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励志经典的重温及其当代价值

2014-03-19李佳盈

丝绸之路 2014年2期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

李佳盈

[摘要]尽管当代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但由于人们片面追求物质利益而造成了精神世界的匮乏,重温励志经典有利于当代人回归传统价值观。《肖申克的救赎》自小说改编为电影以来,一直受到大众的喜爱,本文结合《肖申克的救赎》的小说文本和电影,揭示它们作为经典的差异与共性,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旨在使励志经典再次回到大众视野,从而为当代人提供启示,并促成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再认识。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小说叙事;电影叙事;励志经典

[中图分类号]I10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02-0063-02

当下的时代是一个图像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一部热映电影很快会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成为民众的话题焦点。所以,我们在关注电影的同时,更应关注它背后的文化内涵。作为强势媒体,电影受众面广,有助于小说更广泛的传播,但是如果没有一部优秀的小说作为基础,那么也就不会有如此成功的电影。本文通过对励志经典之一《肖申克的救赎》的小说文本和电影叙事进行比较,来分析它们的共性和差异及其对于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一、从小说到电影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改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一书中收录的小说《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为了论述的方便,在本论文语境中,我们将小说文本也称为《肖申克的救赎》。故事叙述的是一位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被律师陷害以杀妻罪被判无期徒刑入狱,最后靠一己之力逃离监狱。电影不仅在结尾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伟大的悬念,而且电影中人物形象的表现及对友情的刻画也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肖申克的救赎》电影将小说进行改编,增加了小说中不曾有的情节,并在拍摄时通过镜头突显出人物与环境的特征,因而有效地强化了可视性效果。

安德烈·勒文孙说过:“在电影里,人们从形象中获得思想,在文学中,人们从思想中获得形象。”①小说和电影在叙事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小说的叙事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让读者尽情发挥想象,塑造出理想的人物形象。而电影的叙事主要是通过声音和画面,通过较强的物质空间的展现,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盛宴。

二、时空叙事差异中的励志内涵

小说文本中的叙述时间是跳跃性的,福斯特说过:“但是小说里却永远有一只时钟在滴答作响。作者也许不喜欢他的那只时钟。”②每一部小说中都存在叙事时间,但是有些小说家喜欢对故事时间进行重新安排。在这部小说中,叙述的时间是与雷德的回忆紧紧关联的,雷德回忆到哪个部分,时间就跳跃到哪个部分,因此,小说中的时间不是直线型的,而是跳跃性的。首先是从雷德的倒叙开始,他在20岁时被抓入监狱,然后回忆到安迪1948年来到监狱,1949年向他要海报,又回到1947年讲述安迪与妻子发生矛盾的情节,突然时间又转到雷德回忆起这些事情的时间,接着时间又进入到安迪被指控的时间。小说中许多情节都是在这种往复跳跃的状态中进行。这种交叉的叙事时间构建成一个变化多样的时间世界,而在这种变化多样的时间世界中,安迪就被置于一种复杂的困境中,从而使小说情节更加跌宕起伏。

电影与小说跳跃式的叙述不同,它从始至终采用相对统一的叙事时间,是严格按照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结构,通过线性叙事模式,基本按照单一的顺叙时间展开情节。影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安迪入狱并与雷德相识;第二部分发展到安迪在监狱中不同于他人的举动,后来安迪的境遇开始转变,他经历一系列的对抗,最后安迪出逃;第三部分主要讲述安迪越狱的经过,监狱长诺顿的自杀以及雷德出狱后与安迪相聚。这种时间的顺序展开,使整个电影的情节结构比较简单,同时便于观众进入剧情的发展。

小说家对空间的细致描述,其主要目的在于为故事创造一个真实的环境,引导读者进入虚构的故事世界。③小说文本中的叙事空间就紧紧与情节发展和人物内心相联系。其中,肖申克监狱在小说中有重要的结构意义。它不仅是主人公安迪每天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展示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地点。在采用雷德的视角展现故事空间时,故事中的环境空间既是人物所处的真实空间,同时又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投射。比如,雷德在形容运动场时说运动场很大,北边是外墙,两侧各有一个瞭望塔,上面站着武装警卫,还配着望远镜和镇爆枪。东边是一堵厚墙,墙上有很多小得像缝隙的窗子。通过他的这些空间描述,我们不难感受到叙述者的主观倾向和意图:囚犯虽然身处在运动场上但时刻处于被监视的状态,完全没有自由。然而典狱长诺顿形容安迪好像把运动场当成自家客厅,从他的形容中可以看出安迪并没有将运动场完全看做是囚犯放风的地方。可见,环境与心境是相互映照的,小说中的故事空间通常是叙述者及其人物内心的外化,是叙述者及其人物内心活动的“客观对应物”。

