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中国”: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理念的新发展

2014-03-19

关键词:美丽中国美丽建设

谢 磊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一、“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及其深刻内涵

1.“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且振奋人心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一个突出亮点是,胡锦涛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胡锦涛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39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更是进一步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

“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和深化,体现了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基本主张,而这个过程也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观念上的更新、消费行为的改变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公众全方位的参与,绿色价值观引导的绿色政策、绿色生产、绿色消费逐步到位,一个美丽的中国才会如约而至”[3]。正如许多专家学者已经解读过的那样,在十八大报告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是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大大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体系。

2.“美丽中国”概念的内涵

“美丽中国”概念源自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大力推行生态文明”,提出这个概念主要反映的是党在新时期对我国生态建设的新见解和新目标。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长期以来忽视生态保护,出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局面。现在,党和政府以及广大普通民众已经充分认识到,只要速度而不管质量和破坏生态平衡的发展模式并不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开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比如,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通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在环保领域做到了有法可依,并且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惩治力度;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环保总局升级为环保部;各种草根性民间环保组织也在加强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等。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是行之有效的,有利于在新时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促进“美丽中国”的最终实现。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美丽中国”的深刻内涵不仅仅只是体现在“生态文明”这一个维度,建设“美丽中国”同时也包含了“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基本元素,也是对“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概念在新时期发展的一个新目标和总体新要求。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美丽”是指“使人看了产生快感的;好看。”[4]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是从这个方面对“美丽”进行普遍意义上的理解。当形容某个人“美丽”时,所表达的意思主要是强调这个人外表好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美丽”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重视外表“美”之外,人们也更加重视内涵,认为只有达到“内外兼修”才是一种全面的“美”。在新华社授权发布的十八大报告英文官方版中,“美丽中国”被翻译成“beautiful country”,与汉语相比,英语对于“beautiful”的解释更加精确,强调不仅是在感官(sense),同时也在心智(mind)上给人带来愉悦感①《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beautiful”的解释是“giving pleasure to the senses or the mind”。参见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李北达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四版增补版,第210页)。。这种“美”有两个特点:第一,美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美;第二,强调美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有机统一。“美丽中国”同样也蕴含了这样两个特点,即:“美丽中国”是一种全方位的美;“美丽中国”必须要得到其他国家的普遍承认,才是一种真实的“美丽”。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党的一个重要工作目标是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多个层面,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决定》更进一步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因此对于“美丽中国”的解释,不能仅仅局限在“生态文明”一个概念下单独考量,还需要对“美丽中国”的理解有所延伸,“美丽中国”概念也应该同时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发展模式。党和国家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改善社会民生和创新管理以及推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实际上是有机统一到建设“美丽中国”这个总体目标上的。因此,“美丽中国”应该是对“五位一体”发展模式的一个总体概述。

二、“美丽中国”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1.“美丽中国”是和谐社会理念的必然延伸

在十八大报告第六部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胡锦涛提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24字方针”,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31-32。 “三个倡导”涵盖了国家、社会(制度)和个人三个层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格局有机联系。“如果没有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不能保证国家的富强、和谐,也不能保障个人的敬业、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的主体,既包括政党和国家,也包括广大人民群众,但最主要的主体应是个人,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5]。实际上,自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这一体系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条件和目标之一,尤其是“24字方针”的前16个字,包含了建设“美丽中国”所应该追求的主要目标以及在现代化总体建设中需要高度重视的内容。“美丽中国”的实现自然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但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国家在其中的主导作用以及社会制度层面建设的完善程度。只有国家高度重视,发挥好制度层面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一个整体性的全面发展格局。因此,“美丽中国”是和谐社会理念的必然延伸。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比较全面地涵盖了新时期、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主要内容。习近平谈到:“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习总书记的话涵盖了新时期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国内也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比如长期过度重视投资和出口,却忽视了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一段时间以来,民众收入增加缓慢、物价水平增幅过快、社会保障制度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腐败现象比较严重、民主法治建设亟待完善等。对于这些问题,群众并不是很满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加以应对。习近平在全国直播的记者见面会上提及这些问题,既是党的政治生活的一个进步,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群众立场,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努力。

