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不良心态及其对策

2014-03-20曲忠生

2014年40期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对策

曲忠生

摘 要:自大学生扩招以来,我国的大学毕业生队伍逐年壮大,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和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种状况下,为了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竞争,毕业后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除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及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供毕业生选择之外,笔者认为还应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心态的研究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和择业观,从而提高就业率。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良心态;对策

一、大学生毕业生就业不良心态

1、“生不逢时”心理。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就业政策和就业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毕业生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分配工作改成了自主择业,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毕业生选择心仪的企业,通过面试竞聘上岗,用人单位则是择优录取。这种变革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竞争越发激烈。尤其入世以来,人才竞争尤为激烈,致使部分适应能力差的学生“毕业即失业”。因此就有部分学生感叹“生不逢时”。

2、自卑失望心理。部分大学毕业生求职时,往往对自己的认识有些不足,过于低估自身的能力,从而导致竞聘失败。这类心理最多的群体就是大中专毕业生,往往觉得自己比本科毕业生差,产生自卑心理。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心理导致自身在就业过程中往往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影响了自身才能的展现,进而影响到长远的发展。

3、依赖心理。部分大学毕业生择业时自我意识不强,对于自身的就业意向、自己的就业喜好不明确,往往过多的依赖家长托关系找工作,或者由家长出面洽谈工作,表现出较强的就业依赖性。这种依赖心理是极不可取的,往往会让用人单位觉得毕业生自主独立性缺乏、交际开拓能力以及工作能力差。

4、盲目从众心理。一些毕业生对自身的能力认识不清,没有很好的分清自身的优势劣势,导致在毕业择业的时候不能很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这时候很多毕业生就会选择从众,盲目的将大多数人的标准当做自己的标准,缺乏对择业的具体认识,做不到从实际出发、从需求出发、从自身出发,因此导致无法做出适合自己的择业选择。

5、焦虑、恐惧心理。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群体中大约有20%的人存在择业焦虑和恐惧心理,这部分人中尤其明显的是学历层次较低、就读基础学科专业、学历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包括部分女大学生。早期的恐惧心理影响并不会太严重,但是如果不加以克服,发展到严重阶段,就会形成“就业恐惧”。就业恐惧心理会导致学生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害怕失败,从而不敢找工作、不敢面试,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极端行为。

6、自负攀高心理。这种行为多出现在部分就读名牌大学或者王牌热门专业的大学生身上,具体表现为高估自己的能力、过高的期望值,高不成低不就,好高骛远。这种心理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错过很多适合的发展机会,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单位,择业变得困难。

7、挫折悲观心理。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群里,生活在校园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多以学业为重,并未经历过太多的困难挫折,因此在面对困难时的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相对较弱。这一点在走入社会的第一步——择业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旦择业遇到困难或者就业不如意,心理很容易出现波动,表现为沮丧失落、失去信心、不思进取等,期望值越高往往挫败感越强。

二、确立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自我调整的目标体系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就业的关键。良好的择业心态包括: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就业目标;不盲从、不攀比;树立自信心,积极向上;不怕失败,直面困难等。大学生在择业就业心态的自我调整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1、正确的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摆正心态。面对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在择业时除了要对就业环境有清晰的认识之外,最根本的是要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作为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各种社会经验和工作经历都很缺乏,因此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从长远上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选择工作时将发展空间作为首要标准,然后结合自身职业定位和兴趣,从而确定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

2、适度的就业期望值。根据一些针对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数据不难看出,有些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选择工作的标准是依据自身需要,不满足自身期望就不选择,从而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频出。期望值过高的另一个坏处就是一旦择业失败,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否定,影响下一步的择业和就业。

3、树立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经济全球化时代,竞争的激烈性是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大学生从择业开始,就应该树立牢固的竞争意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就业制度的深化改革提供了一个更加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因此大学生需要抓住机会,努力去争取找到一份适合自身发展的,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工作。

4、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心理。挫折和逆境是磨砺坚强意志的最好磨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失败,但是一定不能因此而放弃,反而应该将之当做磨砺自身的方式,认真审视自己,找到失败的原因,努力争取抓住更好的机会。

三、强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社会输导工作

1、建立就业与职业指导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就业心理。政府部门要在为毕业生提供信息、政策、择业技巧服务的同时,加强针对毕业生的心理咨询机制的建设,建立一支职业指导专家队伍,加强大学生工作心理辅导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建立良性的心理咨询、辅导机构,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就业与服务。

2、实施职业指导训练项目,引导毕业生把握成功的金钥匙。大学生的实践技能(诸如认知技能、交往技能、管理技能、创新技能等)的培养和训练,对于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 中缓和紧张、释放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成功机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以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田光哲等主编《职业指导》教材为蓝本,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毕业生上岗前的培训。政府人才服务机构还应建立毕业生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双管齐下,会使大学毕业生提前了解社会,提高职业能力,为有计划地实施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有效地选择就业途径等打下坚实基础。

3、引导大学毕业生积极参与竞争,灵活适应就业环境。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竞争机会,大学生应树立竞争意识,珍惜竞争机遇,积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找到充分展示自身才华的岗位。人才服务部门可以根据就业形势的总趋势,针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指导毕业生实事求是,灵活适应就业环境。

4、引导毕业生自觉维护就业合法权益。在千变万化的就业市场中,失败、碰壁是难免的,但切不要自暴自弃。对刚刚迈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不是环境适应你,而是你必须适应环境,要学会勇敢地面对,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树立自信心,用锲而不舍的精神战胜自己,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维护就业权利。毕业生权益最直接的保护来自学校对毕业生的保护,来自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的保护,更主要是毕业生自我权益保护。第一,毕业生应该了解国家和本地区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和规则;第二,熟悉毕业生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第三,如何遵守就业规则,接受制约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的同时,不侵犯他人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人才服务部首应深入学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说明会等形式,广泛地宣传政策,開展就业指导服务。同时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毕业生更好地发挥才能,为经济建设服务。(作者单位: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毕业生就业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三步法则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探索
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的研究与思考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