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体性体育教学
2014-03-21张恩才
张恩才
(陇东学院,甘肃 庆阳745000)
引言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体育教育领域也随之发生改变,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得主体性体育教学这一理念逐渐产生,并在实际应用中逐渐扩大。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使得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内容等得到改革,重视对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促进了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强健学生的体魄。
一、主体性体育教学的概念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主体主要指的是在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有意识的人,客体主要指的是自然,主体性体育教学是针对客体性体育教学提出来的。客体性体育教学指的是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由教师传授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等,学生是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者,是被改造的对象,相当于传统的体育教学[1]。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主体性体育教学方式,即是以学生为主,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确保学生学习的权利不受侵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沿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在比较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得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主体性体育教学的特点
1、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占主体地位
在体育教学中引进主体性体育教学方法,能够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全面为学生服务。在教学中学生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自身的主体[2]。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成。
2、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根据我国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和教育体制的发展,主体性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提出,体育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体育知识,还要传授学生学习体育的方法。主体性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体育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和身体素质。
3、主体性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创新,体育也是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创新出来[3]。我国新课标改革和教育发展以及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都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主体性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和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
4、注重教学氛围的设计
传统的体育教育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学课程比较严格,枯燥无味,缺乏活跃的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亲近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充分发挥出教学的民主性。
5、注重教与学的结合
主体性体育教学主要强调的是教师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将体育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和学结合起来,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三、提升主体性体育教学的方案
其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很多体育教师会在思想上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将体育知识硬塞给学生,不管学生愿不愿听。另外,有部分教师认为主体性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夸大了主体性的作用,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会随便敷衍了事,没有做好课程设计,对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够重视,从而使得学生无法学习到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进行主体性体育教学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高和发展。由于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从教的角度出发,唤起学生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了解体育教学的目标,制定出适合学生各自特点的学习方案,鼓励学生进行自觉学习,克服困难,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其二,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习效果。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的必要条件是需要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在快乐中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因此,在主体性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够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可以成功将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相互交流。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从而使得主体性地位得到巩固。体育教师首先需要摆正自身的位置,需要和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的平等关系,为学生解决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其次,还需要注意搞好课堂活跃气氛。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活跃氛围中,才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够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才能够使得体育教学效果有所提高,发挥出主体性能。
其三,因材施教,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学习方式不同,学习能力不同,使得学习效果会参差不齐。学生个体不同,对体育项目的爱好也各不同的情况。教师不能够采取一刀切的手段,将学生归纳到某一个层面上进行教学,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手段进行教学,会造成优秀的学生学不到新知识,中等学生无法提高自身的能力,后进生无法掌握相关知识的局面。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能力,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其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不同的体育项目,不同的体育技巧和难度,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尤其在难度较大的体育项目中,学生学习的压力比较大,对项目具有恐惧感。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进行调控,使得学生正视自身的弱点和优势,将心理压力和情绪转移,学会控制好自身的情绪,教会学生缓解压力和情绪的方法。
结语
在主体性体育教学中,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体育教学理念,教师不仅要从教学观念上转变思想,还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从学生内在实质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理论;在主体性体育教学中确立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主体性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因材施教的培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还需要引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学,在身心两方面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使得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便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1]高闰青·试论主体性体育教学的实施研究分析[J].教育探索,2011(7):14-15.
[2]宋丽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主体性体育教学方式的研究分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3):12-13.
[3]刘好龙·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性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2011(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