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复兴中国梦”与群众教育实践活动

2014-03-21李继武禹友厅

关键词:特色群众

李继武,李 婷,禹友厅

(1.解放军装甲兵学院,安徽 蚌埠 233050;

2.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民族复兴中国梦”与群众教育实践活动

李继武1,李 婷2,禹友厅1

(1.解放军装甲兵学院,安徽 蚌埠 233050;

2.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民族复兴中国梦”,其本质定位的根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进行到了“强国福民”阶段,其具体内容是多视角辩证矛盾关系的统一。“民族复兴中国梦”最本质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实现中国梦必须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当前要在解决妨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落实的问题上下功夫,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要适时地以一定具体实践为载体,将其客观存在的价值体现出来。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民族复兴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主体地位;群众路线;群众教育实践活动

“民族复兴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主体地位、群众路线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五个概念有着密切联系,通过这种联系揭示可以看到:“民族复兴中国梦”,其本质定位的根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进行到了“强国福民”阶段,其具体内容是多视角辩证矛盾关系的统一。“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最本质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当前尤其要在解决妨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落实存在着的问题上下功夫,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的意义不能停留在书本和口头上,要适时地以一定具体实践为载体,将其客观存在的价值体现出来。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一、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定位和内涵

历史学家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1]

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惨烈打击中国,从此,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中华民族面临的不再是朝代更迭的旧有轨道,而是亡国灭种。在这种社会性质和环境中,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即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也同时向社会有识之士或政治力量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问题。这个梦总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要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先实现两个分目标。第一步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目标;第二步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目标。这两个目标用教科书的语言,也就是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历史任务间的关系: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面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复杂事物以及蕴含的符合规律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两大任务信息,如何实现中国梦呢?近代以来的中国人以自己的实践定位了各自的中国梦,并相应采取多种路径来实现自己定位的中国梦。有学者著文统计过:为了救亡图存,当年,魏源、林则徐等晚清地主阶级开明派“师夷长技”,选择的是“封建主义自救”之路;张之洞、李鸿章等兴办洋务,选择的是王朝旧制与资本主义舰炮工商嫁接之路;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戊戌变法,选择的是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之路;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旗帜,选择的是典型的资本主义道路。辛亥革命后一度出现过300多个政党,但最后都由于不合规律、不适国情、不顺民意,以失败而告终。事实表明,近代中国,一方面,救亡和富强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追求,另一方面,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曲折历程,可以看到一个严峻的局面:当时中国传统专制势力,逐渐在利益上与外国列强形成高度默契,造成阻碍中国独立自强的强大反动力量。因此,旧中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下,根本无法自主决定自身命运,无法通过顺延资本主义逻辑实现国家独立与富强。所以,资本主义制度对国家救亡富强有用,但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以上政治力量由实践定位的中国梦,因不适合中国国情,都破灭了。这说明实践尽管能定位事物或梦的本质,但有的实践主体定位的事物或梦的本质是虚幻的,不合乎事物本质的实际,因此再由实践检验时,就破灭了。这里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真正唤起民众觉醒,实践人民群众的力量。毛泽东曾总结辛亥革命失败根本原因认为,辛亥革命只是少数人的事情,没有联合广大的人民群众,得到他们的支持。他指出,“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用不着我们活动”。[2]

但中国梦一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它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五四”运动以来,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从建党之初,就踏上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了。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近代以来激荡在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民族复兴的梦想渐渐明晰起来,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渐次递进的实现阶段和表现形式。党领导的人民群众实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需求不同,这就决定了中国梦是动态发展的,而梦的动态发展阶段,又是由当时实践定位其本质的。

在伟大的铸梦世纪工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担当起来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铸梦的三件事中,党领导的人民群众实践定位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在同一中显出了明显差异性。中国梦从救国救民到建国富民再到强国富民直至强国福民的不同定位,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中国梦之间存在着本质联系。这里的奥秘就在于真正依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对中国梦的本质定位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定位中国梦中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本质内涵是正确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还以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定位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本质内容,这是中国梦中的“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本质内涵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为此完成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顶层设计,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梦也随之进入新的阶段,可称之为“建国富民”阶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中国梦的本质定位