2.建设“美丽中国”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相连

从国内层面来看,建设“美丽中国”也是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相连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直是党在长期工作中所坚持的奋斗目标和工作要求。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和奋斗目标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美丽中国”的努力目标,也是为了实现这样的“美好生活”,因此,“美丽中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必然理论延伸。建设“美丽中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两者紧密结合,实现了有机统一。“和谐社会”作为一种宏大的理论体系,也蕴含了“五位一体”的基本发展要求。“美丽中国”概念包含了“五位一体”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因此这两个概念可以完全统一到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大发展的大背景中。建设“美丽中国”既是新时期、新阶段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一种新的表述方式和奋斗目标,同时提出这个概念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在新的时期抓住历史发展机遇,从而在国内层面形成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模式。由此可见,“美丽中国”既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相连,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和关键阶段。

三、“美丽中国”视阈下的和谐世界

1.他国对“美丽中国”的真实认知

2008年5~6月,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和中央电视台控股的中视传媒公司历经四年拍摄的六集纪录片《美丽中国》(BBC版本片名叫WildChina)在英国首映,之后该片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有播出,这部纪录片在西方国家播出时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收视率①BBC给出的具体收视情况是:第1集到第6集的收视率分别为11%、10.6%、12%、13.7%、13.3%和10%(参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Wild_China#Episodes,2014年4月25日访问)。,2011年1月1日,该片的中文版本也首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美丽中国》拍摄了中国50多个国家级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6种中国珍奇野生动植物和30多个民族的生活故事,展现了中国壮丽的自然人文景观。这部纪录片不仅在国内,也在国际上取得了良好声誉,曾获得第30届“艾美奖新闻与纪录片大奖”最佳自然历史纪录片摄影奖、最佳剪辑奖和最佳音乐与音效奖等几项重要的国际性奖项。

在当今国际社会,“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较新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八大报告中更进一步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1]30。《美丽中国》纪录片在国际范围内取得的巨大成功,体现了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的逐步增强,这对促进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媒体人和国外媒体人的通力合作,也是促进双方相互理解,增强互信关系建立的一种重要方式。该纪录片第二集《云翔天边》的中方制片人就曾指出,与BBC的合作其实是从彼此互不信任开始的。因为“双方都有自己的调研队伍,但英方一开始不相信中方提供的材料,谁都不相信对方,而每次到现场拍摄的时候,发现中方的调研比较正确,信任就是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的”[7]。

事实上,一个国家自认为是“美丽的”、“强大的”、“伟大的”,或者是“引导人类文明的灯塔”,但这些感知只是自我认识,甚至更多的是对自身的宣传而非真实国家形象的展现。因此,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需要避免出现类似的误区,在扩展本国形象的时候更需要的是一种道德感召力而非灌输式的说教[8]。2011年年初在纽约时代广场上播放的中国国家形象片就是一个被广泛引用的负面案例。尽管这部形象片标志着中国正在以一个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到国际体系中,但在这个案例中,主题选择和方式运用都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许多批评者认为,对于外国观众来说,由于他们对宣传片出现的人物并不熟悉,所以要让他们正确领会宣传片想传递的信息显得非常困难;还有人认为,中国政府在长达四周的时间里选择播放超过8 000次的形象片显得有些过度,容易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9]。因此,在选择目标受众的时候,中国需要做到的是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来扩展自己的国家形象,而不是自说自话。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其他国家民众是如何看待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个国家到底在国际社会中主要扮演的是积极还是消极角色,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美丽”还是“丑陋”的最根本指标。根据BBC联合著名民意调查公司GlobeScan每年所做的国家形象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08~2013年的六年时间里,全世界范围认为中国主要持积极影响的民众比率分别为47%、39%、41%、44%、50%和42%,而认为中国主要持消极影响的民众比例分别为32%、40%、38%、38%、31%和39%[10]。整体上看,各国普通民众对中国主要持积极立场的比率在这几年时间里保持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但与在这个调查中处于前几位的国家相比,认为中国在世界事务中主要扮演积极角色的比率往往相差了10~20个百分点,而且对中国具有良好认知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与中国一直有良好关系的第三世界国家,西方大国对中国的看法往往主要呈负面立场。因此,中国在改善自己国家形象的过程中仍任重道远。

