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纠正学生错别字的实践探索

2014-03-19陈旭方

甘肃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字义错别字兴趣

陈旭方

〔关键词〕 小学语文;错别字;兴趣;字义;

字形;探索;字典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2—0074—01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错别字的出现,往往会影响正常的表情达意,使文字失去交际作用,有时甚至会产生反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深知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在小学学习阶段,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的增大,错别字的数量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年级达到顶峰,到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对此,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对策,让学生远离错别字。

一、激发情趣,乐于识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兴趣的影响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感知事物,对事物的观察也会比较敏锐,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识字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激发情趣,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乐于识字。1.猜字谜。如,人在草木中是“茶”;一手搬倒山是“扫”。2.巧妙引用造字法。如,“休”是人靠在树旁休息。3.游戏法。如,加偏旁找朋友,看谁给“青”字找的朋友多。以上这些方法均可使学生在乐中识字,在乐中求知,使学生体验到掌握知识所带来的欢乐和满足,增强学生的自我满足感。

二 、理解字义,区别字形

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差,他们往往只注意类似性,较少注意差别性,他们使用形近、音近、音同的字时容易出现差错。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加强相近字的记忆。如,在教学“梁”和“粱”两个字时,笔者将两个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梁”是房梁的“梁”,它是木头,所以是木字旁。而“粱”是指高粱,是粮食,所以是米字旁。这样,学生就区别了字形,又记住了字义。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识字教学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注意字形的差异,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且在比较分析时注意细微差别,考虑它们相互间干扰的作用。

三、形义结合,牢固掌握

教师在教学形近字时,可以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创设语言环境,灵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义、字形的牢固联系,从而使学生准确地区分形近字。如,许多学生分不清楚“辛”和“幸”,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编了这样一句歌诀:“辛苦一点,幸福十分”,以此来帮助学生区分形近字。这句歌诀根据“辛”和“幸”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点”和“十分”指导学生抓住字形特点,还用“辛苦”和“幸福”这两个词表示意思,歌诀联系了这两个字的形义,学生读后印象深刻,既准确地掌握了字形,又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四、自主识字,发现探索

教师要想让学生达到自主识字,发现探索的目的,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要急于讲出生字的特点及识字的方法,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要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营造新奇和诱惑,引起学生主动探求汉字特点的兴趣,并逐渐培养其辨析汉字的能力,从而掌握识记的方法。1.自主发现联系。汉字是意音文字,有“字形藏理,字音通意”的总规律。了解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可以避免错别字的产生。如,出示“抱、挑、打、拾”等字,借助动作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些字都与“手”有关,让学生从中悟出形旁可表意的规律。2.自主发现差别。当学生遇到难以辨别的细微特征时,这些特征就是区分不同事物的关键点,这时加强辨别的最好方法就是突出关键特征,加强对比。

五、字典陪伴,养成习惯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能确定的字经常会出现,如果学生遇到生字时能及时查字典,就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教导学生在遇到生字时立刻查字典,且永久性的区别记忆,养成严谨的学风,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写错别字。只要教师经常要求,经常训练,经常检查,持之以恒,学生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汉字书写的正确率也会不断提高。

杜绝小学生写错别字这件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长期耐心的教导,循循善诱,从细微处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学生实现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从而让学生远离错别字。

编辑:马德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字义错别字兴趣
诗嘲错别字
错别字的自述
“啸”的历史与字义变迁
查字典如何选择字义
我与错别字
一把破扇引发的“憾”与“撼”
《孙子·计篇》字义探微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