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2014-03-21钟玲俐

外语与翻译 2014年1期
关键词:商务商务英语跨文化

钟玲俐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在新时代呼唤新的外语教学理念的今天,跨文化外语教学思想成为了当今外语教学的潮流和趋势,跨文化交际学科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我国商务英语教学还远不能胜任这一新理念的要求,所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的质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影响了商务活动的展开。作为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主干课程,商务英语教学急需导入文化内容,从而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商务知识和文化能力得到同步提高,培养成为新一代国际竞争形势下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一、商务英语专业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和国际商务沟通的日益频繁,社会对具有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人才的需要将变得越来越迫切。然而,当前我国商务英语的教学令人担忧,大多数学校依照“英语+商务”的模式进行,造成商务学生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明显脱节,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明显有限,在商务活动中常有沟通障碍和僵局发生。因此,培养能够应对这些挑战的新时代的人才成为我国外语教学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这也是由外语教学服务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提高个人综合素养的本质特点决定的。

(二)是语言和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是文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基石。各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文化深深地蕴藏在语言中,是语言的底座或环境[1]。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教学本质上就应该包括文化知识。学习者如若只掌握语言符号系统,而不熟悉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就很容易导致严重的语用失误,造成麻烦和不良影响。美国教育学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 (Winston Brembeck)也曾说:“It's the best way to train a fool who can speak a language fluently by only teaching the language but the cultures.(采用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力法)”[2]。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沟通能力和其他相关的社会文化能力,就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

(三)是商务英语专业复合性特点决定的

商务英语专业是应用型、交叉型、多门类的复合型学科。据2012教育部专业目录介绍: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涉外商务的专门人才。可见,文化和商务英语两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性,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现代商务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然而,实际操作中,我国大部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重语言、轻能力、重商务、轻交化、重引入、轻实践”[3],这一趋势严重违背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和理论,对于学生的培养和整个学科专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中西方跨文化商务沟通中常见的文化差异现象

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宗教历史、礼仪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体制和规范、语言使用规则和标准、非言语行为方式以及商务谈判风格和决策过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文化差异会直接在国际商务沟通中得到体现,如体现在商务谈判、商务宴请、外事接待、商标翻译、商业广告、信函写作、营销产品等与商务相关领域的各个方面。以中国人和西方人价值观差异为例,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倡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强调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而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注重自立,倡导个性张扬和实现自我,认为依赖他人是软弱的表现,注重隐私,张扬个性。因此在商务沟通风格中,中国人属于高语境交际风格,注重交际双方的社会背景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求稳求静,尽可能避免正面冲突。而西方人属于低语境交际风格,注重语言的表达,喜欢讨论和辩论,关注交际的目的,不太在意交际双方的背景和关系,表现出直接、喜功、冒险,追求效率,注重个人的创造力。在我们看来,这种交际风格不重感情,有咄咄逼人之势,而我们的交际风格却给他们一种不够真诚、缺乏效率的印象[4]。此外,在时间观念上,从时间的取向来看,中国人采取过去的取向,凡事,其行为往往以过去为标准,做事循规蹈矩。从时间的使用来看,中国人比较随意,灵活性强,而西方人则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时间,追求精确,凡事准确无误[5]。可见,如果不熟悉各国间的文化差异,毫无疑问会给跨文化商务沟通带来各种障碍。但在对待文化差异问题上我们应当持正确的态度:我们必须认同文化的多元性,即文化没有优劣好坏之分,有的只是民族和个性差异。在高校商务英语的教学中,有必要丰富学生的本土和异域文化知识,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以提高他们在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创新与实践

(一)明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目标

当前,国内外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仍在不断讨论中。英国的布卢姆(Byrum)提出它应由态度(attitude)、知识(knowledge)与技能(skill)三个要素构成,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同。首先,态度是成功进行沟通的先决条件。为实现相互沟通的目的,交际双方都需要对交际对象的社会文化持尊重、好奇与开放的心态,有意识地通过与交际对象的接触和社交加深对它们的认识,并主动去理解、包容和接受其他文化,同时还要善于从交际对象的角度分析和重新审视本土文化。其次,一个跨文化能力强的人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既熟悉本族文化的历史现状,又了解目的语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习俗,同时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也有较多的了解。交际的成败常取决于交际者的这些文化知识与能力水平,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积累才能获取,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特别予以重视。最后,态度和知识只有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和恰当性。交际者需具备的这种行为技能指的是能够运用跨文化交际的普遍规律,在交际过程中熟知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已学的社会文化准则控制交际进程,使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恰当、有效。行为技能是跨文化交际的最高表现层次,通常具有这种技能的人能够多维地、立体地、批判地看待、分析和解决障碍问题。

笔者认为,除了以上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之外,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应该包括一个意识或敏感度层面。跨文化意识和敏感度培养对于缺乏跨文化交际体验的人们来说极为重要。这是因为人们对自己熟悉的本族传统文化持固守性或优越感,经历文化冲突时,人们往往会手足无措,不能很好的摆正自己的文化身份,导致移情缺失,引起交际失败。因此,跨文化意识和敏感度的培养非常重要,它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层面,是态度、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前提。

综上所述,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目标可以归纳如下图所示: ①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敏感度,使其领悟和认识到文化的作用以及文化差异的存在和沟通中文化冲突的不可避免性。② 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使其对文化有良好的理解力,通过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加强学习和积累通识文化和具体的异国文化知识。③ 培养学生正确的异文化情感和态度,使其愿意甚至喜欢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跨文化身份是全球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跨文化移情是时代对人们身份变化的历史选择,是人们对全球化的挑战的必然回应[6]。④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和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控制交际进程。使其掌握如何应对和解决跨文化冲突的能力,如文化适应策略、面子管理能力、留意倾听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积极调整能力[7]。