所以,除了在国内层面要做到“五位一体”发展模式之外,建设“美丽中国”还亟待扩大国外民众对中国的积极认知。国外普通民众对中国的感观,除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和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外,往往还受到西方一些媒体和政府不负责任的负面宣传的影响,比如,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中国的军费快速增长;中国的廉价商品和劳动力导致这些国家的普通民众失业;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掠夺各种自然资源;等等。这些观点具体表现为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①参见Richard Bernstein and Ross H. Munro: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8; Evan S. Medeiros:China, WMD Proliferation, and the “China Threat” Debate,Issues & Studies, Vol. 36, No. 1, 2000, pp. 19-48; Jian-Xiang Bi:The Confucian Culture Threat: Perceptions and Misperceptions,Issues & Studies, Vol. 36, No. 1, 2000, pp. 120-142; David Lampton:Same Bed, Different Dreams: Managing U S-China Relations, 1989-2000, Berkley and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1等。,这些所谓的“威胁”,并没有随中国改善国际形象的努力有所缓解,反而是伴随中国经济、军事力量的不断增长而具有了更大的市场。再以BBC在2011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为例,根据其对27个国家28 619名民众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国经济力量增长持正面/负面评价的分别为45%和40%(2005年的类似调查两者分别为50%和34%),对中国军事力量增长持正面/负面评价的更是分别为22%和63%(2005年的类似调查两者分别为25%和61%)[11],而“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1]48是改善和促进中国正面国家形象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在国外普通民众心中树立了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进而才有助于形成对“更加美丽的中国”的普遍认知。

2.“美丽中国”是和谐世界理念的必然延伸

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出席雅加达亚非峰会时首次提出要努力“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的政治理念,在之后的各种外交场合,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对这个理念加以详细论述,在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也对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个概念以较多的篇幅加以阐述。

“和谐世界”的核心概念是“和而不同”,“中国将一如既往地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履行国际义务,同各国一道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繁荣”[12]。 “和谐世界”要求在处理对外关系和各种国际事务的时候,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历史上的大国在处理对外事务时,倚重的工具主要是权力,选择的方式往往是“仗势欺人”,从而导致了国际关系中的非民主化,以及大国和小国关系出现严重的不平(对)等性。在这种非对称关系中,小国只是出于对大国权力的恐惧而选择顺从(deference),而非因为大国的道德感召力而表示诚服(submission)②参见布兰特利·沃马克:《清代亚洲非对称关系的层次与多样性》(《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第4期,第136-138页)。应该说,“顺从”主要体现的是小国处理对外关系中的一种工具理性,即“成本-收益”分析是小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中考虑的主要因素;而“诚服”则主要是一种价值理性,更多体现的是小国对大国价值观的认同和推崇,如历史上中国与藩属国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的是一种价值理性而非工具理性。,而“和谐世界”的提出,最终的动因之一就是回应“中国威胁论”。

因此,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中国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国际事务,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但是,这种更加广泛和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应该与上述提到的历史上的大国做法有较大的区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要求党和政府从国际层面入手,尤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更加具有道德上的感召力。事实上,尽管现存的国际体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合理之处,尤其是游戏规则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体现的是西方发达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是现有国际体系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这种情形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重返联合国,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选择主动融入国际体系,利用各种国际制度的优惠条件,既壮大了自己,也提高了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13]。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扩大,世界各国对中国持有更大的期望,所以才会出现“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中美国”、“两国集团”等类似的提法。尤其随着新兴大国在21世纪初期的群体性崛起,以及2008年以来全球性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造成的持续性巨大冲击,当代资本主义国际体系存在着一种内爆(implosion)的可能性①此观点由埃及著名经济学家、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萨米尔·阿明(Samir Amin)教授于2012年12月14日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所做的“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爆”主题讲座中提出。。但国际社会需要的中国,并不是国际体系的颠覆者和革命者,而是充当国际体系的维持者和改革者的角色。中国需要和国际社会中的其他成员一起,做到一个体系中应尽的大国责任和大国义务,将公平、正义、普遍性等原则融入到现存的国际体系中,改革其中的不合理之处,促进国际体系向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有学者就指出,“中国人受尊敬的……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也在开始认真履行一个大国应当负的责任”[14]。这种负责任的大国姿态,实际上能够让其他国家更好地感受到中国的善意和“美丽”,这样的发展路径也才更加符合“和谐世界”的本质要求。

