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雄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关系研究

2014-03-20李秀寨赵璐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楚雄市耕地面积城市化

韦 宇,李秀寨,赵璐璐

(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1 前言

土地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耕地又是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的多寡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人口、经济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耕地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耕地面积非常有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壮大,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正在加快,直接导致耕地资源进一步减少。如何解决好人地矛盾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化的界定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侧重点不同。在地理学科中,城市化是指人口由从事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从而趋向集中的过程[1]。目前,关于耕地面积变化与城市化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一种观点认为,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总量呈负相关,即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下降[1,2]。另一种观点认为,城市化率的提高与耕地占用之间存在“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关系[3]。由此看来,受社会、经济、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城市化与耕地面积的关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中表现各异,这与各地的实际情况分不开。

就楚雄市而言,随着经济的全面推进,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减少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自1983年撤县建市以来,城市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城区面积从不足4平方公里发展到了23平方公里。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楚雄市的耕地资源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资源及环境的破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楚雄市向滇中特色大城市推进的步伐,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楚雄市的城市化水平和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分析研究,揭示出两者的辩证关系,以期为协调耕地资源利用与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区概况

楚雄市位于东经100°35'~101°49',北纬24°29'~25°15'之间,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东邻禄丰县,南连双柏县,西与南华、景东县接壤,北同牟定县毗邻。境内东西距93公里,南北距82公里。楚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呈倾斜葫芦形,最高山峰为西舍路哀牢山脉的小越坟山,海拔2916米,最低点在礼社江与彝家拉河、石羊交汇处,海拔691米,鹿城中心海拔1773米。楚雄山脉皆属哀牢山系东麓支干余脉,基本呈西北、东南走向。

楚雄市属北亚热带冬干夏湿季风气候区,地处高原,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具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年平均降雨量为840mm,年内分配不均匀,雨季集中于5—10月,降水量为全年的89.4%,年蒸发量为2018.6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1%,平均气温15.7°,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较短。

3 研究方法

目前,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方法有多种,而使用较为普遍的方法主要两种,即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单一指标法是通过某一最具本质意义的、便于统计分析的指标来描述城市化水平,如城市人口比重指标、非农人口比重指标或非农产业国内生产总值 (GDP)比重指标等。由于单一指标法选取的衡量指标较为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城市化的进程,因此存在一定的偏差。

鉴于此,考虑到楚雄市的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确定选用两个主要指标的综合指标(C)来衡量楚雄市城市化水平:(1)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C1);(2)非农产业GDP占总GDP的比例 (C2),根据楚雄市实际情况并结合前人研究的经验赋予C1为0.8和C2为0.2的权重[4],其表达式为C=C1×0.8+C2×0.2来衡量城市化水平。

4 结果与分析

4.1 楚雄市城市化水平发展状况

选取1994—2011年楚雄市总人口数、非农业人口、总产业GDP、非农产业GDP、非农人口比重、年末耕地面积共6项指标对楚雄市城市化综合指数进行计算。以上指标数据来源于楚雄州市统计年鉴 (1995—2012)[5]。楚雄市城市化水平和年末耕地的变化情况具体见图1。

图1 1994年—2011年楚雄市城市化水平和耕地面积的变化

由图1可以看出,从1994年至2011年间,除2000年略低于1999年外,楚雄市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从1994年的34.98%增长至2011年的42.88%,增加了近8个百分点。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壮大,第二三产业GDP比重的逐步提高,楚雄市城市化进程正稳步向前迈进。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约为48%,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约为80%,中等发达国家在58%左右,最不发达国家约为30%[6]。楚雄市城市化水平到2011年为42.88%,还不足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也低于同类地区城市。就目前而言,楚雄市的公路、铁路运输能力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自然资源也比较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楚雄市的经济发展,使楚雄市城市辐射力和吸引力较差,难以产生大的吸纳能力,对周边地区经济影响微弱。因此,促进楚雄市经济发展,提高楚雄市城市化水平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994年,楚雄市总产业GDP为220002万元,非农产业GDP为188145万元,非农产业GDP比重为85.52%;到了2011年,楚雄市总产业GDP为1944172万元,非农产业GDP为17818195万元,非农产业GDP比重为91.65%。18年间,非农产业GDP比重增加了5.1个百分点。1994年,楚雄市总人口数为434777人,非农人口为97134人,非农人口比重为22.34%,到了2011年,楚雄市总人口数为514053人,非农人口数为157721人,非农人口比重为30.68%。18年间,楚雄市非农人口比总增加了8.3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楚雄市非农产业GDP比重较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耕地面积的产值正在逐步萎缩。

