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群”教育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有效对接
2014-03-20李林
李林
摘 要:“四群”教育的成功实践,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四群”教育活动进一步延伸和深化。探索研究“四群”教育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有效对接,对于进一步深化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四群”;群教活动;有效对接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191-02
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四群”教育活动进一步延伸和深化,其切入点都是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为民办实事,二者旨在思想上解决广大党员、干部为谁服务的问题,在作风上使广大党员、干部帮助群众干好事、干实事,从而达到密切联系群众的目的。
一、“四群”教育的丰富实践,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群”教育的成功经验是实现有效对接基础。云南省临沧市在“四群”教育活动中,一是突出“六个联系”,用“脚”丈量民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抓好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下派干部联户、建立“两卡”联户、完善台账联户“六个联户”工作,建立了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渠道,切实把干部与群众联了起来。二是突出“四个查找”,用“心”贴近民意。牢记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书记带头查、常委分别查、班子全面查、集中分析查等有效方式找准差距和不足,打牢为群众谋发展、办好事的思想基础。直接到群众家中、直接与群众交流、直接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掌握群众所思所盼,认真查找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和群众工作上的问题和不足,强化党员干部“执政为民”意识,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三是突出“六个到户”,用“情”化解民忧。 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抓好惠农政策宣传到户、产业发展落实到户、民居改造发动到户、增收致富算账到户、组织建设延伸到户、邻里纠纷化解到户“六个到户”工作,全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让作风转变覆盖所有干部,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四是突出“五个实惠”,用“力”赢得民心。 始终紧扣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切实抓好突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得实惠;突出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让群众得实惠;突出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让群众得实惠;突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群众得实惠;突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让群众得实惠。组织各级干部开展“走百里、进百村、访百家、解百难,直接深入群众、直接面对群众、直接联系群众、直接服务群众” 的“四百四直接”活动,用“力”赢得民心。
临沧市通过开展以“四查五实六联”为抓手,创新载体和联系方式,扎实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制度工作,初步取得了“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成效,为进一步深化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现有效对接就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四群”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服务认识有差距。一是认识不足,工作开展到位不够,没有真正树立起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流于形式、只是对上负责的问题比较突出,就是下到基层,也只是浮于表面,根源在于没有真正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二是深入群众查找问题不够,直接到群众家中,直接与群众交流,直接听群众心声,在与群众“面对面”中查找问题时也流于形式,没有“下文”的情况较多。
2.服务内容有差距。一是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时,让群众得实惠方面工作进展不大,按照“听民声,倾听群众呼声;知民情,反映群众诉求;解民忧,解决群众困难;帮民富,帮助群众致富;暖民心,维护群众利益”的要求和标准仍有很大差距。二是在一些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活动中,还停留在资金帮扶和节日慰问的状态中,缺乏长效机制,不能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三是所采取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办法更多的只是“输血”,不是“造血”。
3.服务工作有差距。一是大多下派的干部由于工作性质、工作职能的特殊性,不管资金、不管项目,没有实权,没有其他更多的条件和能力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面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很多时候往往是束手无策。二是部分干部驻村时间达不到每年驻村不少于15天的要求。三是法律意服务不到位,使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反映涉法涉诉问题时不是寻求司法调解和法律手段解决,而是重重上访或将矛头指向政府。
三、实现有效对接就必须深入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1.实现有效对接就必须突出解决好党员干部对这场活动的认识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得到教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贯穿活动始终,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自我认识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觉悟、勇气和决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切实增强群众思想观念,树立群众工作意识,提升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把学习贯穿于工作始终,采取“党校轮训学、集中专题学、讨论交流学、撰写体会学、组织测试学”等方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精神上来。采取有力措施,以整风的精神,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为民上有明显成效,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努力办好利民惠民实事,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宗旨意识,切实解决愿不愿意服务和会不会服务的问题,切实解决党员干部的认识问题。
2.实现有效对接就必须突出解决好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根本转变。按照中央关于“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以整风的精神来抓。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课题、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走访,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认真听取群众对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查找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问题在一线发现、工作在一线开展、困难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切实提高为民服务和解决难题的能力。在“亲、会、敢”三个字上下功夫。“亲”,把勤政为民作为从政的崇高追求,牢固树立亲民爱民的思想,有体察群众疾苦的善意和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诚意。“会”,就是有会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必备的素质和能力。 “敢”,就是敢担责任、敢担风险,真正做到“敢”面对群众。俯下身子为民做事,竭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用实际行动赢得民心,实现由“群众找”向“找群众”转变。
3.实现有效对接就必须突出解决好直接联系群众的机制问题,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按照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及省、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对照活动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各项直接联系群众的制度和机制。如建立健全党群联系制度、公开承诺制度、随机调研制度、现场观摩制度、考核问效制度、民情诉求办理制度、廉政教育制度等;建立健全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有效机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责任追究机制、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长效机制等。实现有效对接就要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与各部门各单位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防止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切实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要及时向群众公布,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吸收群众参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采取群众代表评议和在群众中随机抽样调查等形式,由上级党组织对下一级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多数群众不满意的,必须及时“补课”。
4.实现有效对接就必须突出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了解实际情况,督促解决问题。坚持开门搞活动,采取座谈当面问、谈心谈话问、书面调查问、走访直接问、设箱定点问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广泛征集人民群众的意見和建议。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谁的问题就由谁去解决,能够立即解决的马上解决,对需要一段时间的,制定解决的措施,明确解决的时限,逐一解决。广大党员干部广泛深入群众,用“脚”丈量民生,真诚对待群众,用“心”贴近民意,切实帮扶群众,用“情”化解民忧,全力服务群众,用“力”赢得民心,及时把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落到实处,惠及各族群众,架起干部和群众的“连心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通过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要帮助联系点找出工作差距,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建议,解决实际问题,使联系点成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示范点。
总之,通过“四群”教育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对接,要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有了明显提高,作风上有了明显转变,为民上有了明显成效,纪律上有了明显增强,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了“一家亲人常相处、一门心思办实事、一身清白正风气”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