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德育途径的探索
2014-03-19孙元儒
孙元儒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之间的竞争也就成了综合素质的竞争。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育人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做一探讨。
1 教书育人
过去一直认为教书育人仅限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只要教书就要承担育人的责任,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除了思想政治课发挥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外,其他学科也要充分挖掘德育素材对学生实施德育。在教师的根本任务中,既包括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也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教书育人要掌握正确的途径和方法。首先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教书育人;其二,要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三,要运用第二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能力;其四,教师要深入学生中与学生交朋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 管理育人
管理育人可以保障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管理活动对学生德育的影响主要集中于3个领域:校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它通过学校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直接引导、协调、规范和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秩序。管理育人是管理的内在要求,能够促进管理工作的完善,促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素质的提高,管理育人工作的大力开展有利于高校塑造良好的形象,也能保证办学目标的实现。
管理育人的主要途径有:(1)制度育人。在学校管理的任一方面,都需要根据法律法规,认真制定出各项具体的规章制度,确定学生应遵守的校纪校规;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宣讲,使学生充分理解其重要性及内容,并确立遵纪守法观念;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利用奖惩手段,使学生的优秀行为得到正向强化而继续保持和发扬,不良行为则因惩罚的负强化作用而逐渐减少。只要制度的制定、宣讲与贯彻执行是适当的,定会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秩序,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制度的育人作用有时是间接的,通过它对教师、后勤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自身的规范发挥出来,而总的来说,制度育人应当是管理育人最主要的途径。(2)活动锻炼育人。在这方面,管理育人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它较易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能组织很多可直接对学生产生正向影响的活动,这类活动包括建校劳动、社会服务活动、文体活动等,公益性与集体精神是活动设计的两大主旨。通过活动的实践锻炼,学生在正确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反复运用习得的社会规范处理所遇到的各种问题。(3)人格育人。管理者的自我形象与道德人格是一种德育力量,管理者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或学习的榜样。管理者的人格育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的自律层次,要求每位管理者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认真、努力地完成本职工作;二是提高性的先进层次,即管理者具有质量管理意识,做到忘我工作、大公无私,并能以自身优秀行为影响和带动他人共同前进。
3 环境育人
德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利用、改造环境甚至创造有利的德育环境。管理营造出的育人环境可分两类: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前者由校园卫生管理、建筑与绿化管理、景点规划与设置、教室布置的设计与管理等组成,整洁美丽的校容校貌与清新雅致的班级陈设会直接使学生受到陶冶,并养成珍惜他人劳动成果、遵守校园生活秩序和社会公德的习惯。在物质环境中,标语牌、校园雕塑、宣传栏等会让人直接感受到美,但从本质上说,它们更是精神环境的物质载体,所体现的是学校的教风、学风、道德风尚和整体风貌。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也会促进校内各部门同心协力,营造与管理导向相一致的精神氛围。
4 服务育人
“育人先育己,育己要正德”,要做到服务育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一支“团结、协调、务实、高效”的后勤队伍。加强后勤人员的思想政治学习,改变他们的服务观念,树立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做到主动、热情、周到,针对不同的群体实施个性化服务。要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温馨的校园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在生活上,每学期学校领导、学校教师都要组织帮助贫困生的活动,使贫困生感受到温暖。在日常管理中,学校要求班主任对每位学生生活上的困难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是否生病、饭菜票是否足够等,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
(2)在思想上要求班主任及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动态,做到听其言、察其颜、观其行、思其想。为了使班主任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首先学校设立了寝室汇报制度、班情汇报制度,及时反馈学生状况。其次学校还要求班主任每周召开班干部会议,及时了解班级情况。
(3)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定期思想教育。在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注意尊重学生,要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促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此,学校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举办了以下教育讲座:①青春期心理教育,使学生走出青春期“沼泽地”,避免惊慌恐惧。②情感心理教育,使学生知道如何有效调控自身情绪。③个性心理教育,使学生了解自身个性,克服心理障碍。④学习心理教育,目前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学习有关,因此对学生进行疏导特别关键。⑤问题行为心理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打架、上网成瘾等行为进行教育。
5 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1)德育功能。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可以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的要求时,学生就会进行自我调节矫正。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形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反过来,一个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第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多彩的校园文化能够适应学生精神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避免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当今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在轻松的心境下,可增强进取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际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美育功能。爱美是人的天性,学生也不例外。但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他们追求美,却不善于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误以丑为美;他们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于追求内在美,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词语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语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3)实践功能。随着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青年学生面临着人才市场和优化劳动组合等种种考验。因此,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努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竞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学生在竞争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竞争实力。
未来社会对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娇生惯养,交际能力较差。因此,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既给学生提供了交际场所,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要使学校德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