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蚕品种“薪杭·白云”复壮改良初报

2014-03-19匡英秋彭晓虹邓真华管帮富叶武光姚金宝石旭平杜贤明黎小萍卢卫芳

蚕桑茶叶通讯 2014年3期
关键词:母种孵化率原种

匡英秋 彭晓虹 邓真华 管帮富 叶武光姚金宝 石旭平 杜贤明 黎小萍 卢卫芳

(1.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330202;2.江西井冈蚕种科技有限公司 330202;3.江西省修水县蚕桑局 332400)

优良蚕品种的推广应用是传统蚕桑业持续发展首要的物质基础,但蚕品种在推广应用一段时间以后出现一些性状的变化往往会降低蚕农们的经济效益,也会阻碍蚕业的正常发展,因此退化蚕品种的补救措施即蚕品种的复壮改良研究是恢复和提高现行品种的信誉度,提升蚕业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目前江西省现行推广应用的夏秋蚕薪杭·白云出现了一些性状退化如蚕种质量下降、生种偏多、产茧量偏低等,影响了该品种的推广力度。现针对江西现行夏秋用品种存在的性状退化问题,采用充血复壮技术进行改良,通过为期五年(2009~2013)的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现将相关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复壮试验蚕品种

薪杭甲、薪杭乙、白云甲、白云乙、932、7532、芙蓉、湘晖。均由江西省原种场提供。

1.2 复壮试验技术方案

本试验的主要技术方案是选用抗高温性能好、体质强健、茧丝质好等综合经济性状比较优良的蚕品种的母种进行充血、回交等进行技术复壮。根据江西省多年来夏秋蚕养蚕历程调研,932×7532、芙蓉×湘晖两对品种具有上述的优势,因此本研究用这两对品种母种的父本作为薪杭、白云各系母种的充血复壮亲本,具体组合形式见表1。充血后的材料用原始亲本回交两次,混合育,各组合方式经比较试验后确定重点改良复壮系(其它组合淘汰),然后各组合进行三代品种性状固定与纯化工作,即在繁育时进行同蛾区交配,在期间经过同品系各组合的比较试验确定四品系的改良复壮系,以后按母种繁育规则进行每个复壮系的继代。

1.3 比较试验蚕品种及试验设计

1.3.1 母种比较试验

复壮稳定后的复壮品系薪杭丙、薪杭丁、白云丙、白云丁与生产系的薪杭甲、薪杭乙、白云甲、白云乙分别饲养4个蛾区,调查孵化率、幼虫发育经过、生命力、茧质和卵质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1.3.2 原种比较试验

实验室比较试验,复壮系与生产系分中日系各两个组合,每个组合收蚁四个蛾圈,至4龄一足天后数眠蚕分区,400头/区,各3个重复。并依次作4龄起蚕基本头数。全龄按家蚕新品种试验技术规程标准饲养处理,调查实用孵化率、发育经过、幼虫期生命力、死笼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按参试品种组合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1.3.3 杂交种比较试验

实验室比较试验,复壮系与生产系正反交各收蚁量2.0g,试验设计与原种比较试验一致。

2 结果和分析

2.1 复壮系的确定

试验从2009年春季开始进行了薪杭、白云四品系的充血复壮试验,充血后的材料于2009年秋季、2010年春季进行了两次亲本回交(见表1),在2010年秋季饲养所有的复壮材料,进行比较试验,综合分析饲养成绩,考虑到生产实际情况及选育饲养规模淘汰了薪杭甲 ×芙蓉、薪杭乙 ×芙蓉、白云甲 ×7532、白云乙×7532的复壮材料,因此到2011年春季只选留薪杭甲×932(即薪杭丙)、薪杭乙×932(薪杭丁)、白云甲×湘晖(白云丙)、白云乙×湘晖(白云丁)的复壮材料,该季采用混合育,通过蚕期、种茧、繁育调查结果显示体质和茧质都有明显的提高且卵质优良;2011年秋季开始进行四个复壮品系的纯化与固定工作,开展蛾区育,扩大饲养规模,在考虑各性状的综合平衡发展的基础上,择优同蛾区交配繁育继代,经过三代的培育复壮的材料已经基本趋于纯化稳定。2012年秋季进行了复壮系和生产系的母种对比试验,复壮系和生产系各品系全部采用4个单蛾育的处理,对比试验的调查成绩显示同品系的龄期经过、一日孵化率方面基本相同,在茧质成绩、虫蛹率及产卵性能等各方面复壮系都有所改良,其中虫蛹率方面复壮系达到了显著、极显著的水平,提高了该品种的强健性能,尤其在良卵率方面均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避免了生种的发生,调查内容见表2、表3。2013年春季在进一步扩大蛾区选育的同时,复壮系的原种和生产系的原种进行比较试验,秋季进行它们的杂交种比较试验。

表1 品种充血复壮的杂交设计形式

表2 复壮系与生产系母种对比试验主要饲养成绩表

表3 复壮系与生产系母种对比试验卵质成绩调查表

2.2 原种比较试验

经过复壮后的品种定名为薪杭丙、薪杭丁、白云丙、白云丁,于2013年春蚕同生产系的薪杭甲、薪杭乙、白云甲、白云乙进行了原种比较试验,以它们中日系各两品系正反交的蛾区作为一个试验小区,并以它们各自的三个重复小区的平均成绩作为对比调查内容。调查成绩显示它们蚕期与蛹期的发育经过基本相同,茧质方面的成绩也差异较小,在实用孵化率、虫蛹率及产卵性状等复壮系具有较强的优势(见表4),复壮系中、日系原种同生产系原种相比:实用孵化率高3.4%、8.2%,虫蛹率高4.4%、1.6%,良卵率高 8.5%、12.5%。

2.3 杂交种比较试验

2013年秋蚕期进行了杂交种比较试验(见表5)。通过调查,两对参试品种的5龄经过和全龄基本相同,眠起快而整齐;在定量调查的卵质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增幅为7.3%;在强健性和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上即4龄起蚕虫蛹率、产茧量、全茧量、茧层率、万蚕产茧层量、5龄50kg桑产茧量等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优势,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增幅均为5%以内。说明复壮系维持和提升了现行品种薪杭×白云的优良性状。

3 小结

蚕品种在推广应用数年后,往往会出现某些性状的改变,即通常所说的品种退化,因此使用多年后就需要进行复壮改良,如浙江省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对菁松、皓月进行复壮并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笔者针对江西省应用的薪杭、白云品种的退化现象采用了充血复壮的研究,试验室的结果证实经过复壮的品种在卵质方面得到了改良,避免了该品种发生生种对蚕种繁育的困扰,且虫质、茧质、产量等性状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良,为复壮品种进行生产上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依据。

复壮改良后品种(薪杭、白云)替代现有的生产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多点农村中试比较试验,验证复壮品种综合经济性状的优势,才能推动该品种在江西的应用与推广。

表4 原种对比试验调查成绩表

表5 杂交种的对比试验调查表

猜你喜欢

母种孵化率原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羊肚菌菌种比较试验
雄蚕品种“秋·华×平30”的孵化率与雄蚕率调查*
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鸡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