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
2014-03-21施佐纲
施佐纲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海门,2261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且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给当前的职业教育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而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环节。现笔者结合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提出几点思考。
一、中职学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基础教学实践资源偏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等第一支柱产业的大发展,机械类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攀升。据各地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企业的反馈,企业需求量最多的还是机械类专业人才。江苏省内中职院校的发展定位明确,能够主动融合当地经济产业发展框架,为地方经济增长服务,所以每年会提高机械等传统专业的招生比例。但教师队伍与教学设备资源的投入等却没有相应增长,从而导致生均占有教学资源相对偏少。学校在大型贵重设备投入方面也加大了投入,但考虑到设备的损坏,有些设备不可能对学生全面开放。有的实验仪器数量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只能分阶段进行实践活动,影响实际教学效果。
(二)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师资缺乏
学校每年在师资队伍引进工作中加大了投入,但机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现在注重科研能力的指挥棒影响了“双师型”师资的引进。“重科研,轻实践”的理念在学校根深蒂固,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不愿意到中职院校来,高技能的工程师由于学历的局限又没法引进。现在引进的师资在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方面缺乏经验,导致教学效果差。而且实践教学教师的工作量大,工作环境比较差,工资待遇相对比较低,很多理论教学教师不愿意进行实践教学。
(三)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现在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在与行业需求对接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跟社会需求脱节。学校比较重视能提高学校知名度的全国技能竞赛和对口单独招生工作,但这些工作所涉及的学生量较少,对大多数普通学生的教育还是缺乏重视。另外,学校对市场的需求调研少,对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推荐力度不大。
二、加强研究,顶层规划,着力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一)围绕工程应用,科学规划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改革创新,科学规划以能力提升为根本、将理论教学与实习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应加强教材改革,将传统的实践与专业教学的两门课教材一体化,强调教材的工程应用。在教学形式上,打破传统的专业课与实践课的互相独立,安排它们交叉进行。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的情况转化成项目化运行,将传统的课堂搬到实习车间,围绕教学计划边教、边学、边做,边总结提升。
例如在车工实践教学中,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工程项目课程体系。这样,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检验实践教学成果
学校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比如在《车削技能训练》课程中,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分两个项目教学:车工认识教学和初级工教学。认识教学中强化三个模块教学,即车床的操作练习、车刀的刃磨和安装(45度车刀和90度车刀)、车削端面外圆台阶工件。在初级工教学中强调巩固认识实习项目、切槽、切断训练、车床的一级保养、内孔加工、车削外锥面、车削特形面和表面修饰、车普通外螺纹及综合训练等八个模块的教学实践。每一教学模块都有一定的考核标准。这样也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加强考核,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分型培养”的目标。
(三)加强多媒体教学演示,完善实践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都使用固定模式,教师将实践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流程等都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讲解,按步骤将实践完成。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总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学生虽然对实践生产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实践本身的理解却一知半解。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方法,基本原则是符合行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比如在车加工中,可以引用现代网络教学媒体,首先用课件的形式来模拟车削加工的过程,重点讲解要点,使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原理及相关注意事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确保工作实效。
(四)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管理,保障实践教学实施
在现有实践教学设备的基础上,应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及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充分利用滨江新校区建设的契机,完善与规范现有的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为进一步强化机械专业学生的技能培训,完善机械创新实验室、数控仿真操作实验室等实训场地,添置数控机床,配套完善实验室硬件设备。通过不断整合,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将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实践环节教学基地,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学校要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加大投入,拓宽教师引进渠道,引进一些高技能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要出台相关考评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同时要做好调研,科学、合理地架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结构,按需设岗,现有队伍要做好优化,做好内引外培工作,坚持从厂矿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强化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同时,不断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六)强化校企合作模式,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强化校企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解决好实践教学场地较少及与市场对接不紧密的问题。比如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可以通过相关对外机械技术服务,承接机械零件加工等业务,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实践。这样,学校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为实践教学技能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依托本地区行业背景,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要建立一些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利用暑假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最终达到人才培养“校企无缝对接”。比如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数控专业就积极组织学生到浩博(海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实训,学生实践的效果非常好。
(七)丰富校内技能竞赛体系,拓展实践教学途径
职业学校在校园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方面还有一定不足,主要原因是学生整体文化素质跟其他高中、高职学校有一点差距。学校在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引导比较多,却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在技能竞赛为主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方面不是很规范,从而形成了学生参与热情度不高的现象。学校团委及学生会应积极开展以专业社团为基础的小型竞赛和综合型的省级及以上的综合型技能竞赛。通过一些实践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践锻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最终目标。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应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培养方案,结合实际,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宽专业基础、重实践技能”的指导思想,逐步形成符合工程实际,能不断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周知进,等.关于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9).
[2]李业农,等.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探索[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6).
[3]朱政.中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