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一步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几点建议

2014-03-21李猷艺

外语与翻译 2014年1期
关键词:军训国防军事

李猷艺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福州,350007)

一、国防教育的内涵

200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并由国家主席签署生效。国家以专门法律的形式来保障国防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可见,国防教育的重要性。那么何为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大词典》认为国防教育是“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是为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强化全民国防意识和军事知识与技能所进行的教育”[1]。

《辞海》对国防教育下了一个定义:国防教育是以“增强国防观念和履行国防义务为目的的教育” 。

《军事科学百科全书》也对国防教育下了一个定义:国防教育是指“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教育。国防建设的组成部分,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2]”。

这些定义大同小异,都指明了: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国防观念;国防教育的形式是教育活动。笔者认为:国防教育应是指为加强全民保卫国防的意识和能力而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普及性的教育活动。国防教育既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是应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客观需要

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一个持续安全稳定的环境对于发展的中国显得愈加重要。但是从国际大环境上看,中国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国家间竞争日趋激烈,国际斗争愈加复杂,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 横行。发展的中国已经被某些国家列为主要战略对手、竞争者、挑战者,甚至成为眼中钉、肉中刺,它们对我国遏制力度逐渐增强,渗透强度逐渐增强,和平演变强度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中国周边的军事热点、准军事热点多,如中日东海大陆架及钓鱼岛群岛问题、朝鲜核问题、韩日岛屿之争、俄日岛屿之争、朝韩问题、阿富汗战争、中亚颜色革命、印巴克什米尔问题、中印边界问题、南海问题等,这些热点问题对中国国防产生极大压力、中国目前安全形势严峻;从国内层面上看,一方面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社会“可燃点”多、燃点低,维护国内安全稳定的压力较大;另一方面,“三颗毒瘤”——“疆独”“藏独”“台独”破坏及影响不容小觑,2004年台湾“3.20”公投,2008年“3.14”拉萨打砸抢烧事件、2009年新疆“7.5”打砸抢烧事件、2013年“4.23”巴楚暴力恐怖事件、2013年“10.29”天安门恐怖袭击事件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及和谐造成严重威胁。

这种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告诉我们:国防一定要强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提升国防意识,强化危机意识方面下功夫、下狠功夫。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作为高等院校,就应该让所有大学生对中国国情、国防建设、安全形势等有一个明确的、科学的、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主人翁意识,让大学生更加主动关注国防建设、积极投身国防建设事业,自觉肩负起实现建设强大中国的“强国梦”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二)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这个时代对于人的综合素质、综合水平,尤其是知识面、知识量的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国防历史、国防形势、军事思想、军事科技、军事技能、海洋安全形势等方面的教育,可以满足大学生对于军事知识的渴望,弥补这方面知识的不足,对于大学生实现个人全面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九零后,大多是独生子女,这样的一个群体个性比较活泼、张扬。同时,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又有家庭的百般呵护,使得大学生这个群体在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相互合作等方面的意识显得比较薄弱。在高校中,通过系统的军事理论知识教育与严格军事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国防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实地体验军营生活,了解更多的现代军事知识、现代常规武器知识等,更加清楚了解我国的国防建设的发展历程,帮助大学生拓宽视野、知识面,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国防后备力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促使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亲身体会到“令行禁止”“纪律严明”“共吃苦、共患难”的深刻内涵,感受到我国国防建设的严峻性、紧迫性和重要性。

三、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问题

从1981年中央下发第11号文件开始,高等院校将学生军训列入教学计划当中,军训活动成为开展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48号文件),作为全国学生军训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全面铺开全国学生军训活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高校国防教育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国防教育成果显著。但是高校国防教育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① 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活动的开展重视程度不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今天,战争意识、危机意识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步退化,许多高校领导干部对入学军训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整整队伍,方便日后管理”这一层面上;② 高校军事理论课课时无法保障,缩减课时或者只是通过开设一场国防教育讲座就取代了军事理论课程;③组织机构不齐全,师资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水平低。许多高校没有设立军事教研室,而只是简单的挂在体育教学部门下,师资也只是由其他任课教师兼职;④ 国防教育的形式太过于单一。部分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军训活动只是停留在完成法律赋予的义务,走走形式这一层面,没有从战略的层面来对待国防教育活动;5、高校文化涉及国防方面的活动比较少,而且大多国防文化活动的预期效果无法达到,氛围不够浓厚,如纪念“12.9”运动,应该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国防文化活动,但许多高校只是将其看成是一般的校园文化活动。

