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弼时形势与政策教育思想初探

2014-03-19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任弼时前途形势

常 沛



任弼时形势与政策教育思想初探

常 沛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任弼时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十分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任弼时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系统的形势政策教育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形势政策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任弼时;形势与政策教育;创新

任弼时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十分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他认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们认清革命目的,团结革命力量,鼓舞革命士气的有效条件。他认为可以从党的政策和中心任务的宣传教育、国内基本形势的教育和革命前途的教育等三个方面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

一、围绕党的政策和中心任务的宣传教育

任弼时认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必要就不同阶段的党的主要政策、革命中心任务进行宣传教育,以保证不同时期的任务的完成。因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同党的目标、事业或者任务、实践息息相通、荣辱与共的”[1],当党的中心任务发生转变之后,任弼时认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宣传的内容也应随之而改变。在革命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城市之后,中国共产党也逐步在摸索、开辟乡村包围城市的道理,思想政治工作在环境、内容、任务、方法以及对象上都随之改变。

大革命时期,代表中国资产阶级的蒋介石断然脱离民族革命联合战线,屠杀工农领袖和共产主义者,处处充满着反动的空气。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样的气氛中召开了。任弼认为此次大会的意义在于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前途是要取得非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实现社会主义。在明确的革命前途的目标下,他认为青年团的任务应该是领导工农青年群众,参加争取革命领导权的斗争,反抗背叛民族利益的资产阶级并努力促成工农及小资产阶级的亲密联合。这次大会的重要意义之二在于确定了中国革命的远景和团的工作新方针,这也必将提高广大劳动民众的积极奋斗精神为中国革命努力。任弼时认为达到伟大的革命前途,共青团应该努力消除团内知识阶级的习性,要彻底变成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青年群众组织,还要努力在工农群众中扩大自己的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工作的重心由土地革命战争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党的革命路线也由土地革命、武装推翻国民党政权转变为积极开展国共合作,建立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针对革命重心任务的改变,在面临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的背景下,我党围绕新的革命任务开展了有力且有效地思想政治工作。他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战争中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需要花费和打仗一样的精力去保证战斗的胜利。在抗战时期,我们有必要竭尽全力地去向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宣传抗战的中心任务,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以保证广大群众参与作战的决心和积极性。主要是通过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让社会各界了解、认同和支持党的抗日主张。宣传的内容主要包括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地位等内容。任弼时还十分重视对我军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他说认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应该是每个战士具备红军读本中的基本常识。他认为战士要能够为苏维埃事业流血到底,就需要让他们深刻理解和坚决维护和执行党的基本政策。这些政策、路线、方针的了解和把握必须经过党的组织、政治机关、报纸等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方能提高指战员的这方面的政治素养。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制定者和宣传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者和组织者,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贯彻和执行,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主要贡献。在此过程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克服右倾错误,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争取社会各个阶级、各个政党的支持的重要使命。他认为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党要加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教育,动员一切力量,争取实现全民族的抗战。当时,华北的抗战局面,正面临着复杂的形势。蒋介石虽然口头上答应愿意与中国共产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他心怀鬼胎,梦想借日寇之手,来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此,他电令阎锡山等人搞妥协投降,把华北的大片国土拱手让给了日寇。在我们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一些人对蒋介石抱有幻想,竟然提出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机会主义口号,这无异于帮助蒋介石把共产党的手脚都捆起来。任弼时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总政治部任,一方面要协助朱德、彭德怀等同志指挥作战,同时还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

在抗战取得胜利的前夕,党已经认识到我们工作的重心应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时,全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是如何教育广大群众认识到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如何广泛吸收经济建设的力量。当时,任弼时要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让广大领导官兵,部队官兵,人民群众了解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入手,使他们了解“经济战线上的无能与失败则将导致政治上、军事上的失败。”并且还要着力通过党的思想教育使党内有能力的干部能够将革命精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中去,投身于社会建设。特别是在解放区时,任弼时认为全党当时的一个极为重大的任务就是有计划的组织解放区的经济事业。他认为,如果不能够在经济建设上取得成功,不能够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定要丧失我们的政治地位”,“经济战线的无能则将导致上、军事上的失败。”所以,任弼时强调要在全党进行经济建设的教育,要让更多的干部投入到经济建设和斗争中去。