(二)重视日常教学中跨文化知识的导入

既然英语、商务和文化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想培养市场所需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传统的“重语言、轻能力、重商务、轻交化、重引入、轻实践”的思路显然是行不通的。那么商务英语教学内容就不应该只是满足于“英语+商科知识”,而应该转向“英语+商科知识+跨文化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在商务英语日常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知识势在必行。

笔者建议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文化的导入:① 阶段性选择富含丰富文化知识的教材。如《商务英语综合》课程应该着重打牢学生语言基本功,商务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并重。强调语言、文化和商务三者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同时兼顾本课程与其他商务英语技能课程和商务专业课程的衔接。阶段性选择是指1-4册的语言、商务和文化知识按比例合理分配,第一册的比例应该以语言技能的训练为主,文化教学的量不宜过多,大概语言占 70%,商务与文化占30%;第二册比例为语言60%,商务与文化40%;第三册比例为语言50%,商务与文化50%;第4册比例为语言占70%,商务与文化占 30%。到了学生的语言水平能达到一定级别的时候,完全可以开设《跨文化商务沟通》这样的专业课。② 注重中西文化对比的有效运用。具体可结合教材内容在词汇、语篇、翻译和语用等各方面进行。跨文化语用失误归根到底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因此要规避语用失误就必须让学生多了解和关注不同交际对象的文化和语言的规约性特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敏感度。关于文化差异,荷兰学者霍夫施泰德(Hofstede)提出5个价值维度(Five Values Dimension)的文化差异模型。他把文化分为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社会的男性化-女性化及长短期导向。教师应该让学生熟悉5个价值维度的民族特征差异,让学生加强对异域文化深层次的理解。③ 重视培养学生非语言交际的能力。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美国一些学者通过研究指出超过70%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沟通方式来传递的[8]。有时它们所传递的信息比言语更有影响力。在不同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有时看似很简单无心的动作,也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给跨文化商务沟通造成障碍。因此教师应当格外强调对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和在实践中总结经验。④ 加强对学生的课外指导和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由于授课时间有限,加之跨文化知识本身信息量大,商务英语教师不可能把每一节语言、专业课都当作文化课来上,可让学生课后去查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课堂上匀出时间让学生做 presentation。让学生主动的去积累、整合自己的跨文化知识、构建文化身份。⑤ 教学中的文化知识导入要讲究相关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商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针对文化导入的大纲,由浅入深之后,开设与该专业相适应的专门的跨文化商务沟通的课程,以便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教师所进行的文化导入的内容应尽量从教材中挖掘,紧扣能切实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知识与技能的内容,这样学生们才会更有动机和兴趣去学习目的语。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模式

跨文化教学是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商务英语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应该充分理解这个新的教学思想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特点,在教学中积极予以实施。另外,商务英语教师还需要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能,了解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使两者有机融合,成就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

就教学方法而言,由于跨文化交际涉及交际主体的情感、态度、认知和行为等各个方面,所以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当是多模式的。教师可借助实物与图片、.电视、录像、电影与网络资源,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有声与无声、有形与无形的文化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既可采用以认知理解和知识学习为目的的社会调研、专题研讨、案例教学、小型讲座,又可有以培养情感态度和敏感度为目的的情景模拟教学、角色扮演,还可有促进交流和反思的小组讨论、文化知识分享、国际文化日等,推行互动式、参与式教学。

在创新教学模式上,教师还可以大胆开展课内外实践。文化知识的课内外实践,一般可以预先假设一个情景,要求学生课前先收集资料,到课堂上进行现场模拟展示。比如设计一个参加外国朋友的宴请活动,要求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交流中,并总结经验和教训,等等。如学习王立非主编的《商务英语综合教程2》中的The Starbucks Effect:Do Retail Chains Really Boost Real Estate Value? 这篇课文时,可要求学生收集中外关于星巴克的重要信息进行比较,学生需结合商务管理、营销、统计等相关知识,深入分析和探索企业高效管理与发展前景,并提出解决对策,然后谈谈如何利用“雪球效应”来带动整个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进行课堂练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量多给学生交流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实现语言知识、商务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机融合。

四、结语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复合型学科,它的目标是培养能够以英语为工具,独立、熟练、直接、有效地进行各种国际商务活动的国际型人才,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是其必备的技能。诸多因素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是非常必要的。跨文化商务英语教学让学生认同和欣然接受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掌握语言和商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和敏感度,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在真实环境中的跨文化商务沟通技能,帮助其有效构建文化身份。这种能力和学科教育所培养的其他方面的素养、能力复合在一起,共同造就市场所需的新一代高素质复合型商务人才。

[1]庄智象,黄卫.试论大学英语教材立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外语界,2003(6):8-14.

[2]杨敏.高职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3).

[3]张强.浅谈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当代教育论坛,2011(6):95-97.

[4]张红玲.外语教师跨文化能力培训研究[A].贾玉新.跨文化交际理论探讨与实践[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441-442.

[6]钟玲俐.透视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身份与移情的辩证关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1):148-151.

[7]Ting-Toomey,S. & Chung,L.C. 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Los Angeles:Roxbury Publishing Company,2005.

[8]李培.看中西方文化差异谈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126-127.

猜你喜欢

商务商务英语跨文化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商务休闲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