电影中的叙事空间则主要是监狱空间,它是权力的空间,影片中用俯视的镜头为我们展现了肖申克监狱的全貌,所有囚犯都被森严的监视着,监视者能够看到一切,这增加了安迪越狱的难度。在监狱中,典狱长是最高权力统治者,狱警是权利的执行者,而囚犯则是位于权力统治中的最底层。但是安迪不同于普通犯人,他精通财务和税务,被安排在图书馆工作,摆脱了繁重的体力活,这已经使他高于一般囚犯。后来他与一位狱警面对面交谈,最后握手,这也体现出他在权利空间中地位的慢慢抬升。马尔丹在其《电影语言》一书中曾说:“空间加剧了人的渺小感和痛苦,许多关键性场面常常是在无穷尽的地平线前展开的;人是空间的俘虏,他们孤独地、默默无言地在那里会面。”④确实如此,尽管安迪的地位在慢慢升高,但他依旧是一名囚犯,始终摆脱不了最高权力的统治。然而,安迪是唯一没有被体制化的人,他不屈服、不放弃,始终存有一丝希望。因此,与老布不同,他虽然肉体被困在监狱当中,但精神是自由的,他的身上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最后他拥抱自由,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别人。

三、励志主题同一性的当代价值

不论是作为小说还是作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都可被誉为励志经典。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主题的深刻性,并且成功塑造了鼓舞人心的人物形象,为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认为,《肖申克的救赎》中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希望。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中,安迪是一位始终拥有希望的励志者形象,因此我们看到他在监狱屋顶上为狱友争取来的每人两瓶啤酒,六年里坚持不懈地给州议会写信申请扩建监狱图书馆,在狱警办公室放《费加罗的婚礼》,教授汤米知识,不断改变雷德对自由的看法,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获得一种自由的感觉,不只是帮助他自己,更是帮助他的狱友们,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的重要意义。

雷德曾说:“我们都高兴他走了,但也有点难过。有些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它的羽毛太鲜明,歌声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它们走。否则哪天你打开笼子喂它们时,它们也会想办法扬长而去。你知道把它们关住是不对的,所以你会为它们感到高兴,但如此一来,你住的地方仍然会因为它们离去而显得更加黯淡和空虚”。⑤他是在强调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显然,安迪就是这种渴望自由、总会挣脱束缚的鸟儿。他在充满希望的同时也在传播着希望,救赎大众,因此,安迪的成功越狱完成了整个肖申克的救赎,这是鼓舞人心的,具有显而易见的励志作用。

所以,安迪的存在净化着人们的灵魂和思想。同时,安迪的这种对希望的坚定信念正是当代人所缺失的,因而对当代人也有不可否认的励志意义和作用。他是一股清泉,为精神生活匮乏的当代人带来了甘甜的精神之水,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灵。生活中的苦难如同鲨堡,每个人都会遭受不同的挫折,而生命的本质在于认同,当找到内心的方向时,生活便会充满希望。安迪告诉读者和观众,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只要一个人怀有希望、坚持不懈,并运用自己的智慧改造周围环境,任何人都能够成功。在影片最后当雷德最终与安迪在蔚蓝的大海边团聚时,自由与希望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因此,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物欲横流的市场化经济的操纵下,虽然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由于人们片面追求物质利益而破坏了精神生活的平衡,所以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充满困惑和苦恼,而重温这种励志经典使人们重新思考并渴望传统价值观的回归,对于重塑当代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注 释]

?譹?訛〔美〕爱德华·茂莱:《电影化的想象———作家和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年版,第114页。

②〔英〕E.M.福斯特著、朱乃长译:《小说面面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81页。

③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9页。

④〔法〕马塞尔·马尔丹著、何振淦译:《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版,第185页。

⑤〔美〕斯蒂芬·金著、施寄青等译:《肖申克的救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1页。

[参考文献]

[1]〔俄〕巴赫金著,白春仁、晓河译.巴赫金全集·小说理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周涌.影视剧作元素与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3]〔法〕热拉尔·热奈特,王文融译.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美〕大卫·波德莱尔、克里斯汀·汤普森著,彭吉象等译.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肖申克的救赎
解析《肖申克的救赎》里美国个人主义与现实社会文化体制的冲突
关得住的是身体,关不住的是信念
《肖申克的救赎》后,安迪的自由之路
《肖申克的救赎》:人性与权力交织的现代监狱
揭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之文学特征与宗教隐喻
《肖申克的救赎》与《绿里奇迹》的比较研究
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