四、加强高等院校国防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国防教育的政策

国防教育是一个涉及面广、复杂的战略性工程,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理清组织架构,定位明确,才能正常、顺利、高效地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国防教育的真实效果只能是在下一场战争中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国防教育效果的真实展示只能是一次性的展示,没有第二次真实展示的机会。因此,必须提高对高校国防教育的思想认识,不能只是将国防教育看成是军队、军人、武装部等军事机构的事情,而要将其上升到影响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指出:要“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另外,笔者认为,党管武装是长期以来革命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正确规律。在高校中,必须加强党委对国防教育的领导,同时确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国防教育相关政策,健全国防教育组织机构,构建自上而下的组织领导体系,才能够确保国防教育这一战略工程达到预期效果。

(二)积极开展国防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也是展示大学生青春活力的舞台。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已经逐渐融入并成为大学生大学校园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防领域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来说还是相对比较陌生,也是一块较神秘的、神圣的领域,大学生对国防领域的知识还是充满好奇、有一定兴趣。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涉及国防领域的校园文化活动,尤其是采取军地联合或邀请驻军官兵参演的形式,一方面可以丰富大学文化活动形式及内容,增强大学校园文化活力;另一方面可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在大学生潜意识里植入关注国防的因子,达到进一步强化国防意识,夯实国防教育效果的目的。因此,在大学校园积极开展国防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国防文化氛围,对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三)创新教育形式、改进教育内容,积极拓宽国防教育渠道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形式仍然只是停留在入学时候的军训活动与课堂军事理论知识教授活动,教育形式较单一、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教育效果较难取得更大的突破。笔者认为,除了以上两项高校主要国防教育活动形式外,高校的国防教育还应该积极创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渠道与途径、积极“走出去”,一方面充分依靠高校所在地的国防教育资源,例如可以依靠国家级、省级的国防教育基地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可以到驻地部队体验军营生活;可以参观武器装备等,让国防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增加大学生的感官认识,提升国防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在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日子,国家、社会自上而下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国防教育活动氛围。此时,高校应该主动抓住时机,如“9.18”“12.9”“12.13”“国防教育日”等,夯实国防教育效果。

(四)配齐、配强师资队伍,夯实国防教育的效果

加强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夯实国防教育效果,就必须要有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高校教师通过课堂授课等形式,将正确的、科学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高校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的思想、学生群体的安全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首先,高校对这支师资队伍要给予高度重视,配齐、配强师资队伍,对军事理论教师准入标准要严把政治关、质量关,确保有一支时刻与中央保持步伐一致,政治立场上坚定不移,思想上稳定可靠的队伍;其次,积极支持军事理论教师进修、培训、提升学历,一方面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能从许多渠道获得信息,作为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知识水平,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更多、更广泛的相关知识,借鉴先进的研究成果,才能适应现代高校国防教育的需要。因此,配齐、配强师资队伍,有利于进一步夯实高校国防教育的效果。

(五)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牢固占领网络阵地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逐渐融入公民的生活中,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呈现出多、广、微等特点。相对于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许多公民更热衷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阅读、观看视频、浏览网页、查看新闻等。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年7月17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4.1%。其中,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为3.97亿。因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采取微博、博客、QQ等手段或形式,开展网络上的国防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及时、迅速、牢固地占领这块阵地,对国防教育的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

[1]侯树栋.国防教育大词典[Z].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644.

[2]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增补卷)[Z].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136.

猜你喜欢

军训国防军事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军训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一锤子买卖”式军训要不得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