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力高效语文课堂的内在性质和实施策略探究

2014-03-20许逦雯

文教资料 2014年27期
关键词:活力语文课堂环节

许逦雯

(上海中学国际部,上海 201203)

活力高效语文课堂的内在性质和实施策略探究

许逦雯

(上海中学国际部,上海 201203)

本文简要说明了活力高效课堂的涵义和价值;着重阐述了侧重性、自主性、兼备性和向心性等四个活力高效课堂的内在性质;具体分析了参与策略、主动策略、兼有策略和兴趣策略等四个营造活力高效语文课堂的实施策略。

活力高效 内在性质 语文课堂 实施策略

在从事语文教学的数年间,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语文课堂营造成“活力高效”的课堂,即如何在单位时间内,使语文课堂更具活力、更加高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语文。

本文将对此问题作一探究。

一、活力高效课堂的涵义和价值

《走向高效课堂》一书中有这样的定义:“高效课堂的‘高效’,是‘效果’‘效率’‘效益’三个指标的结合。‘效果’指教学结果和教学目标的吻合度,反映课堂的‘扎实’;‘效率’指取得的效果与投入的时间、资源的关系,追求消耗最低化和效果最优化,反映课堂的‘充实’;‘效益’是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整体收益,反映课堂的‘价值实现’,能从整体上实现学生的发展价值。”[1]也就是说,“高效”的课堂是高效果、高效率和高效益三者的统一,它不同于一般课堂,是更扎实、更充实、更具成效的40分钟。

“活力”和“高效”是优质课堂的两个重要特点,两者在相辅相承中不断提高课堂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活力”课堂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高效”课堂是“活力”课堂的条件和结果。

学生在40分钟的活力高效课堂中,能学到更多、学得更精、学得更愉快。从长远来看,活力高效课堂的实现将会对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和提升,是课堂教学的一次突破。

二、活力高效课堂的内在性质

1.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参与者的侧重性

讲台上的一个教师和教室里的几十位学生,究竟哪一方是课堂的主体?近年来,问题的答案逐步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主体”,由此产生许多教学术语上的变化,如“教案”被越来越多地称为“学案”,“课堂”开始被称做“学堂”。诚然,在班级教学中,知识的接收方不仅在数量上大于知识的传授方,在课堂的内在参与度上,知识的接收方应较知识的传授方更高。

这种相较而言的、学生在课堂参与中的“侧重性”在《教育学:原理与应用》中被称为“主体性”:“主体性指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作为主体在与客体关系中的地位、能力、作用和性质。现代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张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培养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2]也就是说,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

课堂是否实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参与者的侧重性”,应是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活力,是否高成效的更主要、更重要的标准。一个活力高效的课堂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参与者的侧重性”作为课堂的第一内在性质,侧重提高学生在课堂里的参与度,确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兼存的兼备性

在活力高效课堂中,教师处在怎样一个位置呢?笔者认为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参与为侧重”的活力高效课堂中,起到的是主要的引导作用,也就是说,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课堂的“主导”则是教师。“学生参与”在活力高效课堂里的“侧重性”,并不是对教师在课堂里的“主导性”的否认,两者是兼存于课堂的,这就是活力高效课堂内在的“兼备性”。

对于这个问题,袁秋红、吕立杰两位学者有这样的观点:“主体性教学改革强调的是把基本着眼点放在学生这里,并不意味着排斥教师地位,所以主体性教学变革要防止非此即彼……主体性教学改革就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追求师生之间的主体间性,实现二者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交往、平等对话、相互理解,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价值意义的生成。 ”[3]

完整的活力高效课堂模式应是两者的和谐共存——教师对课堂的总体走向和教学步骤进行主导和组织,引导学生成为各个教学环节的主要参与者,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自主寻疑解惑。

3.学生积极而主动参与课堂的自主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4]。“‘自主’始终是和‘合作’‘高效’紧密相依的关键词,夯实高效课堂,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关键”[5]。

活力高效课堂提倡“学生自主性”,是近年来学界的研究焦点。“自主性”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学生积极主动、自发自觉汲取知识的学习状态的阐释。作为活力高效课堂主体的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其学习态度是积极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意识是自发、自觉的。在活力高效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和教师一起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和课堂共同建设。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活力高效课堂的“自主性”和“兼备性”并不是矛盾的,而是共存的。其“自主性”并不是说整个课堂完全由学生自主掌控,而是说学生在教师安排的教学环节中,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切实提高,学生是各个教学环节参与的主体。同时,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环节和作业布置等环节仍起到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

4.启发凝聚学生求知好奇心的向心性

18世纪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在著作《爱弥儿》中这样描述好奇心对于孩子学习热情的作用:“小孩天性活泼快乐,对许多事情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些都是很大的优点,使小孩先产生兴趣,他们才有热情做某件事。”[6]

即便在当今课堂上,我们也无法否认和弱化好奇心和兴趣在学生学习内驱力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小孩子对未知的新鲜事物有天生的好奇心,对于未知的知识同样有着好奇心和求知欲。笔者认为,活力高效课堂中的内在性质之一即为向心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课堂的生动和高效凝聚而成,课堂内涌动着积极而专注的学习气氛,整体课堂氛围活泼而不失严肃,教师授课方式轻松而不失严谨,整个课堂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向心力。

“向心性”言简义丰,包含课堂组织的生动性,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主体学生的注意力,主导教师的亲和力等,是一系列因素的综合效果。

