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3-21任清华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载体微信政治

任清华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团委,福建 莆田 351254)

“微”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任清华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团委,福建 莆田 351254)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微时代”,“微”载体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校要提高运用“微”载体的技巧,搭建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活动等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微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09年8月,随着新浪微博的推出,微电影、微小说、微信、微活动等“微”载体忽如一夜微风来,纷纷登上舞台,宣告了“微时代”来临。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力军,他们更是无“微”不至、无“微”不欢,高校主动构建微载体,积极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1 “微”载体为解决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供新的契机

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起着巨大的作用。一直以来,高校都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和对象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正在凸显,如教育方法方式单一、内容单调、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师生互动性不强等。而“微”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

1.1 “微”载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和手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课堂教学,辅以班团会、宣讲、座谈、社会实践等平台和手段。“微”载体依附于强大的3G、4G网络,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以其“草根化”、“大众化”的特点,传播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便捷灵活的优势,正好可以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予以补充。“微”载体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交流方式,将教育内容传达给受教育者。大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网络等途径,“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就可以接受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改变了教育的方法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便利。

1.2 “微”载体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居高临下讲理论、提要求,习惯于发号召、造声势,习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管理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不善于贴近现实,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意见,不善于做深入细致、有针对性、富有成效的思想工作。形式时尚多样的 “微”载体有利于改善枯燥的教育形式。“微”载体可提供海量信息,内容更为丰富和即时,既有专业知识,也涵盖大众娱乐文化;既包括个人心情,也涉及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可以各取所需,从而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借助“微”载体平台发布讯息,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教育者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和舆情动态,建立起平等的对话模式,双方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回应、反馈,了解问题,反思问题,甚至是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3 “微”载体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主要为校内师生,封闭在校园内部,与社会对接较少。且内容多以理论宣讲为主,与专业的关联度低。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单薄、外延偏窄,趋向简单化和低层次化。“微”载体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沟通无障碍的优势可以将高校教学工作、学生管理、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等内容都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个单位和部门,而是扩展到整个学校乃至全社会,实现“思想工作大家来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文化的对接,大大扩展了外延。

1.4 “微”载体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灌输式教育,是一种单向的线性传递。“微”载体的信息传播展现出的是一种网状结构、双向结构,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发送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这种平等交互的信息传递方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锐、善于思考、自我表现欲增强、敢于直抒己见并渴望得到理解。但在现实中往往出于对教育者的敬畏和尊重,对自己的意见、看法大多选择沉默。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用匿名的方式发表看法、交流情感、宣泄压力,更容易形成开诚布公、畅所欲言的民主氛围。一条微博、微信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大量的围观,引发大范围受众的关注、评论、转播,140字碎片化、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降低了参与的门槛,在网络上人们不再只是观望者,而是逐渐成为了每个事件的参与者,人们之间的信息沟通呈现出活跃的互动性和主动性。

2 “微”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探索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探索“微”载体的运用途径,积累了一些经验。该院上报的《微文化,大梦想》获2013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是福建省高职院校唯一的获奖项目。

2.1 打造“微”平台

微博,是一个基于网络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随时随地发布不超过140个字符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也可以实时关注和转发其他用户发布的信息。微信,具有支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文字以及支持多人群聊等优势。微博、微信是当前高校校园中最流行的“微”载体,也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最广的“微”载体。大部分高校都已开通官方微博及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政策宣传、信息发布、日常管理、校园服务乃至招生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在2012年初就着手打造团学组织微博、微信平台,出台文件,统一规划、统一标识,形成了院、系、班级团支部、社团、学生团员五个层级的微博、微信网络体系。全院团学组织的微博、微信体系正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平台、成长服务的平台、宣传动员的平台、交流反馈的平台、工作展示及创新的平台。一是利用微平台宣传动员。该院的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如工作展示、通知公告、宣传动员等第一时间在微博、微信上发布,一些重大活动在微博上现场直播。收听团学组织微博,获取校园资讯成为学生的首选,团学组织微博短时间内就吸引了60%以上在校生的关注。二是利用微平台发起话题讨论及征集、投票活动。在微博上发起一些对于热点问题、人生哲理等方面的话题讨论,如“中国式过马路”、“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我的中国梦”等话题,引起学生关注、参与。在举办大学生“中国梦”网络作品征集大赛活动中,微博专题网页关注量达11万余人次,共征集到各类作品813件。在校园“十佳歌手赛”中,在微信发起对“最喜爱的歌手”进行投票、点赞活动,1.9万人次参与,是在校生规模的3倍。三是利用微平台参与校园管理。学生对学校的合理诉求、意见建议,甚至抱怨、不满,都可以通过微博@一下官方微博进行反映。过去学生们即使在贴吧上“灌水”发表意见,但因为教师没有及时关注,很多仍会“石沉大海”。微博提意见简单易行,只需要一个@,微博管理者定时收集学生的意见,集中反映,学院各部门可以了解不足之处,及时回应解决。

