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就业管理问题剖析

2014-03-20申加强张娟

2014年40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

申加强 张娟

摘 要: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择业所面临的形势出发,剖析了大学生择业难的本质,深入分析大学生在择业上存在的错误观念,并通过对这些片面问题的剖析探求在当代大学生就业管理中的问题,希望从中找到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措施,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理性就业指明方向。

关键词:合理择业;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转型,很多大学生选择毕业之后就留着大城市里。他们毕业后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大多从事着保险推销、营销、餐饮服务等行业,工资大多在2000元以内,工作极不稳定,有的甚至是一毕业就处于失业状态。这一群体被称为是“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集群体”。这一群体大多都居住在大中城市或者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导致这一群体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在择业时出现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的问题

1、过于注重薪酬,而对工作的长期发展不重视。现在毕业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九零后一代,他们在家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上学期间父母给的生活费都很充足,导致他们花钱就大手大脚。等毕业时自己挣钱时,对于开出的工资待遇特别注重。往往在选择企业时不注重企业对员工的长期培养,只注重眼前的是否有五险一金,是否可以带薪休假,是否有很高的福利等等。功利性比较强,把个人的价值和物质的多寡划等号,而不考虑其他因素,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

2、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把工作想象的太理想化。现在的大学生往往过高的评价自己,把工作理想化。认为自己在学校只要成绩好,走向社会就一定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认为自己只要肯努力,去创业就一定能够成功。毕业了都想找一份高薪水,又不费力的清闲活,既要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又得稳定一点轻松一点。有的毕业生一毕业就希望留着北上广,有的希望一毕业就能够进行政单位,有的则希望一毕业就能够留着外企。他们由于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全面,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个客观、全面的了解,这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处处碰壁,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3、在工作地点选择时偏向选择大中型城市,对小城市和农村基本不考虑。现在的大学生在择业时都有地域的选择,他们往往选择东部沿海的发达城市,对于西部偏远地区的城市他们根本不考虑。往往选择大中型的城市,对于小城市或者农村也不予考虑。这就造成了发达城市人才饱和、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的局面,大学生选择职业目标的盲目性、从众性,必然会造成大学生纷纷选择大城市作为工作地点,这又将进一步加剧大城市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而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缺乏人才而发展更加缓慢、艰难。

4、在求职过程中过于美化自己,认为学历越高就越好就业。由于企业比较青睐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所以有些大学生为了迎合企业的需求,刻意的为自己编造了一些美丽的光环,为自己嫁接上一段工作经历。殊不知当今社会人才最可贵的是诚信。还有一些大学生在跟一些单位签协议时,在不是特别了解公司和考虑成熟时匆匆签下协议,等遇到自己心仪的公司时又只能违约。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认为只有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就业才是真正的找到了工作,对于不同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不去尝试,不去学习。所以很多大学生在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时选择了继续深造,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考研、考博、出国上,认为学历高就是能力强,希望自己深造以后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二、大学生造成择业误区的主要影响因素

1、自身主观的原因。由于现在大学生个人主义比较严重,在考虑问题时只考虑个人的需求,不考虑集体或者他人的利益,造成了集体或他人利益的损害,导致他们在择业中的失败。还有的是因为他们在择业过程中思想准备不充分,不能正确对待择业过程中的不公平对待,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导致他们总是抱怨理想与现实相差太大,久而久之使他们丧失了对工作的信心,形成了自卑、自责的心理障碍。

2、来自家庭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中国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了,就应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才能够光宗耀祖,才能对得起上的这几年大学,所以很多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学而优则仕”。很多家长认为只有行政事业单位才是好的工作,至于去基层或者进一些中小企业就是让孩子去受苦,所以他们情愿让自己的孩子在大城市漂泊,也不愿意相应国家号召走下基层走进农村。家长们往往把职位、权利、地位等过高的期望值等思想从小的灌输给孩子,造成了孩子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观念,从而增加了他们毕业后的择业难度。

3、高校人才培养结构的不合理。现在很多高校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的专业面比较窄,而又因为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所以在择业的过程中择业面也很窄。有些学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因为不能与现在社会接轨,内容比较陈旧,导致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不能在社会上施展,在就业的过程中竞争能力不强,使学生处于一种“学而无用”的状态。这种高校教育的滞后,给当前的就业形势造成了雪上加霜的后果。

三、解决大学生择业观的几个措施:

1、引导大学生转变个人观念。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自我价值与社会贡献相结合。不排斥边远的农村和基层工作。其次就是做好入职前的规划,能够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正确对待待遇和机遇的问题,在个性和适合的基础上,做好未来的规划,并为自己做的决定做出不懈的努力。再次自己到底适合哪个工作岗位,只有自己最清楚,因此在选择职业问题上自己的意见最为重要,老师、家人、朋友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可以帮助自己修正自己的观点,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但是最终还是要以自己的意见为主,不依赖于其他人,不受其他人的左右。最后大学生要注意提升自己的自己的业务能力,毕竟企业要求的是人才,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缺少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熟练运用于实际的能力,那么大学生将失去自己最大的竞争资本,最终可能连个民工都竞争不过。

2、淡化家庭传统观念。由于许多中国的父母都經历过艰苦的日子,所以陈旧的思想和陈腐的观念都在父母辈的意识中存在。大多数的父母都来自于农村,他们的知识结构及工作、生活环境必然会导致他们的观念在选择职业上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和滞后性。往往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要求。因此转变父母辈的陈旧思想对大学生科学择业观的行成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父母辈不要过于干涉大学生的判断力,影响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自由性,应当多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自己人生的重要抉择。

3、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点,改变学生认为只有考上公务员才是真正就业的观念,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多技能型的人才。其次帮助学生建立诚信观念,高校培养学生不但要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因为个人原因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跳槽违约不讲信用,诚信问题凸显,高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个人品行的培养。再次,加强大学生的择业认知教育,让大学生从根本上认识择业认知对择业过程的重要性。

高校毕业生的择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政府和高校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不断的努力,我们也应该认识问题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主动出击,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做出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作者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职业技能大赛对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