总之,活力高效课堂不是一盘散沙,而是有着求知向心性的学习乐园。

5.小结:兼容并蓄,活力高效

活力高效的课堂是多种积极因素兼容并蓄的课堂。侧重性、自主性、兼备性和向心性这四个性质互为独立,又互为补充,在活力高效课堂内共存,如图1。

图1 活力高效课堂的内在性质

三、活力高效语文课堂的实施策略

上文分析了活力高效课堂的内在性质,下文笔者意在将活力高效课堂的四个性质落实到语文课堂上,结合案例,探究使语文课堂高效而充满活力的实施策略。

1.以学生高参与度为导向的参与策略

课堂主体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参与者。教师在备课环节、撰写教案的初始,在设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时候,要将活力高效课堂的“学生参与侧重性”牢记于心,以学生高参与度为导向,从“学生能学到什么,学生将学到什么,学生应该学到什么”出发,从根本上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高参与度和在课堂学习结束后能掌握的知识量,真正使语文课堂成为活力高效的课堂。

2.以师生共同参与为重心的兼有策略

从活力高效课堂的内在兼备性出发,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由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组成——“教师主导进程”与“学生主体活动”。在设置教学环节时,教师应兼顾这两方面的因素,不仅将教师自己应该完成的教学步骤写进教案,同时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应该完成的主体活动内容也写进教案,并在实际课堂中实施和实现。

在教学内容具体展开环节中,学生小组讨论是有效的形式之一。首先,由教师主导分组(抽签分组、就近分组、同桌分组和自愿分组等),确定小组讨论内容并分发讨论记录。记录由教师设计完成,形式可以是表格,可以是填空,以避免学生“凭空”讨论。每小组由一名或两名学生完成记录,并在讨论结束后代表小组全体成员在全班发言交流。 (附表1)

表1 课文《给手机充电的高招》(实验教材第八册)小组讨论记录表格

兼有策略的运用在设置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时,有效避免“课堂无组织,学生无目标”现象的发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促成语文课堂活力高效的实现。

3.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主动策略

一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充满“自主学习任务挑战“的语文课,能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热情,营造活力高效的课堂气氛。以下列举一些笔者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供各位老师参考。

(1)自主进行课前预习。

在教学《黄河入海流》(实验教材第八册)一课时,笔者曾布置过这样一个课前预习作业:请学生自主查找有关黄河的图片和简要介绍。在正式上课之前,每个小组在对所查找的材料进行小组交流之后,分别选派一位同学代表所在小组向全班展示交流成果。通过这样自主学习、自主查找资料的预习形式,学生对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了更多的认知。

这样的课前预习作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得到了提升,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还丰富了课堂组织形式。

(2)“开小火车”朗读生词。

所谓“开小火车”朗读生词,即学生按照一定先后顺序读出指定的生词,这种方法适用于每篇课文的生词教学环节。学生在这样的朗读生词形式中,为了避免朗读“链条”在自己这儿断开,注意力更加集中,生词朗读正确率有所提升。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开小火车”朗读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教师课堂生词教学效率。

(3)积极参加古诗词背默环节。

中国古诗词底蕴丰厚、文辞优美,是取之不尽的学习宝库。在笔者的语文课堂上,对于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不仅要求背诵,而且要求默写。除集体背诵外,更鼓励学生个人背诵及学生到黑板上个别默写。学生在回家认真准备背默古诗词之后,在课堂上常常十分积极地参加背默环节,尤其是个别背默环节。教师对于学生这些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如果能给予他们及时鼓励和表扬,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会有较大的正面引导和激励作用。

4.以培养学习兴趣为起点的兴趣策略

以培养学习兴趣为起点的兴趣策略,是营造活力高效语文课堂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孩子对于未知知识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很强。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教师亲切自然、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都能帮助孩子们集中课堂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这里简要说明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效果较好的三个方法,供各位老师参考。

(1)引入中国文化内容。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语文课堂上,适当引入中国文化的内容,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很有帮助,如写书法“福”字、画京剧脸谱,题写扇面等。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学习汉语知识和课文内容之外,有机会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参与度很高,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

(2)用音乐点亮课堂。

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标准中文》二级三册),介绍了在大自然中能用来辨别方向的几种天然指南针。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自然景物和自然现象颇感兴趣。下课前三分钟,笔者播放了一首同样以大自然为主题的经典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欢快的旋律一出,学生自发地跟着音乐唱起了歌词。节奏感很强的这首歌同时是帮助学生练习汉字发音的好材料。

(3)图文并茂,亦书亦画。

除了在课文导入环节运用“图片导入”方式外,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老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图文并茂的练习。例如,教学课文《火烧云》(实验教材第七册)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份练习,如图2。

图2 课文《火烧云》学生图文练习

学生通过完成练习中的图片部分和文字部分,对课文中描写的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和“形状变化快”的特点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

5.小结:多措并举,活力高效

本段文字对活力高效语文课堂的实施策略做了探究。多措并举,让语文课堂的活力和高效成为可能。如图3。

四、结语

本文论述了活力高效课堂的涵义和价值,多角度探究活力高效课堂的内在性质及活力高效语文课堂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个教学节奏快慢有度、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活力而高效的课堂,带给师生的是阳光而愉快的学习环境,而活力高效课堂的形成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1]黄昭明,戴礼章.走向高效课堂[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3:3.

[2]徐书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04.

[3]袁秋红,吕立杰.主体性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审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7):62-63.

[4][5]桑林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4(3):56,57.

[6]卢梭.爱弥儿[M].张小意,编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9.

猜你喜欢

活力语文课堂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活力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