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买《羚羊木雕》的课本

2014-03-21张之路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33期
关键词:改动羚羊木雕

张之路

张之路,当代著名作家,有《羚羊木雕》等作品入选语文教材。

我的短篇小说《羚羊木雕》写于1984 年,发表在同年第10 期的《东方少年》 上。作品发表时的名称叫做《反悔》,选编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一课本时被改名为《羚羊木雕》。

有一天,一位在中学教语文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她正在教学生学习“我的课文”,我很惊讶!她说课文的署名就是我,又说了故事大概,我确信那就是我的文章《反悔》。我问清了这篇课文是选在初一语文的第一册上后,来到出版社。我对一位编辑说,听说我的文章被编在初一课本上,我想看看。他说他这里没有这个课本。我有些失望地看着他背后的书柜,透过玻璃,我看见一本书的书脊上清楚地写着“九年制教育语文课本第一册”的字样,我请他让我看看。打开课本,果然看到了我的文章《羚羊木雕》和我的署名。我问这位编辑能不能给本书当纪念,他说没有书,然后把我的联系电话用铅笔写在台历上,说以后和我联系。我只好来到位于北京东单的课本门市部,买了一本“我的课本”,后来我那位当中学老师的朋友又送给我一本她用过的课本。于是,在我的书架上至今放着这一新一旧的两本初一语文课本,留作纪念。

写这篇小说的时候,在我的书架上摆着一个比我的手掌稍大一些的羚羊造型的木雕,黝黑的木质焕发着柔和的光泽。这个羚羊木雕线条简练而传神,腿长身短,显得矫健有力,两只犄角并不是写实的浑圆,而是写意的棱角分明,高高竖立在头的上方,神采飞扬。

这是一位教英语的姓李的老师送给我的礼物。有一天我到她的家里做客,看到这只木雕,我赞不绝口。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她把木雕放到我的桌上说,送给你吧!我很惊讶地说,这怎么好呢?她说,有什么不好呢,喜欢就送给你吧!说完她转身走了,并不觉得送给了我什么珍贵的东西。我很感动。如果说我的写作有什么动机的话,这个羚羊木雕无疑是最初创作的诱因和灵感。

送给别人礼物是孩子们,当然也是成人之间经常发生的事情,它是人们表达友情的一种方式。送给别人礼物后又把礼物要回来的事情也是有的,尤其在孩子们之间,大部分是因为彼此闹了别扭,要回礼物似乎表达了绝交的态度,对于“香三臭四”的孩子,这是不足为奇的。当然这也是件挺没脸、挺幼稚的事情。还有些时候就是我在文章里写到的——家长认为礼物的价值过高。孩子不懂事,然后让孩子要回来的。

我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送礼物的事情可以写成一篇小说,礼物就是眼前这只比较贵重的羚羊木雕。至于是不是告诉孩子要讲信用?是不是表现家长不理解孩子?以至于是不是批评家长重财轻义?说实话,在写作的时候还来不及想,要想的就是写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以及他们的矛盾心理,争取做到每个人的行为和语言站在他的角度上似乎都是合理的。文章写得有意思了,意义可能就在其中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作者的立场是站在同情孩子一方的。

编入课本的时候,编者对文章作了比较大的改动,除了题目之外,首先改动的是主人公的性别,我的朋友万方原来是个男生,现在改称万芳,被称为“她”,这样一改,“我”在书中也被理解为女生了。由于这样的改动,我和万芳在课文里的表现就不是那么准确和顺畅了。比如万芳和我换礼物的时候,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女孩子玩小藏刀让人感到稍稍有些别扭。课文中的另外一个细节就是我和万芳在体育课换裤子,虽然课文中已经删掉了“忽然,他把自己的裤子脱下来”这样的句子,把地点移到树底下,换好了拍拍屁股,还嘿嘿的笑,读起来还是让人有一种生硬的感觉。

在这期间许多杂志的编辑希望我讲讲写这篇作品的背景和动机。我没有动笔,总觉得写作是件很偶然的事情,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似乎没有什么好说的。书写在作者,而理解在读者,于是一直搁置到现在。

猜你喜欢

改动羚羊木雕
梦幻羚羊谷
绝望中的羚羊
猎豹与羚羊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鸵鸟
木雕鱼
咪咪(节选)
自然形木雕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