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生活与儿歌创作(2)
2014-03-20刘畅
刘畅
大家小的时候爱读故事,而我小的时候爱唱儿歌;故事把大家引进童话世界,儿歌把我带入诗的王国……
(一)
每当人们问起我,童年都看过什么书的时候,我觉得很惭愧。我的家庭成员中,有文化的不多,所以家里也没有什么书。可喜的是,我的母亲会唱很多原始的民歌和童谣。那时,爸爸每天很晚才下班,妈妈就唱着一首首优美的民歌哄我入睡。我喜欢像“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小板凳,三条腿儿;我给奶奶嗑瓜子儿”之类的童谣,它们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很深很深的烙印。
后来,家里买了一台收音机。每当“小喇叭开始广播了”中的“哒嘀哒,哒嘀哒”一响,我就静静地坐在收音机旁,听孙敬修爷爷讲故事或教儿歌。“青菜青,绿莹莹;辣椒红,像灯笼;妈妈做饭我提水,爸爸种菜我捉虫……”慢慢地,我也跟着一起吟咏。有一次,看到别人吹笛子,我也很喜欢,于是就在一根竹管上钻了几个孔,吹了起来。你别说,我还能吹出“小喇叭”的开始曲“哒嘀哒”呢。
(二)
同院的哥哥姐姐都上学了,家里只留下我一个小孩子。妈妈在家一边纳鞋底,一边哼唱童谣。我就坐在妈妈身边,一边听,一边学,等同院的哥哥姐姐放学回来,让他们给我讲课本上的故事,像什么《乌鸦喝水》《说谎的孩子》《骆驼和羊》《狐狸和乌鸦》等。最先听到那些故事的时候,我还挺纳闷:在瓶子里装小石子与水面上升有啥关系呢?于是,我也学着乌鸦的做法,在瓶子里装了不多的水,然后又往瓶子里放小石子。开始放了一两颗石子,没见有啥变化。等小石子放多了,水离瓶口的距离也就变得近了。我有时还拿着哥哥姐姐的课本跑到妈妈面前,很自豪地炫耀一番。四十多年过去了,那些故事里的情节我都记忆犹新。不管是乌鸦的聪明,还是狐狸的狡猾;不论是说谎话的孩子骗人骗己,还是骆驼和羊的各有所长,都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使我受益匪浅。这些故事不但让我懂得做人要诚实,也唤起了我对知识的渴望。
(三)
转眼我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当拿到真正属于我自己的课本时,我高兴得跳了起来。课本上,除了哥哥姐姐给我讲过的故事,那一首首诗歌也把我迷住了。“滴答,滴答,下小雨了。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小河流过我门前,我请小河玩一玩。小河摇头不答应,急急忙忙去浇田……”我读着这一首首欢快的小诗,心里想:我要是能写出这样的诗来该多好啊!
就是从这时开始,我的理想刚开始萌发,同时,一场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开始了。爸爸被当作走资派被游斗,我也随之被遣送到农村的姥姥家……在姥姥家的那段时间,我曾跟着舅妈、表哥、表嫂和表姐到田间地头去体验春播和秋收,除此还能观察到各种庄稼的形状、姿态和生长的过程。记得当时我坐在一个池塘边,望着池塘里的荷花想写一首荷叶莲藕和荷花的诗歌,反复地写了很多遍也没有写成……后来我才发现,不论学习什么,只知道简单的知识是不行的。正如我的《童年的梦》中所写的:
我关在房里学着写诗/脑海里涌出那么多的诗句/我刚要用笔把他们记下/又不知灵感跑到了哪里/哦,我知道了/作家并不是光知道/写诗的技巧/还要有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于是,我又重新捧起课本/把童年的梦幻/珍藏在心底。
(四)
可能是出于对诗歌和音乐的热爱,我默默地开始了自学。1984年女儿出生了。为了给我的女儿找适合的诗歌,我几乎跑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书店。在一次歌曲创作的笔会上,我有幸认识了河北省著名的歌词和儿歌作家李如会老师。我把想学习儿歌创作的想法告诉了李老师,李老师看着我笑了笑说:“儿歌,因为简短而好写,但也正是因为它的简短而更不容易写好。”我听了这话,心里有一股不服气的感觉。越是不容易写好,我偏要写出几首来让你看看……
转眼一年过去了,我创作的儿歌还是简单的、直白的。于是我又开始读起《中国古代童谣赏析》和《诗歌美学》等书籍,想在儿歌的含蓄、意境和童趣上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如我的《小雨点画画》:小雨点,沙沙沙/来到菜园学画画/红的画个西红柿/黄的画片油菜花/紫的画个大茄子/绿的画条嫩黄瓜……萝卜害羞不让画/悄悄钻到地底下。又如这首《秋夜》:秋夜里,风儿轻/吹来蛐蛐弹琴声/茄子瞪大眼睛看/青椒竖起耳朵听/番茄点亮红灯笼……萝卜个儿矮看不见/急得站上田埂埂。前者写的是害羞的萝卜,而后者又变成了矮个子的萝卜,不论是从形象还是意境上,都能称得上是精品。
(五)
为了把儿歌写得更有童趣,我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有一次,我在铁路上散步时,发现两条铁轨和它们之间的枕木就像是一架很长很长的梯子,于是就琢磨着怎样把它们写成一首诗。谁料,一位大娘把我当作“寻短见”的人,竟然还通知了公安局……后来,这首写铁轨的诗还发表在九四年的《诗历》上呢!
尽管今天的我已经在儿歌圈子里有一定的知名度,然而我并没有因此而满足。我要在有生之年为孩子们写更多、更美的儿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