第一,邓小平开启了“强国富民”中国梦阶段。与毛泽东“建国富民”阶段不同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这一巨变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开启了“强国富民”中国梦阶段。以现在的实践检验看来,邓小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与毛泽东的以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有正误两条道路之差的。如果当时有“中国梦”称谓的话,邓小平以当时的实践对中国梦本质的当时定位是正确的。

需指出的是,与现代化相伴随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目标,同时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目标,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内容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时代内涵。正确认识、科学把握中华民族复兴的当代任务,我们才能把握机遇和挑战,步伐坚定地朝着这一目标迈进。

第二,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在其任期内领导全党实践上继续展现了中国梦中的“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本质内涵,并具体将邓小平的“强国富民”阶段的定位充分践行,而且将其逐步具体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上。其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践行这一战略目标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各类所有制经济,这在经济层面上完成了现代国家的顶层设计。此后,国家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顺利完成总体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践行这一战略目标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内容不断丰富起来,这具体表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更加完善地清晰表述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说明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如果用一句最简明的话来概括就是“四个现代化”;如果说的再展开一点那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三,习近平主席开启了“强国福民”的中国梦阶段,此阶段的中国梦学界称之为“民族复兴中国梦”。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思想。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主席对“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这一本质定位,根据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进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阶段,这可称之为“强国福民”阶段,这个新阶段的国情有如下特征:一是从经济发展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长尚未根本改变。二是从经济体制看,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但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三是从人民生活看,百姓生活总体达到小康,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性扭转。四是从发展的协调性看,地区间协调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发展不平行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五是从民主政治建设看,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一定的发展,但距离民主法治国家还相差甚远。六是从文化建设看,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道德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七是从社会建设和管理看,社会活力增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但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八是从对外开放看,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并且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货币战争和军事围堵或介入方式企图达到经济政治目的,全球化趋势下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加大,内外统筹要求更高。

基于基本国情和现阶段国情特征,我们要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一是当代中国正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风貌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二是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三是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和繁荣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也就是习主席“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方位,这种中国梦的历史方位,明显不同于党的其他领导人由其当时实践和国情具体特点所规定的中国梦的方位。这是一个梦想即将成真的历史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基于这一重要阶段,习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正确认识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这种正确认识主要表现两点:一是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未完成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二是正确把握处理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积极而正确承担的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在处理好这种关系中,他明确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界定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一层次,而且发展丰富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样就升华了我们党90多年来不断探索、不懈追求的崇高理想境界——从救国救民到建国富民再到强国富民直至强国福民,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民族复兴中国梦”(以下行文简称“中国梦”)内涵的界定,“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民群众新期待有机统一起来,全面系统阐明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这一梦想集中体现了“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和“美丽中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推进各项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梦把人民幸福指数纳入了内涵概括,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中国梦最富有生命力的构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与民心归依相统一,体现了外在的物质环境建设与内在的社会大众感受相统一,充满了浓浓的亲切感、现实感。”“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不是彼此孤立的梦,而是内在统一的梦。在国家层面上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梦;在个人层面上,是人民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两个层次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3]

懂得了“中国梦”的内涵,还不一定全面揭示其内容。对于中国梦的具体内容,国内外有些人存在着种种狭隘的理解或误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中国梦的基本内涵,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比如,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美好梦想是相通的,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基本思想观点,打开了理论创新发展的宽广视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鲜活力量。