2.2 拍摄微电影

微电影是指在电影艺术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小型影片,主要在网络、手机等多媒体平台播放。它时长较短,满足了数字信息时代大学生快餐文化的生活节奏;制作简单,对设备及资金要求较少,准入门槛较低;传播快捷,能更快到达且互动性更强,迎合了新时期师生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对欣赏者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功能。一时间,微电影在各高校百花齐放,也推出了不少精品,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举办微电影文化节,有针对性地拍摄主题微电影,发挥了较好的教育功能。一是组建湄园剧组。设编剧、导演、造型、美工、摄像、音频、演员、后期、场工等9个小组,吸引了一大批有兴趣爱好,有专业技能的学生共同参与。湄洲职业技术学院把剧组当作实践性的学生社团进行管理,聘请专业的指导老师定期指导。剧组成员经常一起交流拍摄心得、拍摄技巧,既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也提升了表演、拍摄、制作等技能。二是合理选定拍摄主题。主要围绕反映校园生活,弘扬青春正能量等选定拍摄主题。如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围绕说梦、追梦、圆梦主题拍摄励志微电影《梦想三部曲》。其中《湄园青春梦想秀》以访谈形式呈现,师生围绕什么是梦想、梦想是什么2个话题,共同诠释梦想;《追梦少年》则以武侠古装的形式,将该院的6个系幻化成6大门派。工商管理系变身峨眉工商、机械工程系变身机械武当、化学工程系化身唐门化工、信息工程系化身神行信息、自动化工程系化身电子雷霆、工艺美术学院化身琴魔工艺,掌门人个个身怀绝技。主角是一位狂妄自大的“追梦少年”吴不败,欲挑战6大门派,最后却被征服,留在湄园中认真学习,最终学有所成;正在筹拍的《湄园合伙人》则讲述的是大学生创业圆梦的故事。如在文明修身教育活动中,以校园文明为主题拍摄了公益短剧《来自湄园的你》,让主角化身“都教授”纠正发生在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这些主题微电影以校园景致为背景,以校园人物为主角,严肃的话题以爆笑的方式表达,但内容满满的正能量,视频一经公布,就受到学生们的热捧,点击量超过10万。学生们表示,在《追梦少年》看到自己的身影,年轻的桀骜不驯,不自量力的狂妄,对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有很大的触动;从《来自湄园的你》则看到日常行为的丑陋,告别陋习,做文明人是他们的努力目标。很多毕业生看到视频,在评论中都感叹校园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对母校发展的关心。

2.3 举办微活动

微活动是指依托微博、微信等载体开展的主题活动,包括微公益、微访谈等。其特点是积聚每一个个体微小的力量,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力量参与到活动中,以扩大活动的参与面、覆盖面和影响力。微活动的活动载体以其明确的教育目的性、广泛的群众参与性、以及突出的社会实践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在举办微活动中,改变了传统校园活动的开展方式、宣传方式、动员方式与参与方式,活动的策划、宣传动员、报名、开展等环节都能覆盖到师生,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如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邀请院领导、团市委书记在微博上与大学生互动,共话中国梦,并随机采访100多名学生,畅谈个人的梦想。在官方微博上发布“微公益”活动,招募志愿者,每一个活动都一呼百应,报名参与的志愿者都达百人以上。看似微不足道的爱心汇聚起来,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

3 “微”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微”载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是一柄双刃剑。“微”载体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渠道与信息发布的高度自由性赋予用户高度话语权,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通过“微”载体,大学生在汲取营取的同时,也面临大量不良信息和观念的侵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机散布虚假信息,传播低俗文化,更有不法分子宣传危害公共安全与利益的言论,“微”载体也是谣言的滋生地、有害信息的重灾区。大学生年轻有朝气,但涉世未深,感性多于理性,冲动多于理智,容易偏听偏信、不辨真伪,导致思想上的疑惑和混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时,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同学会沉迷于“微”世界里无法自拔,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秩序。

在“微”载体运用过程中,高校管理者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提高运用的技巧性。即: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一要坚持虚实结合,线上线下互动。毋庸置疑,“微”载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广阔的虚拟空间,但是它毕竟不是一个独立王国,而是来自现实校园生活,是现实生活的拓展与延伸。虚拟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对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否定和取代,二者应紧密配合,实现虚实互动,互为支撑、互相促进。线上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离不开线下思政工作者的策划、组织及实施,线上反映的问题还要靠思政工作者在线下现实生活中认真解决。因此要推进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的有效转换,在虚拟空间中组织实施,不断创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与形式。

二要坚持主动作为,有效引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微”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先学会熟练运用“微”载体,才能结合实际特点开展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主动搭建高校官方微博、微信等“微”平台,开通与学生网上互动的直通车;要选好角度,设计载体,选择体现大学文化和精神内核的话题,选择学生参与性高的话题,让“微”载体更好地传播正能量,扩大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要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网络活动,密切关注网络信息和言论,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的评论走向,把教育内容渗透进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掌握网络语言与交流方式,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缩短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以朋辈身份的平等说教易于被大学生理解与接受。

三要坚持微德教育,提升素养。要有意识地培养一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优秀学生干部、社团精英为主体的网军队伍,培养学生意见领袖。要经常性地开展“微”讲座,邀请心理健康老师、微博达人开讲,讲解“微”载体的运用技巧,开展“微”德教育,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微”载体的基本知识和道德规范,让“微”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大限度发挥正面作用。

[1] 杨晓慧.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高校理论战线,2009(7):43—44.

[2] 赵扬.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72—74.

[3] 胡明辉.微博兴起视野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5):80—82.

[4] 王焕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探索与路径选择[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30):37—38.

[5] 陈光军.新媒体技术环境下语言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71—73.

(责任编辑:文 涵)

With the modern society entering into the“micro era”,the “micro” carrier provides a new opportunity to inno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Colleges should innovate in the for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using “micro” carrier technique and putting up some platforms for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micro blog,micro message,micro film,and micro activities,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icro carrier;college stud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672-9536(2014)02-0067-04

2014-02-16

任清华(1978—),男,福建莆田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载体微信政治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微信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