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得住的是身体,关不住的是信念

2017-03-21张玮文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救赎主题

张玮文

摘要:電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十分经典的电影,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影片故事内涵都让人深深被其折服。文章主要从影片所讽刺的法律体制的混乱、希望与自由的信仰、救赎者的人物形象三个层面对影片主题进行解析,深刻体会电影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主题;救赎

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小说 《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影片将故事的重点放在男主人公安迪的遭遇之上。银行家安迪因被谋杀妻子以及妻子的情人而被投入监狱,但实际上他是被冤枉的,法律部门并没有将事实查清,就草草定案。在狱中,安迪没有放弃自己该有的正常生活,他利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帮助狱长洗黑钱,做假账,以此来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权利和自由。当一个目睹了当年案件真相的犯人出现时,安迪以为他能够洗脱冤屈,重归社会,但却被典狱长无情拒绝了,安迪终于认清了法律体制的丑陋。他用了十九年的时间,挖开一条通往自由的隧道,他终于成功越狱,并将他搜集的典狱长的犯罪证据上交。最后典狱长畏罪自杀,安迪与监狱中的朋友瑞德一起在沐浴在沙滩上享受自由的阳光。影片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也表现了深刻的主题。

一、混沌世界:法律体制与监狱

安迪实际上是被冤入狱,但是警方的调查以及法律都未能使他摆脱罪名,案件就这样草草结束,已经说明在法律系统之中存在诸多漏洞,执法人员玩忽职守。

监狱本是游离于法律之外的人,受到身体的惩罚与心灵的洗涤的地方,是他们能够改过自新的地方,但是,监狱之中却最为黑暗。监狱是执法者的集中地,也是犯人的集中营,本该是善与恶的对立,但监狱实际上是全部恶的滋生地。作为国家法律体制和执法正义代言人的狱警,却是恶的集中体现。在监狱中,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fresh”会被所谓老大盯上,如果不顺从,就会受到惩罚。本该代表法律,主持正义的狱警却对这种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中提供帮助,因为他们收了这些“老大”的贿赂,从而变成恶的助力。监狱中是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与道貌岸的伪君子,如此看来,监狱集中体现了人世间的所有恶。同时,监狱中白人与有色人种的矛盾也十分尖锐,一触即发,是外界矛盾激化的表现形式。监狱的意象,实际上混沌世界的索引,是所有犯罪活动的发源地。

典狱长的形象代表司法机关的伪善,他们表面公正仁慈,实则自私暴虐。典狱长开头时举着圣经对犯人们训话,他能够背出圣经中的段落。圣经是善的代表,是拯救世人的圣洁宝典,典狱长以圣经做为其贪婪、邪恶内心的掩护,这一切显得极具讽刺意味。他说:“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会有黑暗”,他以上帝自居,任何人都不能忤逆他的意思,这代表了他在监狱中的独裁统治,个人的权利凌驾于法律之上。电影中用一个仰视镜头拍摄典狱长,他巨大的阴影投射在犯人的身上,犯人们被笼罩在黑暗之中,象征着典狱长对犯人的支配力,典狱长的形象可怖而给人以无形的压力。得知安迪是被冤枉之后,他因怕自己的罪行暴露,竟然设法杀死唯一的目击者,掩盖事实的真相。典狱长是这个监狱中邪恶的集中代表。最后,安迪逃脱,使得监狱的黑暗曝光,典狱长自杀,象征着恶随着希望的逃离而结束。

监狱是体制化的代表,它要关住的不只是人的身体,更是人的心,瑞德曾说:“起初,你讨厌他(监狱),然后逐渐习惯它,最后你会开始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犯人在初次进入监狱时,就被剥夺了人权,他们被剥光,被高压喷头冲洗,被粗鲁的对待,在进入监狱的一刻起,他们就不再是“人”了。影片中,图书馆老管理员布鲁克就是一个被监狱制度体制化了的人。他一辈子都是待在监狱中度过的,与正常世界隔绝,他不在熟悉外界的生活准则,熟悉的是监狱中的规定。因此,布鲁克在刑满释放之后,因为无法适应正常的世界,而选择自杀。这代表着,监狱的制度化早已磨灭人性。

末日大审判是指在世界浑浊不堪之时,末日即将到来,死者会从坟墓中复活,所有人被召集在上帝的审判席上,每个人的最终命运将依他或她与耶稣基督的关系而定。监狱这个微缩的世界影像,可以看做是一个混沌不堪的世界,最终安迪的越狱之日便是审判日到来之时,这个世界终将被净化,恶也会被肃清。

