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实现路径探讨

2014-03-21张希亮

外语与翻译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学点教育资源贫困地区

张希亮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平凉,744000)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是促进社会平等的“最伟大工具”和实现社会稳定的平衡器,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是首要条件。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保证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效率、公平和充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及城市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其办学水平,既是守住基本民生底线、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措施,也是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资源失衡配置的现状

(一)教育经费投入失衡,城乡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差距甚大

贫困地区城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十分明显,市直、区直、县镇、村学和教学点的办学条件差距十分悬殊。例如,甘肃省平凉一中(平凉市直省级示范性高中),2009年其本部改造一期工程概算总投资为6 730万元,而平凉市崆峒区教育局2010年共向上争取教育经费13 149.695万元,前者一期改造工程总投资超过崆峒区全区一年向上争取教育经费的一半。另据崆峒区教育局统计,农村学校危房面积占全区危房面积的61.5%,甚至部分农村学校用活动板房作教室,如草峰镇杨庄初级中学。城乡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差距还表现在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图书馆、阅览室、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冬季取暖设施及学校卫生等诸多方面。

(二)城乡师资配备失衡,农村中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在各种教育资源中,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但农村学校,特别是教学点师资配备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教师学历水平、教学水平偏低。以甘肃省为例,自2007年起开始实行统一招考教师,大量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只要取得教育学和心理学合格证书,就可以报考教师,新招考的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绝大部分补充到农村学校任教。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多为民办教师转正人员或新分配来的毕业生,要么结构老化、知识面窄、教法陈旧,要么教学经验不足、敬业精神不强,许多年轻教师有走心无守心,不愿在农村学校长期扎根。再比如:近年来平凉市授予的“教学名师”,基本上都在城市名校任教。第二,城乡教师年龄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在农村学校,中老年教师比例较高,教师队伍老化现象严重。随着近年来就业压力的增大,许多城市中小学在招聘教师时,均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这就使本科以下学历的中老年农村教师无缘补充到城市学校。由于岗位所限,则必然会减少本科以上学历的年轻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机会。第三,学科分布不尽合理。城区中小学均按照教育管理部门的规定设置课程,而绝大多数村学则面临着师资配置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第四,中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福利偏低及年轻教师找对象困难等原因,农村教师特别是中青年优秀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调入城市工作。条件越艰苦的农村地区优秀教师流失越严重。例如,平凉市崆峒区城区学校教师缺编,由于想进城的教师太多,崆峒区就采用公开招考的方式来选拔。优秀教师被不断选拔进城,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师资的失衡。

(三)人才培养观念不同,城乡学生发展失衡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学校人才培养观念不断更新。城市中小学办学思想日趋成熟,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开发学生智力,为学生成人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而村学和教学点的办学理念相对落后,教育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校长和老师们主要围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开展工作,忽视与考试成绩无关的教育工作。结果是农村孩子无论学业成绩,还是能力素质都有着明显不足。

据笔者对平凉一中高中录取名单的统计分析:2011年平凉一中文化课录取线501.5分,录取792人,录取学生主要来自于平凉四中、七中、铁中等城区初中,农村生源共录取178人,占22.5%。2012年,音体美专业生录取6人,全部来自城区初中。2013年,文化课录取分数线573分,录取770人,农村生源共录取153人,只占19.9%,并且还主要来自泾河川区几所条件较好的农村初中,南北二塬条件较差的考生寥寥无几。音体美专业生录取15人,也全部来自城市初中。

(四)农村生源逐年萎缩,贫困地区村学和教学点生存困难

在班级授课制中,每班45名左右学生较为适宜。城区中小学不仅班大人多,而且班级数也多。相反,村学和教学点生源逐年萎缩,甚至出现“一师一校”“一师几生”的尴尬局面。

例如,平凉四中每个年级20个班,1 200多名学生,全校三个年级,学生总数超过3 600人。而同在平凉市的崆峒区麻武乡共有初中1所,小学5所,初中每个年级1个班,初一、初二、初三学生人数分别为22、34、54人;中心小学也是每个年级1个班,一到六年级学生人数分别为24、21、33、42、24、26人;端里小学一、二年级共5名学生;石家沟小学二年级5名学生,没有一年级;月明小学一年级4名学生,没有二年级;杨家山小学一、二年级共4名学生。

城区中小学学生人数过多,学校规模过大,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而农村生源逐年减少,则使贫困地区村学和教学点生存困难,未来迷茫。

二、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实现路径

(一)新增教育资源向农村及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教育要发展,经费是基础。贫困地区城乡教育经费的分配,不是简单地加大教育投入的问题,而是要体现教育公平,从根本上改变“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教育资源配置导向。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更应该向农村及城市薄弱学校倾斜,不能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教育资源配置格局。[1]首先要保证农村及城市薄弱学校教室坚固、适用,按照学校规模和教育教学要求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器材及课桌椅等。因地制宜建设运动场地,配备体育设施,加强学生课内外体育锻炼。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必须保持干净卫生,保障食品安全,满足学生就餐需要。要让每名寄宿生都有1个床位,提高寒冷地区农村学校取暖水平,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卫生条件[2]。

(二)多措并举,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农村教育管理、师资队伍

教育均衡发展,师资是重点。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农村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关键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为师之本。要以提高广大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安贫乐教、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二是以改革措施激励基础教育阶段校长教师在城乡间、学校间的交流轮岗,提高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比例。特别是激励城市优秀校长到边远农村学校任职,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育理念传送给村学及教学点。三是在教师职称评聘中向农村学校倾斜。应当在不放宽职称评审条件的前提下,广大偏远农村学校教师任教达到职称评聘所要求的工作年限并且考核合格后,可以不占指标直聘为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要避免放宽职称评审条件而限制评审指标从而导致低水平竞争的做法,直聘的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只在农村学校有效。四是落实国家规定的农村教师的各种补贴,对条件艰苦的村学和教学点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同时规范绩效工资的分配工作,使绩效工资确实发挥激励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功能[3]。

(三)统筹县域内中小学空间布局

贯彻“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因地制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人口变化预测,教育承载能力,学校服务半径,充分顾及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统筹布局县域内城乡中小学。要对“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教学点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4]的学校布局思路适当调整。这种将我国行政区域划分中的县、乡、村分别对应学制体系中依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划分的高中、初中、小学三个教育阶段,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对需要保留的教学点要配备必要的教学、生活设施。对学生规模较小的教学点不能按照实际学生人数核定公用经费,而应单独核定,以确保教学点的正常运转。

(四)改善农村及城市薄弱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

知识老化、教学手段落后、信息不畅是制约农村及城市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优质课程与教学资源共享,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效率和效果,提升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5]要稳步推进农村学校宽带网络、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为村学和教学点配置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加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共享。

[1] 许丽英.论教育补偿机制的构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实现路径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10(10):31-35.

[2] 王定华.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N].中国教育报,2013-12-17(2).

[3] 赖秀龙.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4).

[4] 张建军,李峰,陈富祥.以布局结构调活教育一盘棋(上)——访庆阳市教育局局长卢化栋[J].甘肃教育,2011(1):8-10.

[5] 杜占元.改革创新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3-11-29(1).

猜你喜欢

教学点教育资源贫困地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