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涵发展视域的高职办学理念审视

2014-03-21周丙洋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办学内涵特色

周丙洋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基于内涵发展视域的高职办学理念审视

周丙洋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内涵发展阶段,高职教育应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特色积淀与彰显为重点,回归教育本质,注重职业素质养成,重视高职文化与育人文化生成,凸显其文化影响力与吸引力。在对高职教育价值取向和理性追求解析基础上,系统审视内涵发展视域中高职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犹如办学的灵魂,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办学特色等是办学理念的延伸和载体,共同构成办学主体对“办什么样的学校”和“如何办好学校”的深层次理性思索。

内涵发展;高职教育;办学理念

当前,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初步完成规模发展,进入内涵发展阶段成为基本共识的情势下,关于内涵建设的概念、标准、路径、理念的研究与实践开始成为热门话题,存在有关理论争论争鸣不可避免,但这让高职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感到眼花缭乱,亟需厘清有关概念、价值取向,重新审视内涵发展有关的办学定位与理念。内涵建设具有系统性特征,涉及高职教育发展全局,必须科学论证内涵发展阶段高职教育价值取向,理性追求价值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明晰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避免走弯路,以求取得实效,实现新的发展。

一、内涵发展阶段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

(一)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强化层次高等性、鲜明职业性、过硬技术性

办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是高职内涵发展的根本诉求之一。高职内涵发展就是指高职院校立足自我,在保持现有规模的前提下,通过充分挖掘内在潜力,增强核心发展能力并形成科学合理的发展机制,以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出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对高职教育来讲,质量内涵要从其自身本质属性来具体分析。高职教育要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就必须凸显其“高等性”,办学水平相对于中专中职的高层次性,知识掌握相对于岗位培训的系统性。其次,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凸显出鲜明的职业性和技术性。教师要有较高水平的技术开发能力,学生掌握的职业技术知识具有系统性、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过硬的技术能力。

(二)以特色积淀与彰显为重点,增强高职的核心竞争力

特色决定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讲,内涵建设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进行规范化建设,以促进高职教育质量和特色得到保证[2]。高职院校要避免“千校一面”的格局,实现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生源危机的背景下,在未来有立足之地,就必须充分积累深厚底蕴,积淀自身的办学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阶段的生存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继续发展则要提升内涵与质量,形成品牌与特色。2012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对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的120余名高职院校长进行问卷调查,在“您认为贵院办学和发展的着力点或主题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中,65.8%的校长选择了“提高内涵质量、特色品牌发展”。高职院校要坚持特色发展,在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基础上,自主办学积淀职教特色、行业特色、区域特色,紧密贴近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发扬区域特色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紧密依托行业办学,发扬行业特色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多来自行业的支持[3]。

(三)回归教育本质,注重职业素质养成,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类型,同样具备教育的本质属性,其规模化发展阶段的偏重单一方向的多样化改革实践尝试回归教育本质,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归依。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本质,意味着我们在三年学制内要对作为个体人和未来职业人的学生的持续发展尽责,从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影响,而不是只考虑某些职业能力或技能[4]。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批示中明确提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要在学生健全人格和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基础上,注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能力、职业精神、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培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内涵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内涵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和幸福,教师幸福从教才能追求卓越,培养优秀人才。

(四)重视高职文化与育人文化生成,凸显文化影响力与吸引力

从学校规模和在校生人数来看,高职教育已占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从政策地位、发展模式和发展预期看,高职教育尚未确立起与其类型定位相当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要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必然要引入文化的发展视域,从文化自信入手,增加高职教育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5]。追求文化育人效应、推进文化发展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发展的最高境界[6]。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决定其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接产业设置专业,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必然要汲取地域文化精髓,对接企业文化,生成高职教育文化,开展与本校专业相关的行业文化、职业文化、企业文化研究,推进行业文化和职业文化发展。而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育人文化和文化育人,高职院校在大力推行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人文素养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公共艺术教育,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效应和文化环境潜移默化育人作用。系统规划校园文化建设,传承和积淀优秀的凝结办学理念、治学精神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崇尚劳动光荣、技能宝贵、诚信敬业、精益求精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彰显高职院校独特的文化魅力,凸显高职育人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内涵发展阶段高职办学理念解析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方式转变首先要转变理念和思维。高职教育由规模发展方式转向内涵发展方式,办学理念转变是根本。办学理念是关于学校发展远景的指导原则,是学校的最高领导原则,是对学校精神、使命、宗旨和价值观等基本发展思路的概括性表达[7]。办学理念犹如办学指导思想的灵魂,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办学特色等是办学理念的延伸和载体,共同构成办学主体对“办什么样的学校”和“如何办好学校”的深层次理性思索。

(一)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表征着其这个类型层次教育的特质,体现高职院校不同的理想愿景、价值诉求和社会责任,决定着其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引导其特色形成和持续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其办学历史、办学经验的凝练升华,同时受其自身发展阶段、教育对象、教育规律以及地域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等的影响和制约。内涵发展阶段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必然要体现出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的阶段性特征,从规模发展思维向内涵发展思想转变,从政府主导型向自主发展型转变,从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向兼备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与培训转变,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密切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增强实力,形成特色和品牌。这就要摈弃粗放式规模发展思维和模式,采取精细化的内涵发展思维和模式,以质量为核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争创一流,实现特色发展和优质发展,办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高职教育。

