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方格理论视域中的大学辅导员工作策略

2014-03-19付云岭

关键词:被管理者关心辅导员

何 群, 李 军, 付云岭

(石家庄铁道大学 人文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43)

对于大学生人格的继续成长和完善而言,作为“学生的贴心人、亲人、引路人”的辅导员起着非常独特的作用。[1]辅导员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和育人手段去影响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人格成熟,是大学生教育培养中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管理方格理论

管理方格理论是美国已故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罗伯特·布莱克 (RobertR. Blake)和简·莫顿(Jane S.Mouton)两人在1964年出版的合著《管理方格》中首次提出,后历经修改完善,直到1978年合著《新管理方格理论》的出版,标志着这一理论的成熟。布莱克和莫顿的这一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管理方式的有效性问题。他们认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决定管理成败、管理有效性的最重要因素是管理者的两个态度(或两个关注度)及其关系:其一是对被管理者的人本关注;其二是对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的关注。并且他们以这两个关注度在管理过程中的占比为依据,将企业管理方式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这些管理方式的成败优劣。布氏和莫氏(指罗伯特·布莱克和简·莫顿,下面将不再注出)还将这些内容形象的体现在独创的方格坐标中,如图1。[2]

图1 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图

图1的横轴表示对工作任务、生产目标的关注程度,从左到右用1到9标注,表示对工作任务、生产目标的关注程度依次递增,1为关注度最小,9为关注度最大。纵轴表示管理者对被管理者

的人本关注程度,即关注员工的需要、个人发展、在企业里的感受等方面,从下到上也用从1到9标注,1代表对被管理者的人本关注度最低,9代表对被管理者的人本关注度最高。这样一来,纵、横结合就形成了81个方格,每一个方格代表一种管理方式。在布氏和莫氏看来,典型的管理方式有五种,分别是图1中的1.1、9.1、1.9、5.5、9.9式。

布氏和莫氏还分别评述了这五种管理方式、管理风格的成败得失。在他们看来:

1.1式:管理者既不关心生产目标、工作任务,也不关心被管理者的个人发展、个人感受、个人需求,基本上是一种无管理的管理、“放羊式”管理。他们认为,这样的管理是一种最失败、最不称职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每个企业都需要极力规避。

9.1式:管理者只关心生产目标、工作任务,很少关心被管理者的个人需要、个人感受、个人发展。这是一种独裁式的管理,管理者具有极大的权威,被管理者只能被动服从。布氏和莫氏认为,这种管理方式在短期内或许可以奏效,但长远看来不利于企业发展。

1.9式:管理者只关心被管理者的个人感受、个人需要,很少关心工作任务、生产目标。这种风格的管理者一团和气,甘当被管理者的忠实服务者,对自己作为管理者的监督、指挥职责履行不够,甚至对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也重视不够。所以这样的管理显然也不理想。

5.5式:管理者既关心被管理者的人本问题,又关心团队的生产目标、工作任务,但关心的程度都不是全身心的,只求维持一种中庸的、不前不后的工作状态,是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管理风格。布氏和莫氏认为,这样的管理方式也不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方式。

9.9式:在布氏和莫氏看来,最理想、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应该是9.9式管理。具有这种风格的管理者不但高度关心团队的生产目标,而且全身心关心被管理者的个人发展、个人感受;将对生产目标、工作任务的关心与对被管理者的人本关心有机结合起来,在工作中关心人,在关心人的过程中实现生产目标。这样的管理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能有效激发被管理者的聪明才智。所以,他们得出这样的管理方式是最佳的,也是最有效的。

二、管理方格理论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表现

“管理方格理论”精辟地指出了管理的核心与重点,深刻地揭示了各类管理的共同规律,因此,已经在形形色色的管理实践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当然,作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也脱离不开五种表现。

(一)9.1型管理方式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表现

9.1型管理方式在辅导员教育管理过程中,只重视规章制度以及领导下达的任务,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成长和发展,认为只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下达的任务,辅导员的工作也就结束了。这类辅导员眼睛里只有制度、只有任务、只有领导,唯独没有学生。眼睛里没有学生的辅导员不大可能团结、感召、说服学生与他一起心情愉快地完成各种任务,因此这样的管理是一种压服式的、专制式的、一言堂式的管理。

(二)1.9型管理方式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表现

1.9式管理方式的辅导员就是一个慈眉善目的“保姆”。擅长1.9式管理的辅导员意味着只关注学生的感受与成长发展,只注意与学生联络感情,“打成一片”,很少顾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学生学业任务,主动放弃自己做为一个老师应有的监督、管理责任,甚至有意无意帮助学生规避学校相关制度的约束与惩罚。这样的辅导员故然很受学生欢迎,但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是爱宽是害,长远来看这样的管理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

(三)5.5型管理方式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表现

5.5式管理方式意味着既关注学校规章制度又不忽视学生的成长发展,但对学生和对制度的关注都不是全身心的,不是建设性的,不是主动出击型的,而是一种被动的、以维持工作正常运转为最高目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思进取的管理态度。这种保守而又平庸的管理方式虽然相对稳妥,少出问题,但也少有成绩,少有突破。有人据问卷调查得出,这种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辅导员恰恰是当今大学辅导员中的主流,是大多数。[3]

(四)1.1型管理方式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表现

1.1式管理方式的辅导员就是既完全不关心学生的成长,又完全不关心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一种完全放弃自己职责的极端管理态度。因此,1.1式管理就是一种不合格的管理方式,这种类型在辅导员队伍中还是个别现象。

