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南海县志》谭莹、谭宗浚父子史实辨正

2014-03-19徐世中

关键词:阮元县志同治

徐世中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中文系,广东 广州 510303)

谭莹(1800—1871),字兆仁,广东南海人,道光二十四年举人。因擅长辞赋与骈文,为时任两广总督阮元所赏识。后担任学海堂学长近30年,一时英彦多出其门。晚年与岭南著名学者陈澧齐名。著有《乐志堂文集》18卷、《乐志堂文续集》2卷、《乐志堂诗集》12卷、《乐志堂诗续集》1卷。此外,谭莹还协助岭南富商伍崇曜一起刊印了《粤雅堂丛书》、《楚庭耆旧遗诗》、《岭南遗书》等书籍,并参加《广东通志》、《广州府志》、《南海县志》等方志的编撰工作。

谭宗浚(1846-1888),字叔裕,谭莹之子。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授编修。后督学四川,又担任江南乡试副考官。历充国史馆纂修总纂、功臣馆纂修等职,因伉直为掌院所恶,出为云南粮储道,再权按察使。后引疾归,卒于途中。著有《希古堂文甲集》、《希古堂文乙集》、《荔村草堂诗钞》、《荔村草堂诗续钞》等。

谭莹父子均为近代岭南文史名家,清代同治十一年与宣统三年刊刻的《南海县志》分别载有二人列传。笔者最近在研究谭氏父子的过程中,发现这两部方志所载他们的史实均有失误。现将相关情况辑录如下,并加以辨析。

一、同治《南海县志》所载谭莹史实辨正

同治四年,江西德化举人郑梦玉任南海知县,倡议续修县志,经继任陈善圻、赓飏等人努力,该志于同治十一年正式刊行。此志卷端为《南海县志》,扉页书《续修南海县志》,凡二十六卷。谭莹参与此志的编纂,负责分纂《舆地略》、《建置略》、《金石略》、《杂录》,并与邓翔合纂《职官表》、《选举表》,与李征霨合纂《艺文略》。后来,因纂修此志的主要人员先后辞世,加之自己“胸怀作恶”且“神疲目眊”[1],时任分纂《列传》的李征霨于是请谭宗浚为之赞助。

对于这部以岭南著名学者邹伯奇、谭莹为主要编纂者的《南海县志》,梁启超曾给予较高评价:

各府州县志,除章实斋诸作超群绝伦外,则董方立之《长安》、《咸宁》二志,论者推为冠绝今古;郑子尹、莫子偲之《遵义志》,或谓为府志中第一;而洪稚存之《泾县》、《淳化》、《长武》,孙渊如之《邠州》、《三水》,武授堂之《偃师》、《安阳》,段茂堂之《富顺》,钱献之之《朝邑》,李申耆之《凤台》,陆祁孙之《郯城》,洪幼怀之《鄢陵》,邹特夫、谭玉生之《南海》,陈兰甫之《番禺》,董觉轩之《鄞县》、《慈溪》,郭筠仙之《湘阴》,王壬秋之《湘潭》、《桂阳》,缪小山之《江阴》,皆其最表表者。[2]

然因编纂者疏于核实,同治《南海县志》在记载谭莹事迹方面存在一些失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鸡冠花赋》写作时间有误

同治《南海县志》载:

年十二,戏作《鸡冠花赋》、《看桃花诗》,郡内老宿钟启韶、刘广礼见而惊曰:“此子,后来之秀也。”[3]

按:钟启韶,字琴德,一字凤石,新会人。谭莹于《楚庭耆旧遗诗·前集》中钟启韶条下云:

风石孝廉与余居同里闬。余年十三,作《采莲》、《鸡冠花》诸赋,《茶烟》、《红叶》诸诗。孝廉闻之,即踵门索观,以小友相呼,遽勖以千秋之业,所谓蒙之、李邕、王翰者欤。[4]

由此可知,谭莹作《鸡冠花赋》的时间应在13岁,而非12岁。

(二)出应童试与被两广总督阮元识拔的时间有误

同治《南海县志》载:

年弱冠,出应童试。时仪征相国阮元节制两粤,以生辰日避客,屏驺从,来往山寺,见莹题壁诗文,大奇之。询寺僧,始知南海文童,现赴县考者也。翌日,南海令谒见,制府问曰:“汝治下有谭姓文童,诗文甚佳,能高列否?”令愕然,以为制府欲荐士也,即请文童名字。制府曰:“我以名告汝,是夺令长权,为人关说也,汝自行扪索可耳。”令乃尽取谭姓试卷,遍阅之,拔其诗文并工者,遂以县考第一人入泮。[3]

按:《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孔颖达疏:“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后遂称男子20岁为弱冠。

对于清代童试的相关情况,王德昭在《清代科举制度研究》中有如下介绍:

清也沿明制,凡未进学而尚在应考生员之试者,无论年龄大小,自壮艾以至白首老翁,统称童生。童试也三年两考,与生员的岁试和科试相先后,同样也如明制,考试先由县试,经府试,然后由学政考取,称院试。考试项目有四书艺、经艺、《孝经》或性理论或小学、策论和诗赋,康熙后并加《圣谕广训》。[5]

另外,末代探花商衍鎏在《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中也对此作了如下补充:

初考县试(不冠直隶字而属府之州厅,为单州单厅,与县同),县官先期一月出示试期,开考日期多在二月。[6]

据以上材料可知,同治《南海县志》认为时任两广总督的阮元识拔谭莹的时间应该是在嘉庆二十四年,而谭莹出应童试的时间应该是嘉庆二十四年二月。然据清代张鉴等撰的《阮元年谱》载:

嘉庆二十四年己卯(一八一九),五十六岁。

正月二十日,游隐山。《隐山诗序》云:余生辰在正月二十日,近十余年,所驻之地,每于是日谢客,独往山寺。嘉庆二十四年,余岁五十有六,驻于桂林。[7]129-130

以上材料表明,在嘉庆二十四年生日这一天,阮元不在广州,而是驻于广西桂林。由此断定,谭莹出应童试及被阮元识拔的时间不可能是嘉庆二十四年。

对此,谭莹在《楚庭耆旧遗诗·前集》中潘正亨条下也有所说明:“余年未弱冠,应童子试。”[4]

另张鉴等人在《阮元年谱》介绍说:

嘉庆二十二年丁丑(一八一七),五十四岁。

……八月二十四日,由武昌之湖南阅兵。二十八日,衡州途次奉旨调补两广总督。……十月二十二日,至广州。是日,到任接任。[7]125

阮元于嘉庆二十二年十月抵达广州,正式出任两广总督。而在嘉庆二十四年正月,阮元又驻于桂林。由此可以断定:谭莹出应童试时间与被阮元识拔的时间应该是在嘉庆二十三年(1818),而非嘉庆二十四年(1819)。

(三)《楚庭耆旧遗诗》卷数有误

同治《南海县志》记载:

关于本省文献者,有《岭南遗书》六十二种,《粤十三家集》各种,《楚庭耆旧遗诗》七十二卷。此外《粤雅堂丛书》一百八十种,王象之《舆地纪胜》二百卷,[3]

而谭莹在《覃恩晋荣禄大夫紫垣伍公墓志铭》中说:

尝辑《粤雅堂丛书》初编、二编、三编,书凡一百八十种刻焉。该而特要,博而不繁。俪左禹锡《学海》之编,轶陶南村《说郛》之辑。以视国朝琴川毛子晋、邬镇鲍廷博,殆如骖之靳也。又尝辑《岭南遗书》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第四集、第五集、第六集,书共六十二种。《粤十三家集》,书共十三种。《楚庭耆旧遗诗》前集、后集、续集,书共七十六卷,均刻焉。乡邦论撰,海峤英灵。博采兼收,芟芜刈楚。良金美玉,截贝编珰。阐幽显微,怀旧思古。以视前明黄才伯、张孟奇、区启图,国朝冯司马、温舍人、罗太学、刘编修、凌茂才等各乡先辈所撰,求屑同于买菜,用殆比于积薪已。至校刻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共书二百卷。则又钱竹汀宫詹访求而始获,阮文达师相留贻而仅存者也。原《四库》所未收,合三本以重订。神物之呵护已久,故家之藏庋略殊。苦为分明,参互考证。讵留余憾,洵属巨观也。[8]

