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课程观指导下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途径
2014-03-21于文哲
于文哲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后现代课程观指导下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途径
于文哲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学习品质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最重要素质之一,它的高低直接决定人的发展及成就,幼儿园应高度重视儿童学习品质的提升。后现代课程观是近些年学术界比较关注的一种课程观,它比较适合幼儿园课程实践,幼儿园应灵活运用理论指导课程规划及建设,力求在深入理解理论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后现代课程观 幼儿学习品质 提升途径
2012年10 月,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帮助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标达成共识。指南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学习与发展是每一个幼儿的权利,将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独作为幼儿个体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领域之一。
幼儿园作为现阶段我国最重要的学前教育机构,肩负着儿童思想启蒙、智力开发、情感陶冶的重要任务,如何达到使儿童健康发展的目的,是每一所幼儿园都应考量的首要问题。后现代课程观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比较热烈的一种课程观念,较适用于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应充分发挥课程优势,整合多种资源,如教育理论、教育政策、家庭、社区资源等,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契机,提升儿童的学习品质。
一、后现代课程观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是对现代主义进行反思与批判,因此称为后现代主义。它的产生是以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产生和发展为基础的。后现代课程理论以美国路易安那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最引人注目,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认为多尔描述的后现代课程是生成的,而非预先界定的;是不确定的,却是有界限的,它寻求在过程中借助反思组织自己的课程。因此,后现代主义课程的核心要素是“过程”[1]。为了构成这种过程,多尔设定了如下四个基本标准或原理:“4R”标准——丰富性(Rich)、回归性(Recursion)、关联性(Relational)、严密性(Rigorous)。这使得后现代课程迥异于现代课程,它更复杂、多元、丰富和开放,更偏重于幼儿为主体,幼儿更愿意且有更多机会参与课程与教学,且教学语言、教学情境兼具支持性与批判性,使教学打破以往单向的教师传授知识,可以引用更多不同教育观点及方法,打破以往单纯的分科教学模式,而更多地形成生成课程,同时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表达机会,老师与幼儿之间有更多互动,产生一种交互式学习,使教学更适合幼儿。因此,对于幼儿园来说,应深入了解后现代课程理论的内涵及精髓,用以指导幼儿园课程建设,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二、儿童学习品质的内涵
“Approach-to-learning”,现惯译做学习品质,按照美国华盛顿州 《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基准》(Washington State Early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Benchmarks)的解释,它指的是“能反映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不是指儿童所要获得的某些技能,而是儿童自己怎样使自己获得这些技能”[2]。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时对学习品质所做的定义:学习品质是指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在早期开始形成与发展,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3]。美国国家教育目标研究小组 (NationalEducation Goals Panel,简称NEGP)认为,学习品质就是儿童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种综合心理倾向和特征。它囊括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以及认真专注、积极主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素质”。学习品质包含许多重要因素,现尚无统一共识,通过对美国各州《早期儿童学习标准》的研究可知,学习品质主要包括坚持性、好奇心、主动性、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反思等要素[4]。卡根(Kagan)认为,学习品质主要表现为主动性、目标意识、专注程度、独立性、想象和创造能力、抗挫折能力、坚持性和好奇心等[5]。由此可见,好奇心与主动性、坚持性与专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抗挫折能力与反思等是学习品质的核心要素,若想提升儿童的学习品质,需从这些方面着手,方能成效显著。
三、合理设置课程提升学习品质
(一)将家庭因素纳入到幼儿园课程体系
多尔设定后现代课程观“四R”标准中的关联性(Relational)即是使课程与儿童所处的其他生态环境相互融合、互相渗透。基于此,在幼儿园课程设计中首先值得注意的就是将家庭因素纳入到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影响最大的老师。据研究表明,在早期受到的影响因素中,家庭因素占有绝对比重。家园共育,共同对儿童的发展及成长产生影响,使得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
1.发挥家长职业优势
