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群教学团队能力结构优化与建设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群为例
2014-03-20丁宗胜
丁宗胜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一个优秀的专业群教学团队对于提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教融合,引领行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基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的建设实践,对高职院校专业群教学团队的能力结构优化与建设进行探讨。
一、高职专业群教学团队内涵与特征
国内教育研究大都基于企业团队内涵的基本要素规定,把教学团队界定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某一专业教师群体或某一课程教师群体。它具有目标一致,愿景明确;各有所长,才技互补;分工明确,协同合作;功能突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合作等特征。[1]这样界定的教学团队适合某一专业教研室的教师或课程组老师的集合。
开展专业群建设,“旨在引导高校结合实际,科学定位,优化结构,彰显特色。通过积极探索有效的专业建设机制,逐步形成服务方向明确、社会效益明显、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人才培养结构,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竞争实力”[2]。笔者把专业群教学团队界定为通过专业整合、结构渐进优化而形成的,以专业群核心专业带头人和相关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主体,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与服务为主线,以核心岗位课程群为建设平台,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而组成的正式群体。与传统的专业教学团队相比,专业群教学团队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一)团队任务目标多元化
专业群教学团队在目标方面不再仅仅局限于高质量完成单一课程或专业的教学任务,而是扩展到培养具有职业迁移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进行行业企业应用技术的研发创新和卓有成效的社会服务等多重任务目标。
(二)团队能力结构多重化
传统专业教学团队强调 “团队在整体上要求“理论型”教师、“技能型”教师、“双师素质”教师保持合理的比例,团队成员个体具有“双师素质”。[3]因此能力结构单一,侧重于教学能力。而专业群教学团队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体在能力结构要求上具有优秀教学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三能”结构特征。
(三)团队规模大、层次多
从年龄角度看,由于集合了相关专业的教师,教学团队老、中、青各层次教师数量增加;从职称角度看,由于有优势专业的加入,教学团队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得到改善;从职责分工角度看,专业群教学团队有群的带头人(核心专业带头人)、有群属专业(专门化方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团队的这种变化有利于教学团队结构的优化和成员间的传、帮、带,有利于在群体中形成科研团队、技术服务团队。
二、专业群教学团队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推进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专业群的外在形式而轻专业群内涵建设的现象,致使专业群团队能力结构优化与建设滞后,制约了专业群建设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不适应专业群的教学要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很多教师缺乏“群”的意识,习惯学科知识体系下单一专业教学模式,没有从产业链或岗位群的视野去思考教学改革,重新设计教学项目和遴选教学内容,使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难以通过群的“平台”课程实施得以实现。在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教师较为关注学生专门化方向技能的培养,忽视产业要素部门间就业迁移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科研业务素质相对低,缺乏科研团队,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社会认可度低
相对于本科院校的科研实力,高职院校专业群师资不仅普遍存在教师学历整体层次水平偏低的情况,而且群内专业间教师在学历、职称方面差异也很大,尤其在跨专业大类组建的专业群内部,这种差异情况更为突出。很多教师缺乏基本的学术理想与追求,教育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能力较弱。教师开展科研的目的也主要是基于职称晋升的需要,有限的科研大都处在独自奋斗的状态。对于组建科研团队,承担专项科研研究的意识不强。同时行业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高职院校承担科研项目的担忧和不信任,科研成果难以推广。
(三)社会服务的技术含量低,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不强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群社会服务主要集中各专业的职业岗位培训,是基于已有的职业标准。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人才素能结构变化、经营业态变化不够敏感。在社会服务方面独立开发职业技术培训标准和技能鉴定、转化专利成果获技术研发成果的尝试很少,在职培训、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不够。
三、专业群教学团队能力结构优化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专业群优秀教学团队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的优化相对容易些,甚至在专业群组建之始,这些结构自然得到优化。但衡量专业群教学团队是否是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关键在于专业群教学团队能否胜任专业群建设的任务,即其能力结构是否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得到优化和提升,形成教学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并重、互相促进的教学团队能力结构,为此提出如下五点建议。
(一)做好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规划,优化配置学校的办学资源
学校应充分认识到,教学团队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唯有打造一支具有“三能”结构的教学团队,才能实现专业群建设的目标。高职教育的特色、使命也决定了专业群必须面向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培养人才、以技术研发与创新引领行业发展、以师资和实训资源优势培训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必须深入开展专业群建设的内涵研究,构建由专业群教学质量指标、教研及科研指标、社会服务指标组成的能力建设指标体系,以此为依据规划与之匹配的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进度、保障措施,投入必要的资源,实现高效产出,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建立激励机制,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优秀教学团队的形成和发展不能依靠教师的自发组织,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支撑,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建立提升教学团队能力的激励机制。根据专业群教学任务、技术研发任务、社会服务任务的不同性质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和实施细则,形成可操作性的标准,建立一个教学团队一致认可的奖惩机制。只有在这样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的支持下,才能保证教学团队群的持续、健康发展。[3]在对教师的综合考核评价中,除了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质量评价等基本内容外,应增加教学创新成果、科研创新成果、社会服务效益等评价项目。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评价的指标也应有所区别。年轻教师应鼓励其申请校级科研项目和市、省级科研项目,高级职称教师则应鼓励其申请省级、国家级别的科研项目和重大科研项目。
(三)实施工作任务导向的岗位培训,以点带面培育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团队
专业群教学团队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的获得和持续提升,不仅依赖教师自身的努力,更要依靠学校科学有效的师资培训体系。鉴于专业(群)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龙头、主体地位,必须以专业(群)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遴选、培训为重点,从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与教学项目设计、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运行制度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明确其工作任务,构建专业(群)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职务胜任力模型,开发针对性培训方案,实施工作任务导向的岗位培训。以点带面,人人过关,从而带动整个专业群教学团队能力的提升和结构优化。
(四)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循序渐进培育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教学团队
从提高专业群日常教学和运行管理效率的研究着手,通过循序渐进方式,积累科研经验,培育科研骨干,以点带面,培育研发团队,使之成为教学团队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通过“教师工作站”、“一师一企”的平台和机制,对从生产实际得来的科研课题进行研究,解决旅游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开展与专业群相关的旅游管理技术革新、服务流程改造、服务标准推广,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为学校创造社会效益;通过承接旅游行业企业纵向课题研究,推广科研成果,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地方旅游经济建设做贡献。如此经年累月,不断积累科研实力和信誉,培育得到行业企业信任的应用技术研发团队。而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反哺课堂教学,可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注入活力。
(五)增强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培育具有社会美誉度的教学团队
专业群应集合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学校、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政统筹制定旅游要素部门及社区员工的培训方案和实施计划;校企合作制定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积极承担面向整个行业的技能竞赛、岗位技能培训与鉴定;针对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开发技能培训鉴定项目及标准;通过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的社会培训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使专业群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
在高职院校推进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努力提升专业群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培育其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其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三能”并重、互相促进的教学团队能力结构。这对实现专业群建设的目标、对学校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季舒鸿,高查清.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内涵与建设要素[J].职业技术教育,2012(4):50-51.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Z].苏教高〔2012〕16号.
[3]张肃.以专业群为主线的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