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及校本培训策略

2014-03-21覃隶莲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中职信息化培训

覃隶莲

(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玉林 537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提出:努力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提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逐步将教育技术能力纳入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认证与考核体系。而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影响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要素之一,它是教师把教育信息化落实到教学各个环节的关键[1]。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在利用信息与传播技术,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过程中对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综合利用水平[2]。其能力结构包括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应用、信息化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评价等能力[3]。在这一能力结构中,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是核心,是教师教育和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经过师范院校的教育,学习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但绝大部分专业课教师之前并没有经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培训,而新教师的岗前培训主要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而且培训时间非常有限,几乎不涉及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因而导致信息化教学能力欠缺。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各中职学校也顺应形势发展,加强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多数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普遍不高,特别是入职时间较长的教师,其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是难以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影响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1 教师教学理念滞后

有相当一部分中职教师在认识上存在种种偏差,部分教师存在信息化教学“无用论”、“条件不成熟论”、“时间冲突论”等认识误区,未能积极主动学习并利用现代教育新技术。部分教师把信息化教学当作“信息化秀”,只有在公开课或评优课时才开展,平时教学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仅仅是生搬硬套书本上的内容,再加入一些相关图片和音像资料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并且只是盯着电脑屏幕念或只管操控电脑展示多媒体课件。

1.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脱节

由于信息技术培养训练缺失,当前,多数教师只是学会了计算机基础操作,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多是停留在表面,仍采用传统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满堂灌”,即便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中也只是简单“搬家”,将“黑板+粉笔”转变为“黑板+粉笔+PPT”。因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缺失,以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学科教学能力融合无从谈起,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不能灵活有效地应用到具体的专业学科教学中。

1.3 未形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平台

对于发达省市的中职学校,硬件条件已不存在问题,但对于经济落后的省市,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不足,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不能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上网条件受限制、上网速度太慢、教学资源不够丰富、花了大量的时间找不到所要的资料等问题,制约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另外,学校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缺乏长效的评价机制,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通常不在培训与考查范围之内,也不作为评价教师的指标,即便培训也是短期突击性的,无法满足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长效性和持续性。

2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原则

2.1 分层递进原则

中职教师由于年龄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信息技术基础不同,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参差不齐,因而对信息化教学技能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校本培训过程中,要把集中培训和个别优化、协作学习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开展分层递进式教学,根据不同学习需求、不同专业学科教师的实际能力水平进行分层、分类、分段培养。从低层目标入手,分层引导,逐层递进,为不同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教师分别设计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力求各层次、各类型教师都得到发展。

2.2 问题导向原则

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选择针对性强、对学科教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培训内容,把知识点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培训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教师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不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

2.3 行动学习原则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需要通过行动来学习,也就是“做中学、学中做”。行动学习是一个计划、实施、总结、反思不断循环的学习过程。教师通过案例学习、教学设计、课堂观察、教学比赛、作品创作、操作演练、评价反思等参与式、体验式的活动形式,有效构建自主学习、专题培训、教研科研、课堂教学一体化培训模式,在行动中对教育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深刻反思,获得更多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进而把信息化教育技术灵活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2.4 合作共享原则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自我反思,同时也离不开专业引领以及同伴互助。由于每位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学能力、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及操作能力等都不一致,因此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尤其强调群体智慧,需要建立由学科教师、教育技术教师等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促进各自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而应该是基于主体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务、共享的原则、互惠的效益4个元素的真实合作,才能充分体现学习共同体的专业价值。

3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策略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培训基地的教师在职培训,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为培训目标,将在职培训与教师的教研活动、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全员继续教育形式[4]。近年来,校本培训作为一种培训理念与形式在中职学校中开展越来越广泛,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1 在目标上,设计分层递进的培训目标与能力要求

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总目标在于培养教师的意识与责任、知识与技能、设计与整合、评价与反思、研究与发展等基本能力[5]。在校本培训时,应在培训总目标下设计具体的、分层次的、个性化的培训目标,以满足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技能的需求。根据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际水平,可以把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由低到高分为3个层次:初等水平、中等水平、高等水平。初等水平教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能自制PPT教学课件并进行课堂演示;中等水平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开展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及进行教学方法研究;高等水平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3种水平层次教师的培训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依次是: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3.2 在内容上,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渗透融合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由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应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若干信息化教学子能力构成。因此,在设置培训内容时,既要重视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的培训,更要重视各种教学法相关知识的培训,把培训与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应结合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3种水平层次,设计与之匹配的培训目标及培训内容,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同内在需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目标及内容设置见表1。

表1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目标及内容设置

3.3 在流程上,采取“一看、二学、三用、四评”教学流程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是系统的、动态的、实践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需要关注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把教育技术知识转变为教学应用能力。体验式、参与式的“一看、二学、三用、四评”教学流程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示范性和实践性,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渗透融合。

“看”就是由培训指导者演示各种软件、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展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秀教学案例,引导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可借鉴之处及改进之处,让教师在情境化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感性认识和具体参照。

“学”就是通过学习各种软件、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途径和方法等,进一步加深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感知与体验,获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指导者应提供大量与各专业学科有关的网上资源索引目录作为教师学习的支架,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教师自主搜索和筛选课程资源的能力。

“用”就是引导教师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以及各自学科特点,围绕一个问题、一个项目或一个任务,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并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加深对信息化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及掌握,逐步转化为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能力。

“评”就是展示教师制作的课件、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或开展示范教学课,通过教师自评、教师互评、专家点评等,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及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讨论及评价,帮助教师梳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路、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经验及教训,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及应用能力。

3.4 在模式上,采取自学、培训、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模式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需要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为核心,以教师的实际教学问题为切入点,以学习共同体建设为依托,构建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教研科研相结合的一体化培训模式。根据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际水平,引导不同水平层次的教师有所侧重地选择各自的实践形式。

自主学习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及学习时间、自主调控学习进度、自我评估学习成效。协作学习主要在学习共同体中进行,以课例为载体,进行同课异构的设计,对不同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重组,通过开展课堂观察行动研究,形成包括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记录、教研记录、教学反思等系列课堂教学研究成果。集中培训可以邀请校外职业教育专家或信息技术行业专家来校讲学,也可以请学校的学科骨干教师和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开展专题讲座。集中培训除了要讲授必要的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分析,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代教育理论、途径和方法,学会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掌握新型的教学方式。上机操练时,培训指导者引导教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让教师既掌握所学的知识,又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由于不同学科在教学内容、知识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以“任务驱动”进行操作练习时,应该对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进行分类指导。学校应定期组织如信息化教学讲课比赛、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等信息化教学比赛,营造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环境。

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观念、调整策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应强调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为核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目标、组织内容、选择策略。通过将自主学习、集中培训、教研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有效构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新模式,形成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系统培养与长期支持,最终形成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1]魏丹丹,邱乐兴,江婕.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调查研究[J].科技广场,2012(10):176-180.

[2]赵健,郭绍青.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综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4):28-31.

[3]林雯.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J].教育评论,2012(3):60-62.

[4]阮彩霞.高职院校开展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2):76-78.

[5]方明建.基于成人学习理论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原则和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10):33-36.■

猜你喜欢

中职信息化培训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