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科实习护生的入科教育
2014-03-20马婉蓉钟静霞
成 娟,马婉蓉,钟静霞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
临床实习是护生通过临床实践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对患者护理的过程,是护生从课堂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儿科与其他科室存在较大差异,其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他们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很难描述病情且描述不准确。同时,部分实习护生由于在思想上不够成熟,在心理上不够稳定,面对学习、生活环境和教学模式的一系列改变,不能快速适应实习生活[1],所以他们刚入儿科时往往难以适应。如何提高儿科实习效果,使护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值得带教教师思考。笔者对2012 年6 月至2013 年4 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127名护生进行了具有儿科特色的入科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选择2012 年6 月至2013 年4 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127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6 名,女生121 名。年龄19~23岁,平均(21.2±0.8)岁。文化程度:本科12 名,大专107 名,中专8 名。对研究对象进行具有儿科特色的入科教育,并对该时间段内儿科病区的952 名患儿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2 入科教育
2.1 合理衔接实习轮转科室
实习前,儿科总带教教师与护理部协调制订实习轮转计划,使妇产科、儿科合理衔接。要求实习护生在上一轮实习结束前两天到儿科报到,迎接护生的儿科总带教教师进行自我介绍,并预先告知该科的班次安排。入科前报到,有利于护生尽快适应新科室的环境。同时,有利于带教教师提前做好入科教育的各项准备工作:如了解新入科实习护生的情况,根据不同学历层次制定相应的入科教育大纲;打印儿科各班职责及儿科护理常规;安排各班一对一的带教教师;检查儿科常用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2.2 介绍病区环境及相关规章制度
我院系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是医院的特色专科,承担着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血液病的诊治以及危重症新生儿抢救护理工作。因此,整个病区划分为普通儿童病房、血液肿瘤病房、新生儿病房,不同病房收治不同时期、不同病种的小儿。为了让实习护生尽快熟悉环境,首先详细介绍病区环境。由于血液肿瘤病房、新生儿病房均采取保护性隔离,告知护生进入前需更换隔离衣,穿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换拖鞋,洗手等注意事项。同时示范无菌技术、六步洗手法等操作。带领其熟悉治疗区各种医疗器械、物品的放置并介绍用途。护生看到了血液病房中与病魔作斗争的小患儿及睡在暖箱中那一丁点儿的早产儿,对一切都感到新鲜,激发了其在儿科实习的兴趣。最后带领护生熟悉示教室、男女护生更衣室、休息室,使实习护生对儿科病区有一个全面了解。在示教室发放资料,与护生一起学习护理相关制度,讲解各班岗位职责,使他们在实习过程中有章可循,并尽快熟悉工作要求,明确责任。
2.3 儿科安全教育
针对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将安全教育作为入科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儿科患者年龄小,有跌倒、坠床、烫伤、走失等风险。另外,儿科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很大差异,他们的病情变化快,来势凶猛。通过对护生讲解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使他们了解儿科工作的特点和重要性。其次,在治疗用药方面,儿科患者用量需精确计算,患儿的监护也存在多样性的特点,强调护生执行操作必须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准确、规范地进行。最后,介绍输液泵、微剂量输液器、小儿电子耳温仪这些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此外,还应加强护生职业安全教育,提醒护生加强自我防护,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减少职业损伤,掌握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和意外暴露的处理方法,使其知道在操作中若不慎发生针刺伤,要及时处理并报告带教教师。
2.4 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带教工作的重点,也直接关系到护生的实习效果及今后的发展,是完成技能目标的原动力[2]。现在的护生多为独生子女,普遍依赖性较强、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对儿科实习不够重视,认为自己今后不一定从事儿科工作。因此,入科时带教教师要强调:儿科是和内、外科及妇产科并重的独立临床科室,其重要性是其他科室不能替代的。作为一名实习护生,了解和掌握儿科临床工作基本知识与专科操作技能(如小儿静脉输液、新生儿护理等),对于今后从事其他临床科室工作大有好处。在儿科实习会面对不同的患儿,无论有无家属陪伴,各项操作均应规范完成,培养良好的慎独精神。带教教师不仅要教护生技术,还要教他们做人的方法,要求护生把良好的服务态度贯穿于整个工作中,鼓励他们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儿科的志愿者活动,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爱心、热心服务于每一位患儿。这既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又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2.5 介绍各种沟通技巧
护生临床实习是从理论走向实践,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其中沟通是基础,是临床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3]。由于实习护生社会阅历、临床工作经验不足,大多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因此,正确的引导和带教,可以使护生更快地适应紧张的工作。只有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减少医患间的误会,减少医疗纠纷[4,5]。例如在普通儿童病房,陪护家长心情比较焦急且更换频繁,因此面对每位家长的提问应心平气和、耐心解释。在血液肿瘤病房,由于患儿有更多的住院经历和特殊的疾病体验,其较正常儿童存在更多的情绪问题[6],他们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此外,长期进行的化疗,频繁的腰椎穿刺、骨髓穿刺等有创检查使得他们痛苦不堪。所以,对待这些患儿要更加有爱心,学会体会他们的感受,尽量提供温馨服务。例如,在做治疗前准备一些患儿喜欢的粘贴纸、糖果等小礼物,在他们配合治疗后,给予奖励。在治疗操作中,运用幽默的语言安慰患儿,消除其紧张情绪,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新生儿病房因采取保护性隔离,家长不能陪护,为了稳定新生儿情绪,可以在室内播放一些舒缓的背景音乐,并给予其更多的关心、抚摸和微笑,使患儿获得安全感。
入科教育结束后,将每一位护生交给各自的带教教师,并介绍其相互认识。要求带教教师热情接待,使护生获得认同感和被重视感,有利于其尽快进入实习生角色。
3 结果
通过对实习护生开展具有儿科特色的入科教育,可使其尽快熟悉环境,有利于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在2012 年6 月至2013年4 月间,我院儿科病房出院总人数1 512 人,对其中的952 名患儿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满意率达98.8%,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生均无不良反馈及投诉。
4 体会
临床实习是从学校到医院、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环节,是获得专业技能、培养职业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7]。通过入科教育,可以让实习护生尽快融入科室,提高工作效率,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在具体实行中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实习护生的入科教育时间短、内容繁多,护生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和应用,尚需带教教师加强对护生的全面带教,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必要调整。总之,开展具有儿科特色的入科教育是提高儿科临床实习带教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1]何应伍.论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践实习教学培养模式的创新[J].中华医学研究,2012,10(2):99-100.
[2]方桂珍.护生学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9):554-555.
[3]何月嫦,吕丽珍.临床实习护生沟通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0):824-826.
[4]陈惠芹,蔡耕,唐新意,等.儿科门诊实习临床带教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9):965-966.
[5]江敏,黄征丽,吴杰明,等.临床医学生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20-21.
[6]Last B F,Grootenhuis M A,Eiser C.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contributions to psychosocial research on survivors of childhood cancer:past and future considerations [J].J Pediatr Psychol,2005,30(1):99-113.
[7]郭明贤,张才琴.目标机制在临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6):51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