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影响及启示

2014-03-19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纺织业纺织工业

王 艳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影响及启示

王 艳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9)

19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洋务运动重点举办民用工业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时期。洋务运动时期对西方机器、技术等的引进促进了我国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洋务运动时期的纺织业又存在一定的弊端,严重制约了纺织业的长远发展。研究洋务纺织企业的发展情况,力图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得到启示,从而为改善近代纺织工业的境遇提供可行性策略。

洋务运动;纺织工业;影响;启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的纺织工业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烙印。那时候我国纺织工业生存发展的历史是引进、消化和推广西方近代纺织技术的历史,同时也是近代机器纺织大工业在我国慢慢形成的历史。“中国的19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洋务运动重点兴办民用工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兴办的机器工业中纺织工业占有重大比重”[1]。

一、洋务派大力发展纺织工业的原因

纺织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男耕女织”的生活模式延续了很多年,鸦片战争之前的纺织业是纯手工的纺织,机器纺织是未曾有的。鸦片战争的爆发,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但也迫使中国人民开始注意西方的机器生产等先进技术。用机器纺织,生产效率高,成本降低,再加上资本主义国家在鸦片战争之后利用种种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低税率和倾销政策等手段,使得资本主义国家能够大量地以低价向中国输入洋布。当时中国的老百姓生活极度困难,迫于生计,他们只能选择购买洋布而舍弃价高的土布,舍土布而买洋布者比比皆是,并从沿海逐渐渗透到内地,正如郑观应所说:“衣大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八九”[2]。还有“进口的英国棉纺织品总值从战前的年40余万两猛增至战后的1000万两,乃至50-60年代的2000-3000万两”[3],仅次于鸦片的进口数,纺织品进口增加的速度可想而知,我国传统手工纺织业所受打击的严重程度同样可想而知。老百姓一日离不开衣服,衣服离不开纺织,所以纺织业在一个民族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占据了一个民族的纺织业的市场,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影响这个民族的经济、政治等,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基于这点考虑,才在鸦片战争之后调整了输入中国的商品结构,大为减少与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基本无关的钟表、呢绒、刀叉等物的进口,急剧增加与人民生活最接近的尤其是与衣食有关的物品。洋务派认清形势后,便大力提倡发展民族纺织业,保护国内市场,以抵制洋商,挽回利权,从而挽救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清朝统治。当时纺织工业与轮船航运、电线电报、煤铁矿务的开采与冶炼并列为洋务派举办的四大洋务民用工业企业。“兴办近代纺织工业,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4],当时建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纺织类企业,如由李鸿章筹建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左宗棠筹建的甘肃兰州织呢局,张之洞筹建的湖北织布局等。

二、洋务运动对近代纺织工业的积极影响

(一)引进和改善纺织工具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地向中国输入洋布、洋纱,破坏中国的国内市场,洋务派对此深感不安,“他们认为长此下去,必定造成财源不保,白银外流,认为只有购置机器,设立布局,才能保我利源,堵塞漏卮”[1]。从此,他们开始帮助引导企业大量地引进西方机器,兴办近代纺织企业。华盛纺织总厂是在上海机器织布局焚于火后的基础上重建的,它建成后便购买了大量的纺织机器,“新局现有布机一千五百台,纱锭七万枚”[5]。1888年张之洞在创建湖北织布局时就“请驻英公使刘瑞芬订购布机1000张,纱锭3万枚和相应的各种机器”[6]。洋务派不仅鼓励纺织企业引进西方机器,也提倡发展中国自己的纺织机器制造业,例如成立于1882年的上海永昌机器厂就是最早仿制缫丝的工厂。当时永昌仿造的意大利式缫丝车及丝厂用的小马力蒸汽机畅销于江浙一带,为那些地区的机器缫丝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将机器引入纺织,对中国的纺织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机器纺织比手工纺织要先进得多,它改善了纺织业的生产方式,好的生产方式必然带动生产力的提高。虽然当时的纺织机器制造业多是仿制洋人的机器,但它已经带领中国纺织业向着近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洋务运动时期对西方机器的引进为纺织业的近代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引入西方先进纺织技术和培养新式纺织工人