二、切合时机地开展国内基本形势的宣传教育

任弼时认为只有开展有效的革命形势的宣传和教育才能够鼓舞广大官兵、人民对战争必胜的信心。特别是当战争进入到攻坚阶段的时候,面临着困难和严峻的革命形势,这样宣传教育能够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所以,任弼时认为党内有必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革命形势的宣传教育活动。在五卅惨案发生之后,任弼时就深刻体会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是经济政治压迫下的自然结果。”所以,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不仅仅是工人、学生发起反抗就能够抵挡的,我们需要鼓动全体中国民众抵挡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了号召全体民众团结一致掀起革命的高潮,就必须让广大民众了解帝国主义侵略的真相,特别是可以利用“帝国主义残杀同胞的事实,唤起一班同胞的同情。”来教育民众了解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形势。对于民众的宣传不应停留在文字上的宣传方法,而要亲自深入群众中去进行。在后来的青年团的工作中,任弼时也强调在对新加入共青团的学员要特别注意解释运动的政策、运动爆发的原因以及青年团在运动中的责任等内容。在工人运动的方面,他也认为要向工人解释罢工运动策略。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表了抗战宣言,号召全国团结起来,共同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党在这个时期,主要是针对抗日统一战线中出现的诸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不一致的情况,党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正确分析社会矛盾的变化,明确新的历史条件下革命的主要任务、目的、动力、对象和依靠力量、努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基本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因素抗日,使党内外一致拥护和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有效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对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任弼时也高度评价了抗日统一战线的作用,他在《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和国共合作的前途》一文中分析国民党放下国内矛盾,转向抗日的原因时,说到:“由于我们一年来统一战线的号召与努力,不但深入群众中而且影响到各军队上层分子,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得各派都公开谈抗日,加以我们的让步,更促成这一和平的实现。”

1940年左右,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欧洲的战局也在发生变化,这一切都影响着中国的抗战局势。日本帝国主义将利用德国在欧洲的有利形势继续侵略中国,企图在占领中国后向南方推进战争。日本在南方的目标是英、美、法等国的殖民地国家,这就引怒了美国。为了防止日本继续向南作战,美国决定支持中国抗日。 在政治局的会议上,任弼时比较客观的分析了国际形势,他认为我党的应该努力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并要不断的扩大力量,使亲日派难以投降。他认为,要在全国宣传抗日的有利形势,要向全国人民号召要继续支持抗日统一战线。在党内,任弼时认为要结合战争局势,对党员加强统一战线教育、阶级教育和策略教育。会后,任弼时撰写了《为彻底实现抗战建国纲领而斗争》一文,详细阐述了他的以上观点。他认为,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我们要一致对外,反对破坏团结的种种行径。要不断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完成建国抗战的伟业。

当抗战进入到最后反攻阶段时,虽离胜利不远,但是过程的确十分艰苦。许多的官兵,群众很难看到战争胜利的希望,甚至还可能会受失败主义的理论的影响,产生革命失败的错误思想,严重时,甚至会使革命的成果功亏一篑。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中曾号召共产党人要把革命的光明前途向人民宣传,他希望把世界进步的情况和光明的前途,常常向人民宣传,使人民建立起胜利的信心。因此,任弼时认为有必要对革命形势、可能存在的困难进行正面的宣传教育,帮助广大的官兵、群众树立战争必胜的信心和毅力,克服失败主义等错误思想和情绪的影响。

抗战胜利之后,中国革命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以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人民大众同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日本投降后,党的方针是要建立一个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1945年8月2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三大口号,并要求对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与此同时,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大肆夺取胜利的果实,打着“和平建国”的口号欺瞒人民,以期开展内战。在这种情况下,在国内产生了对内战爆发的麻痹思想以及对于战争爆发的恐慌心理。对于革命形势和前途,广大群众、军队、甚至是党员都不明朗。为了使革命形势明朗化,教育全党全军及全国人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先后发表了《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关于重庆谈判》、《关于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等重要文章。这些文章对形势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估计;对国民党的反动本质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教育了全党、全军及全国各族人民。任弼时在新的形势下,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新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认为要向群众宣传“国民党内的主要统治集团是违背世界主趋势的,他实行消极的抗战政策与反人民的国内政策”,宣传和动员群众的目的就“在于发展进步民主力量,争取中间力量,分化和孤立这一反动集团”。