(五)9.9型管理方式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表现

9.9型管理方式的辅导员,高度重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能做到因材施教,一切管理与教育工作都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扬长避短,寓教于乐,在高效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育学生;严格坚持学校的管理制度,不会成为一团和气的“和事佬”,也不会因人情、因私欲而损害学生的利益,进而影响管理教育效果。面对形形色色的大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尽心尽力,做到最好;面对“有问题”或“无问题”的大学生时,做到“在日常教育中,要注意优化自己的教育策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成长为本,以爱的传递为媒介,既突出教育的管理控制功能,更突出教育的感化育人功能”。[4]

三、9.9式管理方式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策略

可见,在辅导员管理工作中,9.1型、1.9型、5.5型、1.1型该规避,9.9型该提倡。采用9.9型管理方式的辅导员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在执行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个性特点,能将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对人的关注度达到最大值——“9”。从对目标任务的关注上,采用9.9型管理方式的辅导员,注重个体差异特性,从做好不同类型同学的思想工作入手,争取团队进步,能将团队的发展目标与个人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对任务目标的关注度也能达到最大值——“9”。具体而言,大学辅导员的管理工作要达到9.9型境界,需要采取以下四方面的策略。

(一)“宽”、“严”相济,以人为本

制度化管理是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种规章制度是辅导员规范化管理的依据,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制度保障。在制度设计上,不要事无巨细地规定到每一个环节,要适当放宽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自由度。大学生属于成年人,应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责任心和纪律意识。在牵涉学生利益的事情上要严格按照各项制度的规定,对照各项条件和程序落实,要防止在落实制度上的随意性,保障学生利益不受侵害,杜绝不公平和徇私现象的发生。在学生违反相关制度现象发生后,辅导员思想工作要及时跟上,要给其讲清楚问题的严重性,在处理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违反规章制度动机是有意还是无意,是初犯还是屡教不改,本着教育为主,治病救人的原则,进行宽大人性化处理,不能一棍子打死,简单处理。

(二) “情”、“理”结合,坚持原则

人性化管理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体现得越来越重要,在几个关键阶段辅导员要充当好服务员,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比如,在新生报到期间,要从宿舍卫生打扫到接待方案,都要提前做好慎密的计划和准备;在毕业求职期间,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当学生遇到感情问题时要做学生的引导员,主动靠前,换位思考,认真开导,尽力使其放下包袱。在以“情”管理教育学生同时,辅导员不能因爱生如子成为了学生的保姆,要理性地爱学生;在学生发生问题时坚决不姑息,要坚持制度的原则性;在对学生的关爱上,更多的是教会做人做事的人文关怀,不是无原则的保姆式管理,“要注重实现人性化管理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自我成长。”[5]

(三)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个人成长的环境经历各不相同,受教育和成长的背景也不一样。因此,学生的思想觉悟参差不齐,价值取向多样,个人兴趣各异,学习基础有别,智力水平各别,性格差异明显,家庭经济不一。面对各种问题和差异,辅导员在关注集体成长的同时,要尊重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在采取一致化教育管理的同时,要因人而异,拿出解决方案,通过个别谈心、个别指导,做到因材施教,要开发个体潜能,满足他们发展需要。例如在受挫折学生的指导上,除了经常加以关注外,还要通过深度谈心交流,发掘他的优点所在,帮助他扬长避短,并尽力提供机会展示他的优点,让他重拾信心。在对贫困生的指导上,“助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6]要把各类资助和勤工助学政策在入学教育时就介绍清楚,特别要讲清楚资助政策中对学习和表现的基本要求,让他励志奋斗有方向,克服困难有信心,彻底放下入学前的心理包袱。

(四)加强班级建设,注重集体教育

班集体是高校的“细胞”,是管理工作的基层单位,辅导员在所带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要想做到教育不缺位,管理无漏洞,就要重视班集体建设这个抓手,强化班集体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就是班风、学风、宿舍文化建设。在班风建设上,要紧紧抓住两支队伍不放,一是班干部队伍,二是党员队伍。要加强班干部的领导管理能力的培训,对工作方法要言传身教,加强他们的责任心,培养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大局意识、秩序意识。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学风建设上,要督促班干部做好考勤和自习制度的落实,加强诚信考试的考风考纪教育;在入党和评先评优评助等工作中,要突出学习的重要因素;“努力帮助大学生选树合适的榜样,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7]多组织各类学习榜样经验交流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在宿舍文化建设上,要注重日常养成培养,加强宿舍成员间的“家庭”情感支撑的引导,形成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舍风。通过加强班集文化建设,形成班风正、学风浓、舍风暧的集体风气,让每位同学在班集文化的熏陶下共同进步,集体成长。这样的集体既有利于对“问题大学生”的转化教育,又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

四、结论

通过在“管理方格理论”视域下对辅导员工作方式进行分析,辅导员工作要想做的精细,要想卓有成效,专制式的9.1式管理风格要不得,保姆式的1.9式管理也要不得,平庸的5.5式也不是好的选择,只有9.9式管理风格才是辅导员的最高境界。要实现9.9式管理方式,高校辅导员辅导员要讲究工作策略,具体讲就是要以人为本,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因材施教,将个体健康成长与集体共同进步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常青.高校辅导员三种身份的实现途径[J].文教资料,2012(8月上旬刊):169.

[2](美)布莱克,莫顿.新管理方格[M].孔令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霍晓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标准与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89-92.

[4]阮露婷.师生冲突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05-108.

[5]郭富庭.大学生人性化管理的分析与探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4):102.

[6]高晓峰.高校助学与育人并重工作体系构建研究 [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86-90.

[7]杨筱柏.网络语境下的大学生榜样教育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05-108.

猜你喜欢

被管理者关心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从被管理者角度看企业管理
开心与关心
探究加强高中班级管理的意义及其形式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悲喜相依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严”与“爱”管理思想的辩证关系与实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