洋务运动时期的纺织工业不仅大量引进西方机器,还注意对有关纺织工业的技术的引进。机器纺织不同于手工纺织,它要求纺织工人掌握新的纺织技术。当时的纺织企业在引进西方机器的同时,也聘请洋人作为工人,一方面指导企业的日常生产,另一方面教导中国工人掌握机器纺织的相关技术,但由于洋匠并不想真正地教会中国工人纺织技术,因此总是欺压中国工人,不认真传授技艺,导致中国工人无法学到全面的、先进的技艺。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纺织工人已经开始接触机器纺织的相关技术,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洋布的质量比中国土布的质量要好,耐用性高,这源于西方棉花的高质量,为此,洋务派还特别注重引进西方的棉籽自种。例如郑观应曾在80年代、90年代两次引进美国的棉籽试种。张之洞同样很注意棉花的改进,他于建厂(湖北纺织官局)之初就让驻美使节崔国因代购二吨好棉籽寄往汉口。但后来“由于播种时间过期,种子与气候、土性不适宜等原因而收成不理想,但还是接二连三地种植试验”[6]。虽然引进、学习西方纺织技术的成效不是很理想,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批掌握先进机器纺织技术的工人,并且开始尝试通过对原料的创新来提高生产的做法,这对于传统的手工纺织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为纺织业的近代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引入西方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

洋务运动将近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引入到中国传统的纺织业中,打破了由来已久的手工作坊的的生产模式。洋务运动时期的纺织工厂主要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官办工厂,主要由清政府出资创办并直接经营,如张之洞在湖北所设的纺织官局。官商合办工厂是洋务派官僚利用和控制私人资本的形式之一,如华新纺织新局。官督商办是当时纺织工厂采取的主要形式,它在“形式上效仿西方的股份制,既招商入股,又设商董作为入股商人的代表”[7],并在企业内部制定规章条款来规范企业的发展。这些企业的实际大权基本上都掌握在官僚的手中,商人受着官僚的严重压迫,洋务纺织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封建经营方式的成分,但它的进步是不可否认的。这些以官督商办形式为主要代表的纺织企业拉开了中国企业的近代化管理的序幕,同时官督商办企业也为民间企业的创办开辟了航路。

三、洋务运动对近代纺织工业的消极影响及原因

洋务运动期间设立的纺织企业大部分在创建初期规模宏大,赢利丰厚,但越到后期,问题越多。随着甲午战争的的失败,洋务运动的结束,洋务纺织企业大都以失败告终。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外因,导致洋务纺织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企业自身。

(一)官督商办的经营体制扰乱纺织工业的正常发展

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企业广泛采取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经营组织形式,其中以官督商办最为普及。所谓官督商办,就是政府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吸收私人资本投资,政府在开办之初通常也会垫拨一批官款,但企业必须分年摊还。另外企业的实际大权由政府大官僚及其所委派的总办等直接控制,入股的商人只是按股份多寡参与经营管理,但企业的日常盈亏却由商人负责,与官无关。政府里的人员对近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知之甚少,更不懂得纺织技术,但“他们却把官场习气和腐朽作风带到了企业,使它成了委官放缺、招朋纳友、营私舞弊的场所。为了安置私人,他们设置了数量众多的机构,导致机构重叠,分工不明,人浮于事,效率低下”[7]。而且官员在企业内部制定了门类繁多的规章制度,不是不切实际,就是从不实施,如一纸空文,使得管理工作十分混乱,严重浪费。许多官员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中饱私囊。在这样的经营管理下,大多数企业投产不久,便因开支浩大最终走上亏损和失败的道路。官督商办的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处理不好官与商的关系。官僚控制着企业的实际大权,商人一般只负责日常生产。企业如果赢利,要先摊还政府垫款,企业如果亏损,官僚不负任何责任,还可以最先得到补偿,而后商人才能顾及自己的利益。追逐利润一向是商人创办企业的主要目标,利益得不到保障,就会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郑观应曾尖锐地斥责官督商办说:“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8]。

