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
——跟踪——反馈”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

2014-03-21刘晓军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入党考核

刘晓军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后勤与基建处,江苏无锡 214153)

“发展
——跟踪——反馈”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

刘晓军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后勤与基建处,江苏无锡 214153)

根据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党员质量因素的分析,全面推进大学生党员质量工程,把好大学生入党的三个关口,构建“发展——跟踪——反馈”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达到党中央提出的“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

三位一体;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

重视人才战略,发展优秀的大学生入党,保持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是高校党建工作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研究的战略意义

发展优秀大学生入党是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储备人才资源。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大学生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后备力量。积极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把优秀的大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中来,这是历史赋予高校党建工作的神圣使命。

大学生党员来自不同的学习领域,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在走上社会以后必将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力量。因此,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党员整体队伍的质量,还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当前,大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缺乏艰苦奋斗的作风,组织和纪律观念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够突出等。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通过机制创新大力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才能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展。

(二)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研究的现实意义

当前,在价值观多元化格局下,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面临着重大挑战。从国际环境看,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对经济进行全球化扩展的同时,不断向我国渗透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特别是利用在校大学生年轻、思想活跃、容易被蒙蔽和容易接受新观念的特点,向大学生传输西方的价值观、政治观,动摇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观念。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岗位需求的错位,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容易导致高校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生变化。

新形势下,高校在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大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部分掺杂功利因素,发展党员数量增长过快、结构不够合理,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手段单一、针对性不强,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和教育的手段等机制不够完善。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的关键,在于针对高校在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构建和实施质量保障机制。[1]

准确把握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用远大理想激励自己前行,用坚定信念为人生导航,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根据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探索研究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的保障机制,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同时对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影响大学生党员质量因素的现状分析

(一)管理失位和制度不完善是影响大学生党员质量的内部因素

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普遍注重数量关系,但由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相对滞后,不能与新形势相匹配,管理失位现象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党员发展机制不够完善,反映在对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和入党后的管理要求上存在差异。入党前,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的综合考察一般要求较高,入党积极分子在这一时期压力较大,不仅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活动,还会在专业学习、日常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入党后,基层党组织一般会放松对大学生党员的跟进管理,考核评价基本缺失。约束机制的缺乏使得这一时期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等逐渐淡薄。二是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机制不够健全。除了针对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比较少,更缺乏实践性的教育以外[2],在教育模式方面主要还是以传统教育方法为主,创新不多。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变化,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举办讲座、报告等传统的教育模式效果必然不佳,必须有所创新。

制度建设的不完善,特别是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党员质量。关于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体系,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通常存在“专业成绩论”、“社会工作论”和“两者结合论”三种观点。事实上,专业成绩优秀不代表其他方面的表现都好,工作能力突出不代表能发挥表率作用,而将专业成绩和工作能力综合考虑,又往往很难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关于大学生党员的考核机制,比较突出的是考核内容方面不够全面,尤其是对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考核评价比较缺乏,这也是导致一些大学生党员入党后表现明显不如入党前的原因之一。有些高校对大学生党员虽然采取了考核措施,但往往是走走过场,考核结果的运用较少,缺乏与之配套的激励和惩罚制度,使考核最终流于形式。

(二)价值观多元化格局和就业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党员质量的外部因素

由于社会上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盛行,所以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好的,多数大学生党员在大学生中能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但因为大学生党员年龄较小、阅历较少等原因,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不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极少数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淡薄,政治敏锐性不强。第二,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大众化、价值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功利性,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市场经济活动的首要法则为功利主义的盛行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大学生将入党作为就业的途径,存在入党动机呈功利化倾向。第三,党员的先锋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和入党后的表现反差明显,其入党动机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有些学生把入党当成荣誉,表现出一定的盲从性。第四,缺乏政治理论学习,部分大学生党员不能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对党的最新动态缺乏了解。

高校部分大学生党员存在质量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尤其对大学生党员的阶段性教育和管理缺乏全程和全面的设计,缺乏创新性、有效举措和科学性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因此,完善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是提升大学生党员素质,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举措。