由此可知,《楚庭耆旧遗诗》应有76卷。但陈澧在《皇清敕授儒林郎内阁中书衔琼州府学教授加一级谭君墓志铭》却称:

生平博考粤中文献,凡粤人著述,蒐罗而尽读之,其罕见者,告其友伍君崇曜汇刻之,曰《岭南遗书》五十九种,三百四十三卷;曰《粤十三家集》一百八十二卷,选刻近人诗曰《楚庭耆旧遗诗》七十四卷。又博采海内书籍罕见者汇刻之,曰《粤雅堂丛书》一百八十种,共千余卷。凡君为伍氏校刻书二千四百余卷,为跋尾二百余篇。[9]

经检阅现存道光二十三年刊刻的《楚庭耆旧遗诗》(前、后集)、道光三十年刊刻的《楚庭耆旧遗诗》(续集)后知,《楚庭耆旧遗诗》实有74卷。至于《楚庭耆旧遗诗》卷数之所以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除有可能为谭莹误记外,亦可能为道光所刻之本所失收和删略,但以上情况均可证实同治《南海县志》所言卷数有误。

二、宣统《南海县志》所载谭宗浚史实辨正

同治《南海县志》出版30多年后,鉴于“方今新政提倡,百废具举,参中外以定制,揆时势而变通”[10]的情况,光绪三十三年,知县郑开局续修县志,聘桂坫、潘誉征、何炳堃为总纂。继任知县张凤喈继承之。宣统二年成书,三年刊行,题为《续修南海县志》,凡二十六卷。

尽管宣统《南海县志》在内容上有扩充,但其中所载谭宗浚史实也有失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于兄弟序次中排列有误

宣统《南海县志》卷十四《列传一》载:

谭宗浚,原名懋安,字叔裕,捕属人,琼州府教授莹次子也。[11]

然据陈澧在《皇清敕授儒林郎内阁中书衔琼州府学教授加一级谭君墓志铭》中介绍:

岭南自古多诗人,而少文人。阮文达公开学海堂,雅材好博之士蔚然并起,而南海谭君莹最善骈体文,才名大震。君之字曰兆仁,别字玉生。

……同治十年九月卒,年七十二。有子五人:鸿安、崇安、宗浚、宗瀚、宗熙;孙三人:祖贻、祖纶、祖沅。[9]

又据来新夏主编《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谭宗浚》载:

胞兄谭鸿安(字伯劬,国学生,诰封奉政大夫,光禄寺署正,加二级)、谭崇安(字仲祥,国学生,光禄寺署正)。

胞弟谭凯安(字季旋,一字季平,国学生,翰林院待诏)、谭熙安(字公佑)。[12]

从上面这两则材料中可以断定,谭鸿安与谭崇安为谭宗浚的兄长,当属无疑。也正因为这方面的原因,谭宗浚的同窗兼好友于式枚在《将重赴广州留别谭三使君(宗浚)一百韵》[13]中直接称他为“谭三使君”,也就在情理之中。

综而论之,谭宗浚应为谭莹第三子,非谭莹次子,宣统《南海县志》在这方面记载有误。由于受宣统《南海县志》的影响,李绪柏先生在《清代广东朴学研究》中关于谭宗浚方面的记载也有失误。[14]

(二)《览海赋》创作时间有误

宣统《南海县志》卷十四《列传一》载:

年十六,中咸丰十一年辛酉举人。是年,计偕入都,时英夷和议甫就,宗浚感慨山川,为《览海赋》,洋洋数万言,沉博绝丽。[11]

从这则材料可知,谭宗浚作《览海赋》的时间为咸丰十一年。而谭宗浚却在《览海赋》中自注云:

十七岁作,改本。[15]

在《荔村草堂诗钞·出门集》卷首,谭宗浚又加以题下注云:

起同治壬戌正月,迄八月,诗一百六首。[16]

《出门集》中收有《览海》一诗,此诗的创作时间应该与《览海赋》的创作时间一致。而从《出门集》中《将之京师述怀四首》知,谭宗浚初次北上应会试的出门时间应为同治元年正月。

另据唐文治撰《云南粮储道署按察使谭叔裕先生墓碑》载:

先是壬戌岁,先生计偕公车,时中英和约初定,先生俯仰时事,凭眺山川,作《览海赋》以寄慨,凡数万言,都人士交口称颂。[17]

唐文治为光绪壬午科江南乡试谭宗浚所取士。在文章中,唐文治明确提及谭宗浚“计偕公车”的具体时间为同治元年。

又据赵藩作于光绪十四年的《览海赋序》云:

我国家建中立极,统一寰瀛,镜清砥平,阅二百载。道光中叶,海氛以起,衅肇粤东,而闽、而淛、而吴、越、青、齐,以达于天津,周海壖之地数千里,历时廿年,议战议欵,干戈玉帛,环乘迭代。至咸丰庚申,淀园之役,烽达甘泉而祸变亟矣。观察适以其明年举于乡,同治纪元,壬戌之春,航海赴礼部试,历鲸鲵蛟鳄向所磨牙吮血之区,综攘剔怀柔之颠末,以海为经,以时事为纬,纪得失,表忠义,慨颓俗,筹控制,鉴前辙,以饬浚图,敷陈研炼,属为此赋,凡一万余言,小注数千言。其言详,其事核,其词典雅而宏丽,其音悲壮以激越,其持论平允而不偏激,通达而不胶滞,其忧深虑远,无一息而忘斯世斯民之故。盖庶几君子经世之文也,而非犹夫文士之文也。今去观察作赋之时,又二十六年。[18]

在谭宗浚任职云南粮储道期间,赵藩与其交往密切,故赵藩在文中将谭宗浚“计偕公车”的的具体时间”定为“同治纪元,壬戌之春”,应该是可信的。而且,他确定的时间与谭宗浚诗集中题下注时间正好吻合。由此观之,谭宗浚创作《览海赋》的时间应为同治元年(1862),而非咸丰十一年(1861)。

综上所述,晚清两部《南海县志》是记述南海古今各方面情况的科学历史文献,蕴藏着丰富而有价值的史料,因而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和利用。订正这两部《南海县志》中关于谭莹、谭宗浚所涉史实的记载失误之处,对学者研究岭南文化名人无疑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郑梦玉,等.南海县志:卷末[M].刻本.清同治十一年.

[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4:334.

[3]郑梦玉,等.南海县志:卷十八 [M].刻本.清同治十一年.

[4]伍崇曜,谭莹.楚庭耆旧遗诗前集[M].刻本.清道光二十三年.

[5]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M].中华书局,1984:33.

[6]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5.

[7]张鉴,等.阮元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95.

[8]谭莹.乐志堂文续集:卷二[M].刻本.清咸丰十年.

[9]陈澧.陈澧集: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44.

[10]郑梦玉,等.南海县志:卷首[M].刻本.清宣统三年.

[11]郑梦玉,等.南海县志:卷十四[M].刻本.清宣统三年.

[12]来新夏.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第八册[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27.

[13]于式枚.于晦若遗诗[J].同声月刊,1944,3(10):93.

[14]李绪柏.广东朴学研究[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124.

[15]谭宗浚.希古堂集乙集:卷一[M].刻本.清光绪十六年.

[16]谭宗浚.荔村草堂诗钞:卷二[M].刻本.清光绪十八年.

[17]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十九[M]//清碑传合集. 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1988.

[18]谭宗浚. 希古堂集: 乙集[M]. 刻本.清光绪十四年.

猜你喜欢

阮元县志同治
西斋茶廊坐雨
阮元与焦山的不解之缘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县志里的乡贤
四水同治
中国官窑瓷器的最后辉煌:“同治大婚瓷”究竟多奢华
阮元信守“一品清廉”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和珅与阮元的眼镜诗
缠访者入县志