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及对策
2014-03-19李春霞齐菊红
李春霞+齐菊红
〔关键词〕 师范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2—0018—01
一、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
通过对甘肃省目前师范类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管理层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守旧。信息伦理与道德从根本上就是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的德育教育,而目前的信息素养教育过多地强调信息技能的学习,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经常被忽略。
2.学校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弊端。目前,我国高校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技术”及“信息检索课”三门课程,但它们在高校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文献检索这一课程经常是作为公共选修课出现,其课时数也是随学期其他课程课时数多少而定。
3.培养中实践性环节的缺乏和对学生网上行为引导不足。目前,大部分高师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仅停留在文字处理和简单的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等工具的使用上,且缺乏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道德意识,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
二、针对不良现象的研究及对策
1.在素质教育中培养信息素养。首先,应当保持对专业知识的培养力度。其次,应当适当增加师范专业的其他课程。例如,可以增加所属师范专业的教材研究,通过分析比较,了解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块,让师范生了解更多的关于初高中的课程。第三,还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在教授的过程中发现有利于教学的内容,使师范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构建信息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在分析信息素养课程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层次性的培养目标,分解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对课程类型、课程的组织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评价策略进行规划,形成一个有机的、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的课程体系。
3.加强信息素养培养的实践性。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师范技能和教学实践技能。针对师范技能,师范院校可以开设相应实践类课程,开设方式可设为选修。针对实习问题,师范院校可以和相应的实习学校建立广泛而长期的合作关系,加强同中小学的联系,积极共建广泛、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努力做到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时传递到实习基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对学生网上行为的引导。作为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高校,应制定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对策,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使大学生认识到网络成瘾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解决学生迷恋网络问题,不能简单地采取“堵” 的办法,而应该是“疏导”,要结合高校育人的目标与大学生自身发展规划,指导他们确定合理的大学阶段的奋斗目标。建立一些健康有益、适合学生品味的教育、娱乐性网站,为学生营造健康有益的网络环境。
5.建立信息素养的培养评价体系。评价内容要全面,转变重技术教育、轻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培养的评价观。把信息素养中的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时要坚持量化评价,在量化评价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科学性原则,高校学生信息素养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在符合高校学生素养培养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并要切实可行。(2)可测量性原则,对每级指标均要规定指标的名称和内涵,并做到语言明确,外延清楚。(3)公开性原则,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要公开,这样有利于被评价的对象了解自己在一定的范围内所处的位置,以及长处和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不够理想的现状,作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机构,一定要加以重视,寻求更好的出路。笔者认为信息素养培养一定要从整体入手,建立合理的培养目标体系,完善的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师资体系,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让信息素养的教学有本可依。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信息化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编辑:蔡扬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