四、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实现中国梦

1.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即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在之后的多次公开发表的重要讲话、演讲、谈话、书信与批示中,习总书记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多次深刻阐述。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其具体的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具体到“美丽中国”这个维度来看,“美丽中国”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正处于复兴中的、快速崛起的大国,中国需要做的是继续努力推进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一个民主富强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同时也要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和国际义务,在各种全球性和地区性事务中发挥更多的、更为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不因为自己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就倚势凌人,而要继续做到平等待人和相互尊重;在经济建设领域,在国内需要尊重和保护本国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加强知识创新,在国际经济舞台上要更加具有创新性和竞争意识,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国际贸易的相关准则;要有人文关怀,善待自己的人民,也尊重他国人民,没有傲慢、强权和专制,尊重人类的共有价值。也只有这样的中国,才能被包括本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所尊重、所向往,才不会是一些人眼中所认为的只是重视经济发展,但却扰乱国际规则的一个怪物(monster)[15],也只有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都实现了均衡和全面发展的中国,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美丽中国”。

2.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实际上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从字面上理解,“美丽中国”自然首先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持续改善我们目前的自然生态环境,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积极推动生态文明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对和谐发展,这也是我们在践行“美丽中国”过程中的重要奋斗目标。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只从“生态文明”这个单一维度对这个概念进行理解,显然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过于狭隘的理解。一方面,“美丽中国”应该是一个科学发展的中国。在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必须始终牢牢坚持“五个统筹”,除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外,也要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内层面与国际层面双管齐下,综合考虑建设“美丽中国”,不能过于强调一个层面而忽视了另一个层面,要真正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美丽中国”实际上也蕴含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目的,最终还是要落脚到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个出发点上,为了人民群众的福祉而努力,只有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才能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建设“美丽中国”,既尊重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客观发展规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最为鲜明的精神实质,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中,也将进一步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两者的有机结合,必将引领社会向心力“多元归一”,有力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推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利益深水区改革,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新华每日电讯,2013-11-16(2).

[3] 美丽中国[N].光明日报,2012-11-28(7).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30.

[5] 三个倡导塑造时代精神气质(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2-11-11(8).

[6] 习近平等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EB/OL]. [2014-04-09].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15/c350821-19591246.html.

[7] 平客.《美丽中国》从互不信任开始[N].南方周末,2008-10-9(29).

[8] 赵启正.“感染”,而不是“说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03-03(3).

[9] Zhou Jin.Who is China? Interview with Adrian Zhu,Chief Designer of China’s national publicity film[N].The GB Times,2011-11-17.

[10] BBC World Service.The global public’s point of view,2008-2013 reports, the GlobeScan website[EB/OL].[2014-04-09].http://www.globescan.com/clients/case-studies/bbc-world-service.html.

[11] BBC World Service.Rising concern about China’s increasing power:global poll[EB/OL].[2014-04-09].http://www.worldpublicopinion.org/pipa/pdf/mar11/BBCChina_Mar11_rpt.pdf.

[12]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EB/OL]. [2014-04-09].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9/16/content_3496858.htm.

[13] David Shambaugh.China or America:which is the revisionist power?[J].Survival,2001,43(3):25-30.

[14] 郑永年.大国责任:转型中的中国国际战略[M].新加坡:八方文化创作室,2004:4.

[15] Thomas J Christensen.Fostering stability or creating a monster? The rise of China and U.S.policy toward East Asia[J].International Security,2006,31(1):81-126 .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美丽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