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艺术教育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2014-03-21赵义堃

关键词:艺术教育

赵义堃,程 军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西方艺术教育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赵义堃,程 军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在西方各国,艺术教育一直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从教育内容看,艺术教育是跨学科、多层面、综合性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启发式、探索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相结合;在艺术教育的目标设定上,既重视艺术本身的内在价值也重视艺术的外在功能,既强调艺术的审美价值,也强调艺术的认知价值和社会功能;在艺术教育的实施者方面,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这些艺术教育经验,对于我国的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艺术教育;教学经验;借鉴意义

西方艺术教育自古希腊以来,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一直是国民教育整体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二战后西方各国的艺术教育,无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艺术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日益多元化。

从教育内容方面看,国外艺术教育是多层面、跨学科、综合性的。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以及大学课程改革潮流对艺术教育的严峻挑战,当代西方各国已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以强调自我表现为核心,以培养“天才型”艺术家为目的的艺术教育模式,进而在艺术实践课的基础上增加了艺术欣赏、艺术批评和艺术史的知识,大大扩充了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比如美国洛杉矶的盖蒂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就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这种艺术教育模式由艺术创作、艺术批评、美学和艺术史四个学科板块构成。这种模式在课程上有着重大突破:结束了在西方传统艺术教育中由艺术创作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历史,使四个学科板块的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最终使得艺术与数学、自然科学、语言文学和历史等这些学科一起,成为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学科,从而提高了艺术教育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同时,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四个学科是互相交叉、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这种以多学科作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模式强调艺术创作、艺术史、美学和艺术批评之间的相互联系,符合艺术教育的本质规律,因而不仅在美国而且在整个西方艺术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西方各国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的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文科的核心课程,包括哲学、历史、语言学、文学和地理等。这种模式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来看待艺术,在人文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教育,而且把艺术作为了解文化、认识历史和参与历史、文化建设的必不可少途径。从内容方面看,艺术与历史、文化等学科的学习是高度综合、互相交叉、积极互动的。这样就使得艺术教育不再仅仅是艺术的“专才”教育,而是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

从教学方法层面看,国外艺术教育的方法是多元化的、探索性的。从西方艺术教育史可知,艺术的教学方法、方式是因内容而转变,随时间而改革的。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探索、创新,体现个性,这就要求艺术教育应当具有鼓励创新、激发创造的功能。这些都体现在西方学校艺术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的和探索性的特点上。不但艺术的不同学科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而且同一学科内的不同年级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另外,艺术教学中教师担任的角色更多的是启发思想、促进领悟理解,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强行的灌输。在艺术史教学中,教师常常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去搜集、阅读、思考、分析和综合相关作品与资料,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独立完成艺术史论文。通过多种多样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来增强艺术教学的效果,这已经成为西方艺术教育的最大特色。例如在英国学校,艺术教育往往采用探究式教学,授课教师在讲授外国艺术时,通常是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某一国家的艺术史,然后通过在图书馆、博物馆内和因特网上查找资料,接着通过分析和综合编排出一组某国艺术的系列作品或写出一篇关于某国艺术的论文交给授课教师,最后教师再从学生作业中选出一些优秀的在课堂上展示。整个教学过程,既是艺术的探索,也是科学的探究。

第二,艺术教育既强调艺术的内在价值,同时也重视艺术所具有的外在功能。

科技给世界带来诸多奇迹,却没有指导世界如何控制科技的应用,了解科技潜在的危险以及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社会努力去做某事的重要性和意义反映了社会所器重的价值体系。构成人类世界的众多艺术形式都是通过反映社会的价值而获取传播意义的。没有社会价值和影响,艺术形式就无法发展、演变;反过来,它们又影响价值。当代西方艺术教育既重视艺术本身的审美价值,也重视艺术的认知功能。例如,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研究人员就极其强调艺术的认知功能,认为艺术和科学一样,是人类在理解、认识过程中发现、创造和增长知识的手段。同时,他们也反对将审美经验的认识等同于概念的、推论的和语言性的东西。由于将艺术看作指涉世界的诸种符号系统中的一类,因此他们尤为重视审美经验的认识功能。另外,艺术教育能开发人的音乐、空间、语言、身体运动等各方面的智能,对人的成长、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不仅要让他们熟知各种艺术学科的主要内容,而且要培养其能运用艺术媒介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同时还要让他们能够看懂艺术、评论艺术,了解艺术史以及美学的基本概念。西方学者们认为,大学普通教育应当是均衡全面的,必须涉及人类经验的所有主要领域,其中也包括审美领域。审美领域关注人类情感的特殊体验与形象表达的意义。审美体验培育人的知觉力与想象力,审美体验能通过感知自然界与创造对象的世界来获得,但当人们想获取审美体验时,首先会转向艺术。在西方各国,艺术教育通常特别重视视觉艺术,把视觉艺术作品看作以特殊的形式来展示、象征深远意涵的集合体。要理解艺术品中的象征意义,则需要培养学生发现、解读深层意义的能力;而没有学会欣赏、理解视觉艺术的学生很容易成为当今大众媒介的形象任意操纵的对象。

