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中过程细化的方法与注意点

2014-03-21郭宏云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33期
关键词:门牙瓜子表现力

郭宏云

郭宏云,教授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靖江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曾在全国语文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关于记叙文写作,老师常用三句话来强调如何把一篇记叙文写好: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将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可见,记叙文写作中,“描写”是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表现手法,这样才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 中“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的要求。因为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叙述、描写的手法写人记事的。叙述着眼于交代、介绍,让读者对事情的主要过程明白和了解。而描写则是描摹、刻画,对事情的具体过程及细微之处给以详细的表现,使读者能具体地感受客观对象。虽然记叙文写作中有时要结合运用抒情与议论,但是唤起读者的想象,再现生活场景与情感体验,主要还是靠描写。

只是,多数同学在具体写作记叙文时往往缺少描写意识,习惯于叙述,而不注意运用描写,笔下的描摹对象缺乏形态、动作、色彩、声响方面的具体情况,文章往往平铺直叙干瘪乏味,只有框架缺血少肉。

叙述与描写在表现力上是有差距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下雪了”与“鹅毛大雪从天空纷纷扬扬地飘下来”相比,后者表达的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自然现象,还有雪的形、色、态、神的刻画,真实地再现了生活场景,语句的表现力就大大增强了。

那么,描写如何展开呢?简单地说就是将本来采用叙述表现的事情的某些过程加以细化,从不同的角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展开。这其中有几点要加以注意。

一.方法的着眼点在放大细节。

记叙文写作需要通过场面的描写来组接故事,在场面的描写中要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或事情的发展过程,即在行文中除用好陈述性语句交待人、事、物的有关情况外,更要用准确精彩的动词、形容词和恰当的描写手段来表现人、事、物的有关变化情况,使之栩栩如生,并表达出生活的情趣与理趣。这其中,抓住“细节”加以放大是主要的方法。所谓“放大细节”,即是把细小的环节或情节采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写多”——抓住细小的人物或事物的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具体细致、深入传神的描写。比如杨绛《老王》写老王送钱钟书去医院后,面对杨绛坚决给钱的举动,哑着嗓子悄悄地问:“你还有钱吗?”这一细节就非常传神地把一个善良人的复杂心态呈现在读者面前。一方面老王得收车资,他是靠这个来维持生活的,为雇主干活当然得拿报酬;另一方面,老王又不忍心收钱,因为老王知道对面的好人正在落难之中。“你还有钱吗”一句,就把一个好人对另一个好人的同情准确地表达出来。

具体说,放大细节有两种情况:一是把一个短暂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分解为几个细步骤,依次描述,“拉长”事情的过程。类似于电影中的“慢镜头”。

我们来看《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的起始阶段的一段文字: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施耐庵写了老虎的“扑”“搭”“掀”“剪”“吼”“倒竖”尾巴几个动作,写了武松的三个“闪”。这两者的多个动作,几乎在一瞬之间,一气呵成,却又写得先后相承,过程清晰。作者正是分别从老虎和武松两个方面,把一个短暂时间内发生的事情适度“拉长”了,营造出了一种紧张的气氛,让读者为武松捏了一把汗。

二是对一个动作、一个变化涉及到主体的各个身体有关部位的情况依次进行描述。

丰子恺在《吃瓜子》一文中写女人们、小姐们咬瓜子,便是多角度地去写她们的动作:

女人们、小姐们的咬瓜子,态度尤其来得美妙;她们用兰花似的手指捏住瓜子的圆端,把瓜子垂直地塞在门牙中间,而用门牙去咬它的尖端。“的,的”两响,两瓣壳的尖头便向左右绽裂。然后那手敏捷地转个方向,同时头也帮着了微微地一侧,使瓜子水平地放在门牙口,用上下两门牙把两瓣壳分别拨开,咬住了瓜子肉的尖端而抽它出来吃。这吃法不但“的,的”的声音清脆可听,那手和头的转侧的姿势窈窕得很,有些儿妩媚动人。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姣好,有如朵朵兰花。