三、完善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的对策

(一)完善制度,严格大学生党员的发展程序标准,把好大学生党员的三个“入口关”,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要贯彻整个大学期间,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生党员毕业教育,要全过程地进行教育。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建立学生预备党员党性锻炼制度,完善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大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后,必须经班级推荐进入院系分党校进行培训,最后择优进入学校党校培训,通过党校的培训,把好党员发展的第一个“入口关”。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3]防止把学习成绩作为发展党员的主要条件[4],把好大学生发展党员的第二个“入口关”。高校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培养和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各个环节的制度化机制,在制度上保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一个、影响一片”,把好大学生发展党员的第三个“入口关”。学生入党后,还要参加预备党员培训、学生党员示范岗、学生党员宿舍责任区建设等多种活动,继续把好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关”。在发展大学生党员过程中,要严格程序标准,落实“三投票三公示一承诺一答辩”制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严格发展程序,细化标准条件,规范工作制度,加强督查考核,实行责任追究,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强培养教育,严格日常管理,跟踪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提高大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跟踪大学生党员的成长就是要对大学生党员实施全程化跟踪培养,即对大学生党员实施分阶段教育和管理,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设计,完善规章制度,深入推进大学生党员“质量工程”,具体来讲是做好三项工作。首先是坚持党员培训长期化,无论是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还是正式党员都要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可以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但总的原则是要紧跟形势,重点突出,增强培训实效。其次是坚持组织生活规范化,不断完善以思想交流、经验总结、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生活制度,并建立起严格的考勤档案,规范组织生活。最后是党员考评制度化,制定出台《大学生党员考评实施办法》和《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等,完善约束激励和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发展大学生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工作进行考评。

同时,跟踪大学生党员的成长还应重视跟踪负责学生成长的主体,即支部的组织建设工作,创新支部设置,探索以专业相近、业务联系紧密、便于工作开展为原则建立党支部的组织格局。在团学组织设立党支部,加强党组织对学生社团发展的指导,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育人功能;积极与企业、社区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提升大学生党员融入社会的能力。

(三)实施党员量化考核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大学生党员本人,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实效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最重要的就是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这是构建大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保证。为了在大学生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过程中,不再出现“前紧后松”的现象,必须建立一套动态指标考评体系,采取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细化大学生党员的考核评价指标。对高校大学生党员实施量化考核评价,引入大学生党员的量化标准,逐步改变考核主体的单一局面和考核客体的被动地位,保证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的公正、客观、准确,为大学生党员提供必要的信息反馈,使其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促进其改正存在的不足。对所有大学生党员都要实行定期考核制,要求大学生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考核内容包括政治表现、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大学生党员本人,考核结果作为预备党员转正以及党内评优的重要依据。通过实施高校大学生党员的量化考核措施,突出全程化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党员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不断完善和创新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既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只有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严格按照党章要求,科学构建“发展—跟踪—反馈”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质量,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夏江雯,陈荣武,陈俊傲.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2011(9):62-65.

[2]董军强,史东辉.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8-80.

[3]彭国军,林洁.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的探索[J].高教与经济,2008(1):42-45.

[4]付建军,孙玉伟.试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95-97.

(编辑:林钢)

QualitySafeguardMechanismforAdmissionofNewPartyMembersin CollegesandUniversities:AssessmentsatThreeStages

LIU Xiao-jun
(Department of Logistics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Wuxi,214153,China)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which new student Party members are admitted,this paper first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and then,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new student Party members,puts forward the quality safeguard mechanism,which highlights assessments at three stages:admission,follow-up,and feedback.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three key procedures to admitting new Party members.Student Party members should bring into full play their exemplary and vanguard role,and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can be met,which are summarized as“the overall control of Party members,an optimized structure,improvement of quality,and the role of Party members brought into full play”.

assessments at three stages;student Party member;quality safeguard mechanism

G 641

A

1671-4806(2014)06-0040-04

2014-09-25

江苏省学校党建研究课题(2013JYDJZZ-YB04014)

刘晓军(1979—),男,安徽安庆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入党考核
内部考核
憨娃入党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完善刑事辩护权保障机制的思考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