中国梦最大限度地凝聚着中国人的共识,它本应包容各种合法、合理、合情的诉求,内涵深刻,内容丰富,具体内容是多视角辩证矛盾关系的统一。对这种辩证矛盾关系笔者曾发表文章归结为是个体梦与群体梦的辩证统一,是国家梦与民族梦的辩证统一,是强国梦和强军梦的辩证统一,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辩证统一,是当下梦与未来梦的辩证统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顾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史,就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不仅具备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主体身份,而且奠定了走向现代化所必需的政治前提,找到了通向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一条重要的现实途径。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的根本总结,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

历史和现实实践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又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其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基此,中国梦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有着本质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凝结,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以充实新的内容。具体表现在:一是中国梦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为其界定内涵。如前所述,中国梦最大限度地凝聚着中国人的共识,内涵丰富深刻,其辩证特征表现在:它是个体梦与群体梦的辩证统一,是国家梦与民族梦的辩证统一,是强国梦和强军梦的辩证统一,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辩证统一,是当下梦与未来梦的辩证统一。二是中国梦又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为其彰显本质,同时,它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升华。因为“中特”新阶段的国情特征规定了中国梦的历史方位,“中特”总任务规定了中国梦根本要义,“三个自信”打牢了“中国梦”实现的坚实根基,“五位一体”规定了“中国梦”实现的空间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了“中国梦”实现的时代特征。三是既然中国梦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为其界定内涵、塑造灵魂、彰显本质。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所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也就成为实现中国梦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这些原则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原则;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的原则;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原则;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的原则;必须坚持和平发展的原则;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

当今,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十分艰巨,将遇到不少新矛盾、新问题。只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毫不动摇坚持并持之以恒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三、人民主体地位

什么是主体,《现代汉语词典》上说:(1)事物的主要部分;(2)哲学上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辞海》上说:(1)事物的主要部分;(2)为属性所依附的实体。但笔者认为主体既是“事物的主要部分、为属性所依附的实体”,又是事物动作主动的发出者,对客体施以主动性,而且,人这个主体除具备上述内涵外,还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其实质在于其有意识性和实践性。在人的内部,个人与群体相比较,群体是主要部分,对个体发展起决定作用;小的群体和大的群体相比较,大的群体是主要部分,对小的群体发展起决定作用。

如上所述,中国梦的最本质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突出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人民群众的事业,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明确指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历史活动是群众自己的事业。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论中的一条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业中,把上述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也从自己切身的实践经验中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也只有人民群众才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经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又以十分明确的语言指出: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来说,“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5]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业。从根本上说,这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它的真正基础就在人民群众之中。由于这项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它的成功需要靠人民群众的智慧、首创精神和实践经验,以奠定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政策的基础;由于这项事业是一项艰难复杂的事业,更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以组成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讲依靠人民群众,更为具体地说,主要是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现在,我们党和国家正处在一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紧紧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实践群众路线的伟大成果。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我们党的传家法宝和看家本领,其实质是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便更好为民谋利的最好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运用群众路线方式,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独立自主探索开创出的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党在群众路线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其伟大意义在于: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党所制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实践中检验并指导实践的。人民群众通过群众路线了解了党、认识了党、考察了党,深切体会到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了人民的,因而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无限向往,坚定了相信党、热爱党、依靠党的信念。无论面对多么大的困难和挑战,人民群众都始终和党站在一起,始终不渝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便越走越宽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着严峻挑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人民力量的凝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共产党最基本的一条经验是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因此,必须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和组织保障,获得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景如何?关键在于继续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劲动力。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都坚持和发展了群众观点。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我们党的建设的经验表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取得胜利的伟大法宝。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的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都坚持和发展了群众观点。比如,邓小平反复告诫全党,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和衡量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功与过、得与失的根本依据和标准,及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透彻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终身为之奋斗和践行的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6],说明人民群众是党的坚实的社会基础。江泽民基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反复强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必然要求;特别提出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我们党无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关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的“人”,有双重价值取向:在人与物比较上,是以人为根本;在人的内部,党、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比较上,这个“本”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指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把人民幸福指数纳入了内涵概括,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中国梦最富有生命力的构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与民心归依相统一,体现了外在的物质环境建设与内在的社会大众感受相统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主席的中国梦理论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增添了新内容,在根本价值取向上坚持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观点。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上更是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展现具体的制度形态,它最集中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从社会主义本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殊本质比较上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是人民群众实现根本利益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恰恰以具体形态上反映了这些深层的社会主义本质内容,它破除了对社会主义教条和僵化的束缚,从中国实际出发,充分而具体地体现了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优越性。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不同的特点就是以更具体的特殊内容践行了“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这个社会主义本质的更深层内涵。其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展现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论是根本制度,还是基本制度,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机制,还是体制机制基础上的具体制度,都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体系。一是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在普选基础上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是人民当家作主创建的最好的组织形式。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保证人民在国家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实现了效益与公平的高度统一。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坚持以人民为本,保障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使人民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财富的享用者,从而最大限度激发人民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总之,由于中国梦的最本质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的事业,这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依靠的社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产生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代表或反映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制度结晶,都离不开人民群众,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国人民为主体而展现的。由此看来,实现中国梦必须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十八大提出的“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它从根本上回答了依靠什么力量去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问题,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就存在于人民之中。它告诉我们,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亿万人民自己的梦,只有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才能担当起这个实现民族复兴梦的伟大的事业。因此,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这个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当前,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要切实把人民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人民群众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发展成果的创造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发展成果的享有主体。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切实把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贯穿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不断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具体说来,当前尤其要在解决妨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落实的问题上下功夫:即在解决收入分配差距、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上下功夫。而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否则就会落空。

