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自主探究 培养阅读能力
2014-03-19田鸿周
田鸿周
〔关键词〕 阅读教学;自主探究;兴趣;习惯;问题;氛
围;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2—0076—01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学习的内驱力才能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多方法,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和巧设问题等,都可以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如,笔者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写了一篇歌颂周总理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的短文,并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读此文。当笔者饱含热泪地朗读这篇短文时,学生被教师的情绪所感染,也怀着崇敬的心情,体会着总理精神的伟大,学生分析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习惯的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一共有两个难点:一是部分学生对周总理不够熟悉。二是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上,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解决授课难点。教师鼓励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能够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激发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够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质疑问难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主动探究,激活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中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还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在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和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应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有位年轻的教师,在进行《麻雀》一课的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受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您说的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教师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想得也很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五、强化课堂上的阅读训练
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完成阅读内容的一种实践活动,所以其必须注意有效的训练。首先,教师应以各单元难度较大的讲读课文为例,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介绍阅读的方法。其次,搜集难度较大的自读课文,对学生放手,积极鼓励并耐心引导,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阅读方法来自编阅读提纲。最后,选择有一定难度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阅读解答,使学生能真正消化学过的知识,熟练运用阅读方法。当然,教师讲析时要举一反三地讲深讲透,要着重分析阅读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三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编辑: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