吕梁财政四项举措支持基础性养老服务发展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习练八段锦对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国移动4G基础性网络部署策略研究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