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模式改革探讨
2014-03-20郭晖
郭 晖
(首都铁路卫生学校,北京 100070)
中职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模式改革探讨
郭 晖
(首都铁路卫生学校,北京 100070)
随着职教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来的评价模式已不能适应职教发展的新要求,创新教学评价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已成为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本文论述了在中医康复技术实施教学评价改革的几点尝试。
中医康复技术;中职;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变化的诸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职校课改的瓶颈,也是深化课改的助推剂。中医康复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过硬的实际动手能力。但传统的评价重书本知识、轻技能掌握,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难保证教学效果。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对学生的考试考核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尝试。
1 加大技能考核权重,制定严格的技能考核标准
教学模式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这些指标并不仅仅单纯依靠考试来确定,而是将学习内容串联起来,归纳提炼为若干项任务,每一项任务都设计相应的活动,列出相应的活动要求,提供完成活动必需的理论知识、实践练习等内容[1]。以往的评价模式是以笔试为主、操作技能考核为辅,考试形式虽然多样,但学生平时成绩不真实,有严重的抄袭行为,甚至出现相同的作业,很多所谓的高分学生在实习医院动手操作能力差。由此看来,被动地进行测试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不能科学而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2]。为了转变这种不良学习状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们根据中医康复技术实验学时较多的特点以及职业教育的任务,将中医康复技术操作技能考核作为平时考核的主要方式,成绩占权重的60%,并计入期末总评成绩。采取口试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技能考核。在授课过程中以表格形式呈现每项操作的要求和技术要点,量化技能考试标准,避免主观随意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随时按标准对比训练及自我考评,提高学生对技能考核的重视程度。由于口试内容是与本门课程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因此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2 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终结性评价是指对应试者某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最终评价,常以“通过”或“未通过”作为评价的结果,不对学习过程提供指导及反馈。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是指对应试者某一阶段的学习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出指导性意见,通常不给出“通过”或“未通过”的结果。不难看出,终结性评价更趋向于成为某一阶段的终点,此后该阶段的学习即告一段落。医学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终身学习模式的提倡,这一特点更为明显[3]。但是传统的评价模式并不能够发挥这一作用。教学评价必须用形成性评价代替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强调形成性评价内容应由使用认知、技术技能与情感(或社会)3方面的过程性评价代替单一的技术、技能考评,强调和注重情感和态度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应该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教师应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进行教学,强调“先成人,后成才”的培养理念,强化对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生涯的教育,同时渗透人文关怀理念[4]。在评价模式改革中我们注重对那些在课堂中学习刻苦、公平竞争、尊重他人、有很强责任感的学生及时给予评价。在平时操作练习的分组中也刻意让操作熟练的学生与操作有待提高的学生一组,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把医学先驱者孜孜不倦奋斗及其人文关怀的事迹引入课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性评价的形式要尽量多样化,如平时的课堂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病案分析、实验设计、技能考核、课外自主学习等多方面。终结性评价采用期末闭卷考试方式,题型为客观题与主观题,题量各占一半,主观题增加考核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病例分析题,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 形成多元评价机制,使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任务为引领、以活动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树立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的意识,以大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组织相关教师编写实训项目,分为毫针技术、头针技术、推拿技术、刮痧技术、拔罐技术、灸疗技术等几个模块,考核也实行模块化。为了丰富考核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每学期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技能大赛,并将结果记入考核成绩中。邀请本专业、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及医院实习带教教师组成评委组,评定标准依据下发的《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参赛选手成绩由现场评委组依据赛场记录集体评定。以毫针操作竞赛为例,竞赛过程为:每组由两位学生组成(一位操作者、一位患者),赛前选手先自我介绍,评委教师示意比赛开始后,选手抽题并宣读试题。毫针操作从操作前询问病史开始,到确定选穴、正确描述解剖定位,再到消毒进针、选择合适的进针法和补泻手法,最后掌握起针的技巧及速度。操作结束后要求选手及时处理污染品,整理使用物品,然后向评委示意操作结束,评委同意后方可离开考场。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并且操作的每一步都需向评委组解释,而操作者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操作中是否对患者关怀都纳入评分内容。同时全程录像,赛后让学生观看,通过评价结果来发挥考试的信息反馈功能。由于赛前动员了相关科目的教师参与考核,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患者的满意度都被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从而形成了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
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又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达成了教学目标。探索出适合中职生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评价模式,也是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关键所在。
[1]乔宇琪,郑青,陈芳源,等.浅析中外医学教育评价模式[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5):454-456.
[2]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刘德贤.中职考试评价模式的几点探索[J].科教导刊,2010(8):82.
[4]孙伟宏.中职教学评价模式的创新[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2):94-95.
G40-058.1
A
1671-1246(2014)15-0030-02
注:本文系全国第四届“人卫社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征文获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