四、党的群众路线

(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是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历史作用的考察,并不停留在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这个一般结论上,而是要进一步通过对人的作用的具体分析,找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而回答在人的作用问题上不同哲学派别所争论的核心问题,即: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究竟是人民群众呢,还是少数英雄豪杰?

马克思主义反对英雄决定历史的观点,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所谓人民群众,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那些社会成员所构成的整体。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当中的主体部分。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决定力量的观点包含三个方面的思想:第一,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唯物史观揭示了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确认了生产力的最终动力意义,这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创造性劳动的历史。第二,人民群众的整体活动决定着社会的大局和发展方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虽然每一个按照自己的意志参与社会活动的个人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社会历史的大局发展方向又不是任何个人所能左右的。当人们按照不同的意愿进行历史活动时,不同方向的作用综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合力,而社会历史的基本进程和大局正是这种合力的结果。在这个社会合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群众而不是个人。第三,马克思主义在强调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充分肯定了杰出个人在社会历史中所起的重要推动作用,并且认为杰出个人在一定范围内决定着历史的具体面貌,体现着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在这种统一中,人民群众和杰出个人历史作用体现了一致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和杰出个人历史作用一致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领袖,维护进步的、革命的权威,又要抵制和反对个人崇拜,在实践中把人民群众和杰出个人的历史作用统一起来。

(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从而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领导群众夺取胜利。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决定力量的原理,形成了党的群众观点。党的群众观点主要包括这样一些基本观点:第一,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反对任何恩赐、包办、以群众的救世主自居的错误观点。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群众的公仆。反对把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的错误观点。第三,把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作为党的根本利益,反对把两者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第四,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的学生。反对轻视群众怀疑群众创造力的错误观点。上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被概括进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方面内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决定力量的原理,形成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尤其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党的群众观点为基础,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

所谓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如果说一切为了群众讲的是目的,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一切依靠群众则讲的就是手段的问题,就是如何去做、采取什么方式去做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是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二是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善于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三是一切依靠群众,首先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一切依靠群众,既要反对命令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义。四是一切依靠群众,就应该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应该善于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五是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在一切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要在新形势下努力创造发动与组织群众的新方式、新方法。