幼儿家长从事不同职业,每一种职业都有其特点,幼儿园在设计园本课程时应考虑将家长的职业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发挥家长的职业优势,丰富幼儿园课程。例如,对于某些从事医生、护士、警察或者消防员、科学家等职业的家长,幼儿园就可以将其请到园中为儿童上一堂生动的实践课程,讲解一些生活常识或职业故事,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还可以请家长帮忙,将儿童带到家长的工作单位参观学习,以便尽可能地丰富儿童的知识,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课程体系覆盖家庭因素
幼儿园应与家庭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儿童的活动兴趣,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品质。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儿童调查父母、亲朋好友的职业及其特点,可以组织儿童回家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与其他人分享,也可以建议家长与幼儿一起做一些工艺品带来幼儿园展示等。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能加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使得家园共育健康发展,更能够加强亲子联系,使得儿童在家庭中也能够进行学习体验,提升学习品质。
(二)充分发挥游戏在课程中的作用
后现代主义倡导游戏,后现代的建筑和绘画中具有一定幽默的游戏性。德里达倡导的语言学转向视后现代解构为与观念游戏的工具。这种游戏的目的当然是在一种自由放松的气氛中尝试新的可能性。人类学家长期以来知道动物运用游戏为学习的一种形式,对人类来说也不是不一样。放弃游戏与工作相脱离的做法,我们需要将二者统合起来,强化一个并改革另一个。通过游戏尚未考虑到的可能性(借用德里达的思想)可以实现[6]。
游戏以其特有魅力吸引儿童,让儿童拥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创造力的研究揭示出,创造力与主动自愿的内部动机、自由民主的气氛、灵活易变的形式有着密切的一致性。这也正是游戏的特点和性质,游戏与创造力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让儿童坚持游戏的过程也就是发展儿童创造力的过程。无论是自由游戏还是结构性游戏,都能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
前苏联学者马卡连柯著名的“哨兵站岗”实验研究充分说明了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坚持性等意志品质是十分有效的。实验以3~7岁的幼儿为被试,要求他们在空手情况下保持哨兵持枪站岗的姿势。实验设置了两种情境:游戏情境和非游戏情境。游戏情境中实验者以游戏方式向被试提出要求:“工人”在“工厂”包装糖果,你来当哨兵,站在旁边为保护工厂而站岗;非游戏情境:其他小朋友在一边玩,让被试在旁边站着。结果表明:在游戏情境中幼儿坚持站立不动的时间,远远超过非游戏条件下站立不动的时间[7]。
表 幼儿在不同条件下保持站立姿势时间的统计
(三)加大生成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生成课程”(emergent curriculum)一词最早见于伊丽莎白(贝蒂)·琼斯1970年在她的《课程就是发生的事》(Curriculum Is What Happens)的前言中。琼斯认为,课程计划需要从班级里的儿童和成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从儿童自己的兴趣中形成。人们对“生成课程可以感受它,但无法预测它。需要实践它的人对游戏力量充满信任,对在许多可能性之间进行自发选择的信任”。贾珀尔·L·鲁普纳林认为:“目前对生成课程的解释是在方案教学的原则基础上扩展的,不过,更强调过程。通过过程,成人确定课程主题和方案。”[8]
对于生成课程来说,它更突出“生成性”,而非“预设性”。其表达的中心理念是重视个体发展与教育的过程性、非预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具有浓厚的后现代课程观的风格,充分体现后现代课程的建构性和非线性特点,符合多尔的“4R”标准。生成课程从本质上决定它符合儿童的发展需要,能够极大地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主动性,使儿童专注于探索、实践,进而发展其创造力,对于提升儿童的学习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学习是人一生的重大课题,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儿童在幼年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对他今后一生的成长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巨大意义。因此,幼儿园应善加利用各种资源为儿童学习品质的养成服务,为儿童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钟启泉.从后结构主义看后现代课程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2(10).
[2][5]王宝华,冯晓霞,肖树娟,苍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学习品质及入学认知准备之间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0(4).
[3]孟田.深入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委会2012年会李季湄教授专题讲座侧记[J].教育导刊,2013(1):11.
[4]庄甜甜,郭力平.对美国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学习品质”领域的分析研究[J].早期教育,2011(3).
[6][美]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思想与后现代课程观[J].全球教育展望,2001(2).
[7]邱学青著.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36.
[8]朱梅花.论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下的幼儿园生成课程[J].文教资料,2008(2).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教育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GZC121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