从人的身体部位(器官) 看,丰子恺写了女人们、小姐们的手、门牙、头、嘴巴。从不同部位的动作看,他又写了她们的手如何“摘住”瓜子、“塞在门牙中间”、“转”动瓜子,写她们门牙“咬”瓜子、“拨开”瓜子的“两瓣壳”,写她们的头“微微地一侧”,写她们的嘴巴如何“吃”瓜子。可谓栩栩如生,形象生动。这种描写方法,说白了就是对某些动作要领的具体描述。

这两处的细节描写很有意思,一处快速,一处缓慢;一处紧张,一处悠闲,但作者都准确地描写出了不同情景之下人物的动作。

一个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两种写法,对一个人愤怒继而怒骂的情形作了形象的描绘:

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

二.注意选择性,并非所有细小都有价值,过程细化不是平均用力,而是只在关键点上着力。

有的同学认为过程细化就是用多种方法把过程加以全部细致地描写,不厌其烦,越详细越好,为描写而描写这是不对的。它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只在关键点上着力。关键点是什么?一般来说,能够突出表现主题思想,最有利于刻画人物性格的部分才是关键点。至于无益于表现主题、表现人物个性的旁逸斜出的描写,不管多么细腻、多么逼真,都应果断割弃,只是在与事情有关的必要交待的内容上要作一些概略的叙述。最典型的我们看朱自清的《背影》,作者对父亲过铁道、爬站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用酣畅淋漓的笔墨作了具体、细致的描绘: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这段文字深刻地反映了“父亲”真挚热诚爱子的性格,对表现父爱的主题极其重要。相反,在这之前的许多事情,如“亲自送我”“照看行李”等内容,作者只是概括地交待一下。如果作者对父亲“照看行李”的动作神情也加以细致描写,写他在行李旁踱步,眼神一会儿观察周围的环境,一会儿回扫堆放的行李,对从他身边的走过的人视若无睹,虽然能写出父亲的细心,但对物件的关心不如爬站台买橘子更能表现父亲的真挚热诚,甚至对物件的重视反而会削弱了对儿子关怀的表现力度,会产生画蛇添足的结果。因此,过程细化,并不是越详越好,只要重点内容能充分地表现了中心思想,就达到了要求,切不可画蛇添足;同样略写,也不是越少越好,也要根据中心思想的要求,简练地叙述次要的内容,做到简洁概括,清楚明了,决不能简单几笔,草草了事。总之,详略的安排应该服从表达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写处,用墨如泼,略写时,惜墨如金。这样,详略分明,张弛有致,文章的表达才会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一个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种写法,笔法经济而有表现力:

有一次,爷爷突然病了,病得很重,奶奶背着爷爷偷偷流泪,我安慰她没事的,爷爷会好的。可是她说了一句话,让我几乎热泪盈眶。她说:“要是老头子死了,那我就随他一起去。”

文章写的是身边小事,抓住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把语言与动作描写结合起来,丰富而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理世界,刻画人物的个性。表达的是真情实感,说者诚恳,读来亲切。文章语言朴质却又不失灵动,人物的语言形状描写都细腻真实,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注意倾向性,过程细化时可通过联想和想象慢说延长过程,并增添内容的内涵,使关键点的“驻足”富有更强的主题表现力。

在过程细化中,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唤起与所写内容相关的生活表象,引入运用于描写,进行表象组合,使描绘的内容得到丰富而深刻的体现,使原本不具备言语特质的动作行为具有思想、情感、意蕴,使看似平凡的行为神情焕发出个性的光彩,增添美感与表现力。不仅使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还可如悟其思,如感其情。

一个学生在习作中的一段文字: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我的眼睛,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觉。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我知道那是找她自己的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这一段文字将妈妈看“我”的动作细细分解,用一个慢镜头将妈妈看“我”的瞬间延长,把每一个细微变化展现给读者,并借助联想和想象用细腻的心去揣摩妈妈的心理,既“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又把母爱表达得生动传神,蓄于心,藏于情。

猜你喜欢

门牙瓜子表现力
迷糊的大门牙
吃蟹黄瓜子
揪出瓜子大盗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论报纸新闻摄影专题的表现力
门牙士兵
小门牙
吐瓜子
姐嗑的不是瓜子,是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