第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是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也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这就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有机统一起来。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首先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群众做调查工作。做到从群众中来,只是完成了领导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号召群众实行起来、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同时,毛泽东还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四)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地位就在于:它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生命线不言而喻,离开它,党就没了生命;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在政治路线上,党必须代表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领导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斗争,这是党的一切方针政策、路线的根本出发点。二是在组织路线上,党的一切组织在一切工作中必须走群众路线。党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监督管理干部,发动并领导群众自己完成自己的事业。三是在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7]

(五)坚持群众路线有重要意义

党是阶级的先进部队,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但是党永远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邓小平说,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取得以往革命、改革和建设胜利的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当党正确地制定和实行群众路线时,革命就胜利、发展;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失败。

然而,坚持群众路线的意义不能停留在书本和口头上,要适时地以一定具体实践为载体,将其客观存在的价值体现出来。

五、群众教育实践活动

(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它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群众路线的一种特殊实践形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大举措。我们要遵照中央的精神和要求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的认识。

从党的事业发展看,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习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取决于党的力量,而我们的力量源泉植根群众、源于群众。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就无从谈起。过去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形同“鱼水关系”,今天我们党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经历着“四个考验”和“四种危险”对此,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有过具体表述:“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8]直面“四个考验”,防范“四个危险”,是全党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面对这种情势,我们党内产生了许多与坚持群众路线背离的现象,尤其在干群关系上:个别干群关系有的如同“油水关系”,甚至“猫鼠关系”和“水火关系”,许多群体事件的的发生,究起根子,就在于坚持群众路线出现了问题。从根本上讲,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十八大确定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作为党的一分子,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参与进来。

(二)为民务实清廉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习总书记在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其中为民务实清廉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为什么是主要内容?总结记者对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的采访可归纳为有三个理由[9]。

第一,“为民”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新的历史方位对党提出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的这一深刻变化,一方面使党能够运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更好地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另一方面也使党的干部面临着权力和利益的双重诱惑。同时,怎样把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已经成为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一大课题。事实上,在党员队伍包括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揪心的情况。尽管这些现象不是主流,但决不能掉以轻心。因此,我们今天加强群众路线教育,不是一般谈论加强或简单重复过去的做法,而首先是从我们面临的新情况出发,进行党的根本宗旨教育,使全党更好地树立“为民”意识。

第二,“务实”是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作风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群众路线及其务实本质,就要从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做起,加强党的群众工作。一是以转变作风为前提做好群众工作。过去,我们的干部骑着自行车下基层,戴着草帽进农户,群众工作富有成效。这几年,我们许多干部小车进小车出,同基层群众接触少了。这些情况和经验告诉我们,切实转变作风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前提。二是以信任为纽带做好群众工作。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许多群众对一些干部缺乏信任。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既有这些地方平时做表面文章,大话空话多,实际上没有落实,失信于民;也有这些地方个别干部言行不一,致使政府公信力降低等。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在于我们的广大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的做法取信于民。三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础做好群众工作。我们注意到,群众的意见和不满大部分不是针对党和政府的,而是针对一些具体做法和事情的。因此,要做好群众工作,重点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经验证明,只要我们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群众就会发自内心地拥护党和政府。四是以制度为保障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不是一项突击性的工作。因此,做好群众工作的可靠保障是健全的制度。过去好的制度还要坚持和完善,但更重要的是创造适应今天新情况的新制度。

第三,“清廉”是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更是在新的考验面前党要解决的紧迫课题。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在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干部自身的道德、品行、操守在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我们在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中,群众工作做得不得力,不仅因为有些干部能力不强、方法不对,还因为有些干部人格低下,甚至守不住基本的道德操守,在群众中没有权威性和号召力。抓干部教育,不仅要抓理论学习,还要把干部的理论素养转化为党性、转化为德性。当前,在干部的道德建设中尤其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因此,应从新的实际出发,把共产党人的道德观包括廉政意识教育纳入群众路线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干部队伍健康成长,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