二、救赎之路:希望与自由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贾磊磊在《传统文化引导的救赎之路》一文中说道: “安迪的精神世界是一个被西方的主流文化所支撑的天地,他的心并没有被社会设定的虚伪法律训诫全面覆盖。他从宗教、艺术、文学的世界寻找到了抗争的意义,也寻找到了驱使自己在黑暗的牢房里一天一天地用凿子挖洞的持久力量。”正如瑞德回忆起安迪时说的那样:“他有一种平静的气质,行动、言谈都不属于这里正常的生活,就像世界上最无忧无虑的人在公园散步一样。”“很多新人在第一夜就几近崩溃”,跟安迪同一时期进监狱的一个胖子因为恐惧而嚎啕大哭,最后因为竟然以警示其他犯人为由,被活活打死,可见,这个监狱视人命为草芥。而安迪只是冷眼看着这一切,他丝毫没有表现出恐惧。安迪被冤入狱,但他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他与监狱的体制化做抗争,为自己的生存谋求出路,他与监狱格格不入,是因为他相信自由和希望的存在。

影片用一个俯瞰镜头,拍摄监狱全景,四四方方的监狱,像是一口灰色的棺材,埋葬的是监狱中人的希望、自由以及人性。拍摄监狱的镜头,色彩以灰、黑、深蓝为主,光线昏暗,充满阴影,而阴影之下,就躲藏着罪恶,给人以危险和压抑之感。但拍摄安迪的的镜头,总有柔和的、温暖的橘色光打下来,显得安迪的形象充满坚定的力量。安迪的形象,就是希望与自由的象征。正是在这种信仰的支撑之下,安迪用十九年的时间,坚持不懈的打通了下水道,走向自由的空气,他没有被监狱生活同化。

三、救赎形象:自救与他救

《圣经》中把耶稣为解救众人、洗脱世人的罪而献身叫做救赎。影片中安迪的形象就是一个救赎者形象,是对安迪形象的神化。

在电影的叙事视角上,《肖申克的救赎》采取了同 《圣经》一样的他者的视角。 《圣经》里耶稣的神迹和救赎行为并非耶稣本人的叙述,而是其追随者记载的见证,以他者的视角进行的叙述。[2]影片的叙述者是瑞德,在他的视角里,安迪的形象是被神话了的。瑞德起初并不看好安迪,但是发现他错了,安迪有着惊人的毅力,于是他开始关注安迪的一举一动,实际上已经成为安迪的追随者。安迪能够出入典狱长的办公室,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书,他似乎无所不能,监狱中的恶魔也任由他摆布。安迪在越狱之后,也给这位好朋友指明道路,告诉瑞德可以追随自己,享受人生的安乐,而不必为不适应外界生活而恐慌,安迪会带领自己坚定的追随者——瑞德,来到他所建立的“伊甸园”。影片结尾,瑞德在海边别墅找到安迪,画面光线明亮柔和,安迪一袭白衣,仿若天神般自由。

影片中有一个经典场景,就是安迪趁着广播站的狱警不注意,独自占领了广播室。他用留声机放了一曲悠扬的音乐,他闭上眼睛,享受自己的自由时光。此时,虽然安迪身体被关在监狱之中,他的思绪早已飘向远方,自由和希望是关不住的。音乐此时就代表着希望和对自由的向往,监狱墙高,却关不住悠扬的音乐。此时,在操场上活动的犯人也听到了音乐,他们的动作都停了,世界仿佛是静止的,犯人们也体会到自由的美好。这个场景中,安迪戴上耳机,屏蔽掉打算破门而入的狱警,使用慢镜头和主观音乐,让观众也能体会到这一刻的宁静,并延长这种感受。此时的安迪就像是出埃及记中的摩西,他带领大家走向真正的自由世界,这是安迪“他救”的表现。

安迪也坦然,因为对妻子的冷落,才使得妻子出轨,最后导致妻子的死亡。妻子虽然不是自己杀死的,但是跟自己也有关系,十九年的牢狱生活,是他对自己的救赎过程,是他赎罪的最好方式。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有着极为丰富内涵,每一次观看都有不同的感受,而其中的救赎主题又是给人感触最深之处。对自由和希望的向往,应该成为每个人内心的动力。总之,这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参考文献:

[1]贾磊磊.传统文化引导的救赎之路———《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阐释[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6).

[2]张琪,韩丹.救赎与希望:《肖申克的救赎》的伪主题[J].电影文学.2013.13:117-118.

猜你喜欢

救赎主题
《谢尔盖神父》中卡萨茨基的救赎之路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爱无尽 梦飞翔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