(二)办学定位

办学定位是确定学校所处的位置与发展的愿景,主要包括职能定位、层次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等[8]。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其发展方向,具有系统性特征,具体涵括办学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培养规格定位、专业发展定位等。目前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近期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但原则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或并入高等职业院校,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因此,高职办学类型定位就是立足职业教育,以现有专科层次教育为基础,积极探索举办多层次高职教育。内涵发展阶段,高职教育要切合学校专业行业特点和实际,不可追求“大而全”,应立足学校所处地方,面向区域经济圈,辐射学生招生就业和合作服务对象的地域范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998年,国务院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所以,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培养规格应与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企业发展深受行业乃至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因此,内涵发展阶段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定位必须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和人才规格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提升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办学目标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可以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进行设定,因学校的历史基础、行业背景、专业设置而有所差异。当前,国内众多的高职院校提出创办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特色高职院,很多示范性高职院校提出创办国内领先、国际知名、世界有影响的高职院,这都无可厚非。但内涵发展阶段,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有其共同的不可或缺的维度,那就是必然回归到办学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功能上,特色也好,品牌也罢,最重要的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为高职院校办学目标设定指明了方向,高职教育内涵发展阶段办学目标要体现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通过改革创新和内涵建设,吸引一流的热爱技术技能的学生,凝聚一流的双师型教师,为社会提供一流的技术革新和技能培训服务,真正培养出职业素质高、技术技能过硬、受行业企业欢迎、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学生,建设成为内涵建设扎实推进、改革创新成效显著、素质教育全面系统、文化建设特色鲜明、以师生发展幸福为本的高职院校。

(四)办学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高职院校办学思路是其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的实质性内容,科学系统的办学思路对于培植核心竞争力、形成办学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9]。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决定办学思路,后者又决定前者能否变为现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内涵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办学思路,宏观上必然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坚持全日制学历教育与非全日制培训教育并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微观上要紧紧抓住“改革创新”主线,牢牢把握“质量特色”主题,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校企合作与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学生职业素质培育和技术能力培养为着力点,以文化软实力提升为标志,实施特色化、国际化、信息化战略,着力强化内涵建设,彰显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五)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既可视为学校某一种富有个性的强项或优势,也可理解为学校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稳定的个性风貌,还可以看作是学校整体个性的体现[10]。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指在其长期办学历史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优质性和导向性的特质、风格和发展模式,在办学实践中不断传承创新,体现在学校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的独特优势或风格,也可体现为学校的整体风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将“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提出要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高职院校要避免“大而全”的趋同化发展格局,追求“特而精”,实现内涵发展和特色办学,要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国家及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自身行业背景、专业特点,发扬自身的学校精神和核心价值。设置与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相适应的特色专业体系,构建符合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特色育人模式,建立有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特色办学模式,从而实实在在地办出高职特色,办出学校个性,为社会做出贡献[11]。这样才能在生源危机背景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同类学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体现存在和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1]董刚,杨理连,张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13-117.

[2]刘晓,石伟平.浅议我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两条路径[J].江苏高教,2010(6):139-141.

[3]曹叔亮.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要素分析与内在逻辑[J].职教论坛,2013(10):39-41.

[4]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

[5]周建松,褚国建.基于文化视域的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8):96-99.

[6]王振洪.牢牢把握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主基调[J].中国高等教育,2013(2):51-52.

[7]周劲松,刘继平.基于政校分开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重构与转化[J].教育与职业,2012(6):11-13.

[8]牛金成.高校办学定位研究:内涵、属性与内容[J].现代教育科学,2012(4):18-20.

[9]宋正富.高职院校办学思路的探索与实践[N].中国教育报.2012-10-22.

[10]刘继强.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之源:凝炼特色办学模式[J].职教论坛,2010(10):36-38.

[11]周世靑.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哲学审视[J].江苏社会科学:教育文化社会科学版,2010(S1):34-37.

(编辑:林钢)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chool-Running Philosophy:An Interpretation and A Perspective of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ZHOU Bing-yang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214153,Wuxi,China)

At the stage of connotative developmen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heir educational quality,having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demonstrating them.In addition,the colleges should return to the nature of education,which requires them to lay stress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on the form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campus and educational cultures,which exert influence and power on education.After analyzing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intellectual pursui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notative development,gives a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s:schoolrunning philosophy,orientation,objective,strategies and characteristics.School-running philosophy is the soul governing the whole process,while its extensions and carriers are the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objective, strategies and characteristics,which jointly inspire the school-running entities to give a rationally deep thought to the two questions:what a college should it should be?how to run a college well?

connotative developmen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chool-running philosophy

G 710

A

1671-4806(2014)06-0054-04

2014-09-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YJA880084)

周丙洋(1980—),男,河南扶沟人,助理研究员,党委办公室主任,院长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办学内涵特色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挖掘习题的内涵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