(三)教育实践活动的聚焦点在于解决“四风”问题

长期形成而没根治的“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党的事业危害极大。

第一,形式主义对党的事业的危害。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东西,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印象轻实质,违背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有的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最后却不了了之。形式主义的出发点,不是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以发展大局为重,而是以表面风光为标准,以个人利益为轴心。形式主义的价值准则,不是追求质量效益、珍惜人力物力,而是不惜无益耗费、不计成本代价。有的只要个人或小团体得好处,哪管国家、集体利益受损失。形式主义看上去很重“形式”,实际上重视的是“形式”下包藏的狭隘私利。

第二,官僚主义对党的事业的危害。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官僚主义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不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在立场上与人民利益分离,在感情上与人民冷暖疏远,在工作中与人民愿望脱节。有的不愿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不愿同基层和普通群众打交道。在对待权力的态度上,把权力看成是个人的工具、地位的标志、威严的凭据。有的官气十足、独断专行,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横眉竖目。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对自己没利的事情就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就设卡争权、乱管胡来。官僚主义的群众观、权力观、工作观,实质上都是没有真正贯彻群众立场、群众路线、群众观点。

第三,享乐主义对党的事业的危害。享乐主义的主要表现是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享乐主义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有的意志消沉、信念动摇,追求物质享受,纵情声色犬马。享乐主义是落后的、消极的甚至是颓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放弃崇高理想信念追求、放弃高尚人生品格追求的产物。一些党员、干部经过若干年的“奋斗”取得一定地位后,就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修炼和提升,产生了“补偿”心理。一些党员、干部掌握一定的权力和资源,就成为拉拢腐蚀、贿赂利用的对象,享乐主义是攻破他们心理防线和道德底线的利器。

第四,奢靡之风对党的事业的危害。奢靡之风的主要表现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奢靡之风与享乐主义是孪生物,享乐主义必然导致奢靡之风,奢靡之风就是走到极端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需要以社会物质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为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财富、资金、资源的用途有误,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创造新财富上,而是用于享乐、消费、门面等用途上。奢靡之风只顾自我感官满足,心中毫无劳动大众,肆意挥霍公共财富。奢靡之风实质上反映了理想信念的丢失,是精神的自我麻醉。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这“四风”问题。习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因此,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四风”对于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至关重要。

[1]任仲平.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J/OL].

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shizheng/2013-04/01/content_16363419_3.htm.

[2]夏月燕.毛泽东:辛亥革命失是没有联合群众[J/O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927/12/363711_151587199.shtml.

[3]史文清.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N].学习时报,2013-05-20(1).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6.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6]黄国秋.试析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OL].

http://www.hi138.com/zhengzhi/zhengzhiqita/201011/264864.asp.

[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8]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OL].

http://www.china.com.cn/news/2011-07/01/content_22900469.htm.

[9]隋笑飞.为民务实清廉坚持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J/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6/18/c_116194263.htm.

[责任编辑:王敏]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and M ass Line Education and Practice Cam paign

LIJi-wu1,LITing2,YU You-ting1

(1.Armor Force College of PLA,Bengbu 233050,China; 2.Anhui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chnique College,Hefei230051,China)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is essentiall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to the phase of″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and benefiting the people″,which embodies the integration ofmulti-perspective dialectical contradictions.″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is in essence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people's career,and thus people's principal statusmust be stressed.Currently,great effortsmust bemade on solving the problems hinde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ople's principal status and the fundamental solution is to stick to the Party'smass line.With certain practice serving as the carrier,the objective value will be reflected.Carrying out the mass line education and practice campaign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people's principal status;mass line;mass line education and practice campaign

C912

A

1672-9706(2014)02-0001-12

2014-04-15

李继武(1954-),男,吉林辉南人,装甲兵学院政教室教授。

李 婷(1981-),女,吉林辉南人,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

禹友厅(1972-),男,安徽凤阳人,装甲兵学院《装甲兵学术》编辑部编辑。

猜你喜欢

特色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特色种植促增收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中医的特色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特色小镇”看“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