4.2 楚雄市耕地面积变化状况

从1994年至2011年,楚雄市年末耕地面积呈现出波动性的变化趋势,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1)1994—2000年,年末耕地面积逐年缓慢减少;(2)2001—2003年,快速下降;(3)2003—2008年,保持平稳状态;(4)2008年后呈缓慢增加并趋于稳定。

楚雄市年末耕地面积整体走势表现为一个不规则的“U”型。1994年楚雄市年末耕地面积为25474公顷,2011年为23820公顷,18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1654公顷。导致耕地面积产生波动性变化的因素很多,楚雄市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张、水利工程的建设等都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从撤县建市的二十几年来,楚雄市城区面积从不足4平方公里发展到了23平方公里。2008年,水电站及青山嘴水库的建设占用耕地近520公顷。同年,楚雄市11.02特大自然灾害损坏耕地180公顷,其他农用地27公顷被泥石流塌方掩埋、洪涝灾毁,丧失了耕作条件,导致耕地毁坏。2009年后,随着楚雄市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和新的占补平衡项目的陆续展开,耕地占补平衡状况有所改善改善,耕地总量近3年呈逐步增加趋势。

4.3 楚雄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分析

4.3.1 楚雄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关系,分别对非农人口 (X1)、非农GDP产值(X2)、城市化水平 (X3)与耕地面积 (Y)进行相关分析,计算X1、X2及X3分别与Y的相关性。由于2009年以后耕地面积有逐步增加并保持稳定趋势,因此分阶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994—2008年间,X1与Y的相关系数为-0.9115,X2与Y的相关系数为-0.8417,由此说明,在前15年间,X1、X2与Y之间呈现负相关,且关系较为密切,即随着非农人口数量及非农GDP产值的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009—2011年间,X1与Y的相关系数为0.8425,X2与Y的相关系数为0.8436,呈现正相关,这与楚雄市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陆续展开分不开。1994—2011年间,X3与Y的相关系数为-0.966,呈负相关,且关系非常紧密,由此说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楚雄市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依据相关分析结果,可建立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回归方程。

4.3.2 楚雄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回归分析

运用SPSS软件对城市化水平 (x)和耕地面积 (y)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模型:

模型中,相关系数R=0.968,判定系数R2=0.936,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强。对回归模型进行方差检验,得到F=68.544,相伴概率值P<0.001,说明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确实存在非线性回归关系,常数项为25043.056,回归系数β1=493.208,β2=-100.304,β3=3.906,回归系数检验统计量t=71.979,相伴概率值p<0.001,说明回归系数与0有显著差别,该回归方程有意义。回归方程拟合曲线见图2,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楚雄市耕地面积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

图2 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关系曲线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1994年至2011年间,楚雄市城市化与耕地面积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个不规则的“U”型,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楚雄市耕地面积先急剧下降,接着趋向稳定,然后逐渐回升。由于受到自然、社会、经济、人口、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该结论与之前许多学者做过的类似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并非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1,2],也不同于“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关系[3]。

楚雄市近年来耕地面积总量有所回升的主要原因是自1998年以来国家为了保证粮食安全而实行得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同时,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项目补充了大量耕地,从而使耕地总量在大面积减少之后有所增加。由此可见,楚雄市实施的耕地占补政策对耕地保护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说明政策因素在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相互影响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基于此,为了早日实现楚雄市向滇中特色大城市转变的宏伟目标,针对楚雄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耕地保护的建议:

(1)在今后的建设项目用地中,尽量使用空闲地,不占用新地。此外,对城区内闲置、废弃地,应该及时由政府收回进行储备或者是另行安排使用。要重视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有计划的实施和开发,不能浪费一寸土地。

(2)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等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建设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在发展中积极引导“城镇上山”和工业项目上山,推动城镇尽量向山坡、丘陵发展,少占或不占优质农田,努力实现城镇朝着山坡走、良田留给子孙耕的目标。

(3)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实行“占一补一”制度,确保耕地面积维持质和量上的稳定性。依法向用地单位征收耕地开垦费,用于开垦新的耕地,并有计划地积极开展土地开发与保护工作。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可开发利用以及未利用的土地开发为耕地。通过对现有低产耕地进行综合整改,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1]党国锋,赵军.兰州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研究 [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2(4):17—21.

[2]卫海燕,张君.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J].西北大学学报,2006,36(4):667—670.

[3]曲福田,吴丽梅.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 [J].资源科学,2004,26(5):61—67.

[4]吴群,郭贯成.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25(3):95—99.

[5]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楚雄州/市统计年鉴 [Z].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 (1995~2012).

[6]牛星,欧名豪.城市化进程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以甘肃省和江苏省为例[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6):729—734.

猜你喜欢

楚雄市耕地面积城市化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楚雄市公益林管护现状及对策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