(二)盲目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当时西方的先进技术,已经是建立在一定科学基础上的近代技术,落后国家在引进这些技术,建立近代企业时,客观上要求按照科学的规律,事先有一个全盘的计划,有步骤地引进,避免盲目引进,如此才可以充分发挥引进西方技术的作用,然而在一方面,洋务派是做的很差的。洋务派对西方近代技术缺乏全面的了解,也就不可能在引进之前有一个全盘的计划。洋务派在创办近代企业时总是想到什么才做什么,几乎都不事先考虑。张之洞在筹建武昌纱局时订购了上等精利机器9.07万余锭,这些机器运到湖北后,因张之洞调任两江总督而把它们运往两江,两江由于不能设厂又只好运往上海。张骞在讲述这批纺织机器时说:“机至上海运鄂,鄂督调江,江不能设,则又运沪,随机洋匠一人,月俸四百金,前后凡五年,凡运鄂、运江、运沪之费,栈于上海地租、栈租、保险之费,洋匠月俸之费,洋行月息之费,统计近八十三万两”[5]。这批机器运来运去长达五年之久,锈蚀十分严重,极度浪费,洋务派的盲目性由此可见。

(三)商人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

洋务运动时期纺织工业难以发展壮大也受制于当时商人的普遍精神。当时的商人取得一定的财产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习惯于将钱财用于投资房屋、当铺、钱庄等,而不是像西方企业家那样用于购买机器或引进先进技术来扩大再生产,如“盛宣怀拥有巨额的财产,但其财产的大部分却被用传统的方法投资于当铺、钱庄、土地及其他不动产,这种财富的非工业性消费转移构成了其实业活动的严重障碍,也是他缺少企业家精神的一个突出证明”[9]。当时商人的这种目光短浅的做法,使得纺织等工业的发展难以取得快速的发展。

四、洋务运动时期纺织工业发展的若干启示

正所谓以古为鉴,我们应当从洋务运动时期纺织业发展的得失中略窥我国现代民族纺织业生存发展的内外环境,对今天处于全球化竞争背景下的我国纺织企业的发展不无借鉴意义。

(一)改革重组国营纺织企业

由官督商办企业很容易想到现在的国营企业,但是两者不是完全等同的。官督商办企业是政府只行使督促检查之职责,并不参与经营,而现在的国营企业是政府直接参与管理经营。虽然两者有所区别,但由于都跟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官督商办体制的研究仍然对现在国营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指导意义。我国的纺织业发展很早,早起著名的“上青天”(上海、青岛、天津)时代里国营企业占据了绝对的位置。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国营企业盛极一时,但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到来,受制于不良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迫于巨大的竞争压力,这些纺织国营企业纷纷倒闭、破产,纺织国营企业改革重组的任务迫在眉睫。首先,政府要转变自己的职能,取消或减少对企业的控制,吸收外资进入企业,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引入外国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高技能的人员,让企业有机会学习并按照成功的经验实施科学管理,将企业转亏为盈,进而利用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促进我国纺织工业健康长远的发展。同时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如帮助企业优秀人才出国学习,在税收方面给予企业优惠等。现阶段将国有独资企业转向国有控股和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是一条必然选择并认真践行的道路。国有企业亟需通过机制的转换,使企业本身的运行模式符合市场的基本要求,为提高竞争力准备一个较好的基础,从而将我国国有企业从低效亏损的阴影中拽出来,将我国纺织工业做大做强。