三、多途径开展革命前途的宣传教育

在历次的革命运动、各个革命团体的斗争中,都不免要向参与革命斗争的群众宣传革命的前途以鼓舞其高涨的革命斗志。任弼时在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结青年团在各次运动中的经验教训时就表示,过去青年团的运动由于有资产阶级参与,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明确的革命前途。此次大会的召开要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应争得非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实现”。所以,他认为此次会议的召开的意义之一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明确中国革命的目标、前途以及青年团工作的具体方针。他认为这样有助于提高广大群众为远大的革命目标而积极奋斗的精神。特别是在国共合作破裂之后,中国的前途在哪里?党的任务和策略又应该如何调整?对于这些问题,任弼时认为,国共合作破裂之后的前途有两种,一是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继续受帝国主义的控制,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二是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受苏联的影响而迅速成长起来。他认为,第二种前途是有可能实现的。特别是因为当时农村暴动发动的声势浩大,所以,实现的可能性比第一种前途实现的可能性要更大。

大革命时期,任弼时主持江苏省委的宣传工作时,他通过宣传党的“六大”的政治路线和斗争策略,激发群众的斗争热情,让群众明白他们参与的革命前途是什么。在省委的领导和他的组织下,通过出版报纸和刊物,以生动形象的内容,向工人们报道各地工农斗争的内容;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阴谋;同时,它还注意介绍苏联的新面貌,让工人同胞们畅想新的生活,为革命的继续推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还组织宣传队,工人斗争广泛兴起之后,每逢纪念日,省委都会按中央的统一部署组织各区开展规模大小不等的集会、游行以及示威活动;还有,教育和训练党的基层干部,通过办党员训练班对上海党组织中涌进的新党员进行培训,以培养他们成为党组织的基层干部。省委宣传部在由任弼时为代表的省委的具体领导下,成立了三人委员会,采取流动和固定的两种形式对学员进行训练。训练班训练的内容十分广,包括党的建设、职工运动、支部工作以及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革命前途的教育等。

通过任弼时在中国革命时期,细致、深入且适时的关于党的中心任务、革命形势、革命前途方面的教育,帮助党员、军队官兵和人民百姓真正了解和认清革命政策、形势和目标,有效地团结了革命力量,极大地鼓舞了革命士气,为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思想上的坚实基础。任弼时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系统的形势政策教育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形势政策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04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在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时要注意结合日常生活的各种实际问题 要结合社会现实去宣传。高校“形势政策”课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大学生从对现实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明确立场 从而逐渐培养正确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首先要努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上下功夫,积极拓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空间,努力做到学生易学乐思;

二要在有效性上下功夫,课程内容不仅要“进教材,进课堂”,而且要“进头脑,进行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到社会实践中。

三要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能够将时事政治理论的意识形态特性和教育的生活性有机融合在一起,利用好学生自身蕴含的教学资源,就地取材,活用资源,高频率实现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的兼容性,促使他们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和同伴的意义。

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1] 刘建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7.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任弼时. 任弼时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01. 6. 8. 132. 386. 26.

[5] 蔡庆新,姚勇.任弼时的非常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 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5.

[7]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工作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 蔡庆新.论任弼时在五卅运动前后关于青年运动的战略策略思想[J].党的文献,1999,(3).

Ren-Bishi’s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Idea and the College Lesson Innovation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CHANG Pei

(College of Marxism,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Ren Bishi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situation and policies in the long revolutionary career which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novation policy. Through innovation of "Situation and Policies" Teaching mode that can help students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maste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s guideline,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It can help students correctly apply the Marxist analysis of ideas and solve problems, so as to stimulate students' patriotic enthusiasm and enhance their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n Bishi;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Innovation

常沛(1981-),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委托项目(2012W011).

D261.3

A

2095-414X(2014)01-0057-04

猜你喜欢

任弼时前途形势
善于正确解决复杂重大问题的任弼时
任弼时的军事思想和实践
任弼时:一条“幸福渠”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共享汽车前途未卜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
那些自毁前途的明星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适应形势 增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