第三,艺术教育的实施者不局限于学校,而是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积极合作与互动。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西方艺术教育的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学校艺术教育与家庭、社会艺术教育进行积极合作与互动,努力到校园之外去寻求更多的艺术教育途径。西方各国政府和民间都投入巨资建造大量各具特色的博物馆、艺术馆和纪念馆,从而为艺术教育营造了极好的艺术氛围。像美国的纽约,被誉为世界的艺术中心,拥有数目惊人、种类繁多的艺术场馆——它们与纽约的文化传统、自然环境和城市气质融为一体,散发出强大的艺术魅力。在西方,普通的中等城市通常也拥有上百个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和纪念馆(它们大多或全部对公众免费开放),甚至只有数万人口的小城也拥有艺术中心和博物馆。这些艺术场馆大多拥有种类繁多的艺术作品,经常举办各种艺术展览。许多城市还拥有漂亮的音乐厅以及艺术家广场等艺术教育的专门场所和设施。此外,城市雕塑在国外大小城市也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成为对民众进行艺术教育和熏陶的重要艺术形式。西方各国的大学生除了在课堂里学习艺术以外,还有很多机会去博物馆和艺术馆上课、参观,到社会进行艺术实践和调查,了解和参与社区的艺术设施的建设等等。

西方家庭普遍比较重视孩子的艺术陶冶和训练。大多数父母往往有意识地让子女从小较多地接触各种古典和当代艺术作品,以培养子女的艺术感受和鉴赏能力。此外,西方很多家庭的住宅设计、室内装饰都有很强的艺术性,十分有利于孩子接受艺术陶冶以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这样,在西方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往往就有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实践,因而为进一步接受高等艺术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毋庸讳言,目前我国的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中最薄弱环节之一。在走向现代化的路途中,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也面临着和西方工业化国家相似的困境。人们在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中忽视了对审美的关注,一切问题都往往首先从经济层面上考虑,导致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与精神环境的荒漠化。体现在教育领域就是教育体制带有非常严重的功利性和实用主义色彩,重视科技教育,而轻视艺术和人文教育。毫无疑问,这种教育体制有着明显的缺陷,只能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却不能培养出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的艺术与审美教育必须要得到重视和加强。

与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等艺术教育相比,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首先,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全面。像美国的艺术教育界早已注意并强调艺术的认知功能,而中国的同行却仍然将注意力只集中在艺术的审美和情感层面。其次,艺术教育的课程内容过于褊狭。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所重视、强调的是艺术创作和实践,它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技巧为唯一目的,很少有学校把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作为目的的美学、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作为主要的课程教学内容。最后,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艺术学科无法获得与其他学科同样的地位。

尽管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文化和教育传统上有较大的差异,但欧美各国的艺术教育、教学经验在许多方面都值得国内同行学习和借鉴。

第一,设置艺术教育课程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课程。要在各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增加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等方面的内容,改变传统艺术教育停留在以技巧训练和艺术技能为主的状态;充分利用综合大学的学科背景优势,大力建设学科群,推动和鼓励开设交叉学科课程;国内外的公共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一再表明,要提高高校学生的艺术素养,不仅要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还应特别加强艺术教育的社会实践环节,将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艺术实践能力和艺术修养。

第二,加强高校的艺术师范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素养和较高人文修养的艺术师资。首先,要加强青年艺术教师的在职培训。选送一批热爱艺术教学的青年教师参加脱产或不脱产的艺术教育的培训班,把他们培养成高校艺术教学教育的新生师资力量;同时,加强非艺术的专业师资的艺术培训,使之长期化、制度化。其次,在经费上提供足够的保障,更多地聘请国内外艺术家、离退休的文化名人来高校执教,以补充本校的师资不足。针对现有的艺术师资与课程设置的情况,适当聘请一些大师级的艺术家和知名文化学者为学生开课,不但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术研究,还可以营造出重视艺术教育的文化气氛,为学生和教师树立良好的典范。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以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艺术活动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针对大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求知欲强的特点,我们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使这些活动与艺术的教学活动相配合,二者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出来。例如,每年定期举办各种校园文化节、艺术节,举办歌唱、舞蹈、朗诵等比赛,以促进学生的踊跃、广泛地参与,使他们在多种多样的艺术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养,同时使自己的道德境界获得升华。各高校应当依托本校的大学生艺术团与文化艺术类的学生社团,积极推动、活跃校园的文化艺术活动,促进文化育人和环境育人。

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目标要从其在综合大学的任务出发,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走出来,即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更注重艺术教育的人文内涵,其教育对象是全体大学生,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素质及其综合素质,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艺术专业的学生,也要致力于培养艺术理论研究者或具有综合大学学科背景的艺术学者,而不一定是艺术表演家。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而且包括道德、人格、理想、情感以及身体的发展。唤起创造的热忱,帮助人们提高情感审美境界,这才是我们高校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

责任编校:徐希军

2014-01-21

安徽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红歌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机制研究”(SK2012B008);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金项目“新媒体时代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研究” (JG130002)。

赵义堃,男,安徽寿县人,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副教授;程军,男,安徽宣城人,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时间:2014-4-18 17:23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4.02.036.html

J0-4

A

1003-4730(2014)02-0160-03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纸的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