(二)加强纺织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的纺织工业发展较早,有良好的基础,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力却越来越低,究其原因,技术上的落后首当其冲。我国纺织企业的技术多停留在低层次,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低。我国纺织业原料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如果技术创新做的好,那我国的纺织业会有很大的优势。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响应洋务运动所提倡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精神。但需要注意的是引进技术时不能全盘引进,看什么好就引进什么,要结合我国纺织业的实际情况有所借鉴地引进。同时要做好引进的计划,高瞻远瞩,切忌盲目引进,以免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引进的技术还要及时的消化和吸收,将别人的技术变为自己的技术。另一方面,我国纺织业要立足于自主创新,这是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为关键的地方。引进别人的东西必然要受制于别人,就好像洋务纺织企业在创办时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但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因此当时中国引进的许多机器和技术都不是处于世界最领先的水平,有的根本就不适合中国纺织业使用。另外,许多企业高薪聘请洋匠作为技术顾问,但洋匠大部分都挟奇居奇,唯利是图,有的还敲诈勒索,使企业难以发展。如果是自己研究出来的技术就有一定的自主权,同时还可以凭借先进的技术优势垄断并开拓市场,而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我们的市场就容易被外国占领,我们将永远处于被动。

(三)认真做好规划和密切关注市场

洋务纺织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规模一般较为宏大,生产经营都是尽自己所能,生产的越多越好,很少考虑实际的市场需求。这样做的结果是往往导致许多产品积压在库房里卖不出去,浪费严重,而且像衣服这样的纺织品只在一定的时间里盛行,过了那个时间段,再生产的话就没有多大市场可言了。企业在投入生产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市场做调查,调查市场需要什么,需要多少等等。根据市场的需要,才能决定企业生产的规模,从而将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这样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纺织业的发展要注意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潮流的脚步。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消费者对于纺织品的需求呈现多样性和多变性,那么纺织企业就要及时观察市场动向,生产适合消费者口味的产品,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许多老的纺织企业总是一味地守着旧机器生产早已过时的产品,自然要被市场淘汰。

(四)转变商人落后思想

在现代社会,我们还要极力提倡商人转变其头脑中的封建残余思想,积极学习西方商人开拓进取的精神。中国商人兴办企业要有远大的报负,不能再将发展的目标定在投资扩大私人的土地、房屋等上面,而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引进更先进的机器和更高超的技术上面,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要能具备足够的力量与外商相抗衡。另外一个需要中国商人改善的地方就是在国外市场上中国商人之间要加强合作,相互帮助,形成一个团体,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这样才更有实力与外商竞争,而不是相互挖墙脚,你死我活地斗争,最终两败俱伤,却让外商渔翁得利。

近代纺织工业在洋务运动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纺织工业的发展又有着不可避免的弊端,洋务运动对近代纺织工业的消极影响严重制约了纺织工业的长远发展。如今我们无法用量化的手段来评价洋务运动对近代纺织工业的影响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以历史为明镜,得出经验教训来促进现代纺织业的更好发展,这才是研究历史最有意义的地方。

[1] 曹振宇.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及其意义[J].商场现代化,2008,(31):354.

[2] 郑观应.盛世危言•纺织(卷四)[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402.

[3] 夏东元.郑观应集(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715.

[4] 魏上吼.洋务运动与近代纺织工业[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4,(20):8.

[5] 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M].北京:三联书店,1957.1076.941.

[6]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修订本)[M].上海:华东出版社,1996.236,242.

[7] 丁汉镛.试论近代中国纺织企业经营管理的历史演变和经验[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4,(20):

[8] 夏东元.郑观应集(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1370.

[9] 陈明杰.盛宣怀与华盛纺织总厂[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7,(19):104.

The Revelation of Enterprises in Westernization of Texti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WANG Yan

(He 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Anhui 230009, China)

The early 1870's to 90's is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and also the key civil industrial time, it was period of the rise of modern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in machine, technology, etc.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But also because of specific time background,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period of textile industry has some drawbacks,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The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textile industry in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and get some useful enlightenment so as to help the modern textile industry to get rid of troubl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Textile Industry; Influence; Enlightenment

王艳(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及当代性研究.

F40

A

2095-414X(2014)01-0023-04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纺织业纺织工业
2021年度纺织工业标准化发展报告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选载
隆重推出:2020/2021《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纺织业觅路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关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性质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